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十六年,十一月初二,顏宓帶著老婆孩子,揚帆出海,勢要征服海外大陸,成為名副其實的鎮海王。
就在顏宓宋安然出海的第二天,皇宮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禮,平郡王如願以償,登上了皇位,年號永泰,成為手握皇權的帝王。
平郡王登上皇位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下旨冊封承郡王為承親王。
平郡王,不,如今該稱呼他為永泰帝。永泰帝對承親王說道:“你雖然不認我這個弟弟,但是朕卻不能不認你這個哥哥。朕是寬容的,大度的,你過去對朕無理,朕可以既往不咎。不過從今以後,你若是再敢對朕不敬,朕絕不會姑息。”
永泰帝居高臨下地看著承親王,心裏頭在呐喊,快磕頭跪拜吧,快臣服在朕的腳下吧。朕如此大度,你不感激涕零,叩謝皇恩,你要臉嗎?
朕大度,不代表朕沒脾氣,好欺負。你想想看,朕登基後第一道旨意,就是升你的爵位,將你從郡王升為親王,這是多大的體麵。你若是不知道感恩,那就別怪朕不念兄弟情分。
承親王咬牙切齒,世事無常,沒想到真的讓這個無恥的混蛋登上了皇位。蒼天有眼嗎?為什麼老天爺要奪去他的容貌,奪去他完整的身體,最終卻便宜了蕭諾這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承親王冷冷一笑,眼神輕蔑不屑。
永泰帝心頭大怒,好你個承親王,朕身為帝王,主動對你示好,你竟然還不領情。你這是要逼著朕做一個弑兄的皇帝嗎?
眼看著永泰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劉小七趕緊出麵,提醒道:“請承親王領旨,叩謝皇恩。”
永泰帝心頭的怒火一泄,沒之前那麼生氣了。他應該再大度點,再給承親王半盞茶的時間來接受事實。
承親王並非沒腦子,相反,他很聰明。他是嫡長子,自幼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比起帝王學術,他是遠遠勝出永泰帝。隻可惜時運不濟,早早的就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
如今他被自己的兄弟施舍一樣的給了個親王爵位,還要他磕頭謝恩。這對驕傲的承親王來說,無疑是羞辱。
承親王猛地抬頭,朝永泰帝看去。永泰帝板著臉,居高臨下,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
這就是勝利者的姿態。承親王嗬嗬冷笑,既是笑話自己,也是笑話永泰帝。莫非永泰帝以為登上皇位就萬事大吉了嗎?真是天真。很快永泰帝就會知道現實有多殘酷。
劉小七麵無表情地站在永泰帝身後,冷漠地看著承親王。
在別人看來,承親王已經廢了,除了宗室身份,將一無是處。可是在劉小七看來,承親王還是具備一定價值的。單說他是永泰帝的親哥哥這一點,就足以給永泰帝增添無數的麻煩,讓永泰帝苦不堪言。
自古以來,都是說長兄如父。從來沒有弟代兄職。
一個長兄的身份,看起來沒什麼用,可是某些時候,卻又能正兒八經的壓永泰帝一頭。永泰帝為了名聲和麵子,還不能發作。
劉小七心中笑了笑,他背著永泰帝,朝承親王露出了一個友善的笑容。
承親王眨眨眼睛,莫非自己是眼花了。今日太陽從西邊出來,劉公公竟然會對他露出友善的笑容?
正在承親王懷疑自己看錯的時候,劉小七再次開口說話:“承親王,陛下政務繁忙,還請王爺多加體諒。”
這話落在永泰帝耳朵裏,翻譯過來就是皇帝時間寶貴,承親王你麻利點,別浪費時間。否則,哼哼……
但是這番話落到承親王耳朵裏,又有了新的理解。在承親王聽來,劉小七是在好心的提醒他,不要逞一時之氣,得罪了永泰帝沒好處。有什麼火氣,將來有的是機會發泄,沒必要趕在永泰帝剛剛登基的當口發作。
承親王低下頭,自嘲一笑。罷了,他今日承劉小七的情,先給永泰帝一個麵子。
承親王跪下來,叩謝皇恩。雖說不情不願的,表情也不見得恭敬,可至少他是跪了下來,還磕了頭。
永泰帝見自己的親大哥終於底下高傲的頭顱,跪在自己的麵前,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永泰帝握緊拳頭,興奮不已。這就是權力,這就是皇權。他要牢牢的掌握皇權。
永泰帝登基的第二道旨意,是冊封皇後。以前的平郡王妃搖身一變做了皇後,可喜可賀。
永泰帝第三道旨意,是擬定元康帝的廟號。這件事情禮部報了上來,永泰帝看完後沒有異議,直接下旨。
第四道旨意,是加封定國公,楊首輔四位輔政大臣為太師。
第五道旨意,永泰帝下旨給皇後娘家封爵。
卻沒想到,這道旨意遭到了內閣的批駁。
內閣將永泰帝的旨意打了回來,理由是永泰帝給皇後娘家魯氏一族的爵位太高,不合規矩。按照朝廷製度,皇後的娘家,最高爵位是伯爵。除非皇後娘家本身就有高於伯爵以上的爵位。
現在永泰帝要將魯皇後的父親封為侯爵,這絕對不行。所以內閣直接將旨意打了回來。
沒有內閣用印,這道旨意就不合法,就算永泰帝明發旨意,在朝堂上,官員也可以無視這道旨意,不給魯皇後父親麵子。
魯皇後得知這個消息,氣的在坤寧宮大罵。後來又找到永泰帝哭訴一番,說朝臣看不起魯家,看不起她,延伸來想,就是朝臣沒將永泰帝放在眼裏。
魯家本來就有伯爵爵位,現在將伯爵爵位升到侯爵有什麼不對?內閣憑什麼說不合規矩。
永泰帝同魯皇後是少年夫妻,兩年風雨同舟這麼多年,感情很好。在皇室中算是難得的。
魯皇後一哭,永泰帝就頭痛。
永泰帝對魯皇後說道:“內閣幾位大人說嶽丈隻是平南伯的兄弟,本身是沒有爵位的。按理隻能敕封伯爵。”
魯皇後不滿地說道:“魯家的爵位的確是臣妾的大伯繼承,家父也隻是伯爵府的老爺。但是區區一個伯爵就將家父打發了,豈不是太沒麵子。
陛下,臣妾這麼多年,沒求過你什麼事。這一次,臣妾求求你,給家父一個侯爵吧。
陛下不知道,家父一家在伯爵府生活,什麼都要仰仗大伯一家。隻有被敕封侯爵,家父才能壓大伯一頭。”
永泰帝說道:“就算嶽丈隻是伯爵,可加上國丈身份,足以壓製你大伯一家。”
魯皇後很失望,又哭了起來。
永泰帝越發頭痛,他說道:“皇後,朕剛剛登基,很多事情都需要仰仗朝中大臣。這個時候,朕不想和內閣幾位大人翻臉。皇後,你能體諒朕的難處嗎?”
