(四)鋌而走險,戰端即將開啟(2 / 2)

提案的最後文本於6月25日下午以9票對0票獲得通過,決議對北朝鮮軍隊“向韓國發動武裝進攻”表示“極大的關切”,並且呼籲“立刻停止敵對行動”,北朝鮮軍隊應撤回“三八線”以北。

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結果傳到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耳朵裏時,他正在驅車駛往布萊爾大廈的途中,在白宮修繕期間,布萊爾大廈是臨時總統官邸,也是美國軍事指揮中樞。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部長路易斯·約翰遜向總統做了簡短彙報,杜魯門連連點頭,對安理會的表決結果表示滿意。

夜幕降臨,國防部部長約翰遜、國務卿艾奇遜等13位負責美國軍事和外交的高級官員齊聚布萊爾大廈,策劃對朝鮮的戰爭行動。

會議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中開始。杜魯門首先請迪安·艾奇遜宣讀國務院收到的美國駐朝鮮漢城的大使發來的第一個報告:“根據朝鮮軍隊的報告,北朝鮮的部隊今天清晨已向南朝鮮領域的好幾個據點進犯……北朝鮮部隊以坦克為前鋒,據稱已向春川逼近。江陵地區的戰鬥詳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鮮部隊已將公路切斷。我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鮮軍事顧問團的顧問們和朝鮮的官員們進行會商,研究當前的局勢。”

會議在一片嘈雜的爭吵聲中結束。最後,杜魯門敲定如下的指示和命令:“……速給李承晚部隊提供武器彈藥和給養……美國駐遠東空軍和海軍支援李承晚部隊……美國第7艦隊開進台灣海峽。”

杜魯門宣布上述命令後,又補充說:“美國空軍必須立即製訂摧毀蘇聯遠東全部空軍的計劃。”散會時,杜魯門指示與會者要守口如瓶,不得向新聞界透露,哪怕背景介紹也不準。

1950年6月,美國陸軍總兵力經過二戰後的裁減,隻剩下少得可憐的59.1萬人,共10個作戰師。大約36萬人駐在美國本土。其他23萬人駐紮海外。其中,駐遠東15萬人,駐歐洲8萬人(駐在聯邦德國)。美國步兵的力量如此單薄,但是美國總統杜魯門還是決心要大幹一場。

從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到6月30日共6天時間內,美國采取了三大步驟:(1)對朝鮮人民軍實施海、空軍襲擊,直接支援李承晚部隊作戰。(2)對朝鮮北部地區實施空襲。(3)美軍向戰場投入地麵作戰部隊。至此,朝鮮內戰的性質發生了轉變,變成了美帝國主義進行侵略、朝鮮人民進行反侵略的戰爭。

6月30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了一個非法決議,給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朝軍隊披上了“聯合國軍”的外衣。同一天,杜魯門下令將美國駐日本的地麵部隊投入侵朝戰爭。接著,杜魯門於7月7日下令擴充美國的戰鬥部隊63萬人,使美國的陸、海、空三軍總數達到200多萬人,準備以更大的力量進行侵朝戰爭。

就這樣,衝動暴躁的杜魯門和謹慎寡斷的艾奇遜這對最不可思議的政治搭檔先不論後果地行動起來,魯莽輕率地做出重大決策,把美國拖進了朝鮮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