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仁川登陸,戰況急劇逆轉(1 / 2)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北方軍隊在金日成首相的領導下,一鼓作氣,6月27日攻入漢城。這天深夜,李承晚和他的家眷以及幾個貼身幕僚在戰爭爆發不到50個小時後,在黑色的夜幕中乘專列從漢城逃跑了。6月28日,漢城宣告解放。

南朝鮮的陸軍主力第2師、第3師、第5師、第7師及首都師和難民擁擠在一起,越過漢江向南逃竄。戰爭爆發時,南朝鮮軍隊有9.8萬多人,28日逃過漢江的南朝鮮軍隊僅剩下2萬多人。

當南朝鮮軍隊唯恐落後地往南逃命的時候,朝鮮半島之外有一個人要佩帶一把手槍迎著北朝鮮軍隊的進攻北上,這個人就是已70歲的麥克阿瑟。

漢城陷落次日,杜魯門簽署給麥克阿瑟的第84681號命令,授權麥克阿瑟在朝鮮使用地麵部隊,準許動用海軍和空軍在遠東的全部力量打擊“三八線”以北的一切軍事目標,但要特別注意在北朝鮮的行動應止於中國和蘇聯邊境。拿到了尚方寶劍,麥克阿瑟迅即通過在日本的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向第24師下達了出動命令。第8集團軍下轄第1騎兵師、第7師、第24師、第25師,共4個步兵師和7個防空營。第24師師長威廉·迪安少將被任命為美國駐朝鮮陸軍部隊總司令。第24師21團1營作為先遣隊首先入朝,7月1日抵達朝鮮釜山,2日到達大田車站,5日在烏山投入戰鬥。6日,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被任命為駐朝鮮美軍總司令。10日和18日,美國第25師和第1騎兵師分別到達朝鮮,其他地麵部隊也陸續到達。

隨著地麵部隊投入戰鬥,美國完全卷入了朝鮮戰爭。

7月8日,杜魯門任命美國駐遠東軍司令官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聯合國軍”總部設在東京。參加“聯合國軍”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的軍隊。除美國經常保持地麵部隊7個師和作戰飛機1 000餘架、艦艇300艘外,其他多數國家迫於美國的壓力,隻是象征性地派出一個營、一個排或一個空軍中隊。美國軍隊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即陸續侵入朝鮮,其他國家的軍隊入朝較為遲緩,有的國家軍隊在朝鮮戰爭爆發近一年才到達朝鮮。

1950年7月13日,麥克阿瑟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負責指揮在朝鮮的“聯合國軍”地麵部隊和南朝鮮軍。

朝鮮人民軍解放漢城後,勢如破竹,迅速向南推進。美國繼續向朝鮮增兵,到7月22日,美國派進朝鮮的兵力已經達到與北朝鮮勢均力敵的水平,均為10萬人。南朝鮮軍通過強行征兵,重新組建了一支約5萬人的軍隊。大量美國援助的坦克、自行火炮、重迫擊炮也正從日本運到朝鮮。兵力的增強卻沒能遏製住北朝鮮人民軍猛烈的攻勢,美軍和南朝鮮軍節節敗退,防禦圈越來越小,最後被壓縮到了半島最南端的大邱—浦項—釜山三角地區,其麵積不足朝鮮麵積的1\/20(約1萬平方公裏),身後隻有茫茫的大海。

麥克阿瑟命令沃克就地死守。於是,美軍和南朝鮮軍利用釜山西麵洛東江天險和北麵慶尚山脈構成堅固的防禦陣地。防禦陣地前沿為釜山—大邱—浦項—慶州—釜山環形公路,因該防線呈環形,也被稱為釜山環形防線。

朝鮮人民軍為爭取在朝鮮解放5周年慶祝日(8月15日)以前解放全朝鮮,對釜山防線發起全麵進攻。美國空軍為了阻止人民軍的進攻,掩護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反攻並破壞人民軍的後方運輸線和陣地,出動大批飛機進行“地毯式”轟炸,人民軍未能突破釜山防線。7月29日,英軍第29旅在釜山登陸。至此,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約18萬人,其有生力量和火炮比人民軍多1.5倍,坦克多5倍,並完全掌握了製空權和製海權。美國空軍每天出動上百架飛機對人民軍陣地狂轟濫炸,並以密集炮火在陣地前構成火力網,致使人民軍在釜山環形防線30公裏以內很難立足。加之美軍和南朝鮮軍源源不斷地得到補給,而人民軍後方補給困難,人民軍的進攻勢頭緩了下來,8月底,戰場呈膠著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