“可你是天子啊!天子難道不該一言九鼎,不該乾坤獨斷嗎?”魯皇後抽泣道。
永泰帝臉上的肌肉跳了跳,他的臉色很難看。永泰帝第一次對魯皇後產生了不滿。
永泰帝板著臉,問道:“皇後,你是在嫌棄朕無能嗎?”
魯皇後愣住,回過神來,才發覺自己說錯了話。魯皇後心頭一緊張,趕緊說道:“陛下息怒。臣妾也是昏了頭,才會胡言亂語。家父的爵位,臣妾全聽陛下的。陛下說什麼就是什麼。以後陛下用得著魯家人的地方,陛下盡管開口。上到山下火海,魯家人絕不會皺一下眉頭。”
永泰帝滿意地笑了起來。見魯皇後這麼懂事,他打算在別的地方補償魯家。永泰帝就對魯皇後承諾,該明兒他會將魯皇後的兩個兄弟提拔上來。讓魯皇後的兩個兄弟上朝,同朝臣們鬥。
魯皇後心滿意足地笑了起來。
隻要將魯家的利益同永泰帝的利益緊緊的捆綁在一起,魯家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永泰帝和魯皇後這對夫妻轉眼又開開心心,說說笑笑。完全沒有一點做皇帝皇後的覺悟。
劉小七沉默地站在角落裏,看著這一幕,內心深處替永和帝感到悲哀。皇家的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這皇後同樣是一代不如一代。要是前廢太子沒有被廢,能夠順利繼承皇位,他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嗎?
劉小七仔細回憶了一下前廢太子的豐功偉績,當年東宮的種種行事風格。劉小七暗自搖頭,就算是換成前廢太子來做皇帝,皇室成員也避免不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劇。
劉小七再次看了眼魯皇後,心想皇後的素質讓人堪憂啊。虧魯皇後還是伯爵府出來的。
不過劉小七對魯皇後還是有那麼一點點信心。或許魯皇後要比寧皇後表現得更好,不要早早的就出局。魯皇後要是早早的出局,這宮裏麵可不好玩。
在魯皇後父親爵位這件事情上,永泰帝對內閣做出了妥協。
妥協這種事情,有了一就有二,有了二就有三。到最後妥協會變成一種習慣。
接下來,永泰帝要提拔自己的人。這一次內閣同吏部同時給永泰帝製造了麻煩。
永泰帝氣的半死。
內閣那幫老東西,不要太過分。
劉小七趁機給永泰帝出謀劃策。原先平郡王府的那些屬官,想要驟然得到高位很難。永泰帝表麵上是靠文官擁戴,私下裏是靠宋安然威逼利誘,才能登上皇位。
從他登上皇位的方式來看,永泰帝在文臣麵前就缺乏了足夠的底氣和膽氣。
比起永和帝造反得皇位,元康帝靠勳貴武將支持得皇位,永泰帝天然就比自己的父親祖父要弱,帝王軟弱,話語權自然也會被人蠶食。
劉小七給永泰帝出的辦法就是各退一步,原先王府的那些屬官,擇優秀者進入朝堂,先從四五品,五六品的官職開始曆練。過個兩年,挑選出眾者升官。幾年下來,朝堂三品以上大員中,很快就會出現永泰帝的心腹。
永泰帝想了想,認為劉小七的辦法不錯。
永泰帝再一次慶幸,他將劉小七給留下來。有劉小七在他身邊,麵對朝臣的刁難,永泰帝也多了幾分自信。
永泰帝同朝臣的爭論還沒有結論,原先王府的那幫人還沒升官。
這個時候,宋安傑出麵找到了韓術。
當初韓術靠著沈家,去了承郡王府做屬官。後來,又在宋安然的運作下,去了平郡王府做屬官。
如今平郡王做了皇帝,成了永泰帝,韓術也跟著水漲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