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顏均的殺(2 / 3)

宋安然輕聲一笑,“先生不問,我自己也會思考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王朝無三百年國運,一是因為天災,二是人禍。人禍又勝於天災。

天災不能避免,但是人禍可以避免。想要避免人禍,一是靠製度,二是靠發展。製度方麵,我還需要先生幫我。

我希望先生能夠跳出過去的框架,建立一個新的製度。尤其是稅收,我希望生活在中原大陸上的每一個人,不分庶人還是貴族,隻要有收入,隻要有置產,就要繳稅。”

聞先生聞言,大吃一驚。他盯著宋安然,說道:“王妃是想士紳一體納糧?”

宋安然輕聲一笑,搖頭說道:“過去的王朝,太過依賴土地,依賴糧食。而我家顏均建立的國家,將從土地上跳出來,從商稅入手,用商稅補充農稅,減輕農民負擔。

先生想一想,如果一個人名下擁有十畝土地,就不需要納糧。但是十畝以上,就需要納糧。先生認為會有什麼後果?”

聞先生悚然而驚,如果真的這樣搞,地主家買田買地的時候還得猶豫一下。土地過多,意味著稅收過多。土地少,就不需要繳稅。

聞先生皺眉深思。心裏頭在想這個製度的可行性。

宋安然輕聲說道:“任何一個王朝末年,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土地兼並,分配不均。如果我用稅收杠杆來撬動土地,能不能讓一部分民間財富從土地上解脫出來,投入商業中,創造更多的商業稅收。”

聞先生說道:“有這麼多生意做嗎?”

宋安然輕聲一笑,“聞先生,本王妃沒當政,單靠一個四海商行,每年在南州就能創造一個五百萬兩的商業盤子。等我家顏均建國之後,集全國之力,我可以創造一百個,一千個價值五百萬兩的商業盤子。

光是羊毛這一塊,我有信心,三年時間,就能創造一個兩千萬兩的超級大盤。這麼多生意,這麼多財富,換成稅收,國庫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到時候,無論是擴軍還是惠農,都不差錢。而且隨著商業繁榮,市場用工量劇增。屆時,農民也可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各種工廠做工,所得收入十倍於種田。

甚至女人也可以從家庭瑣事中解放出來,投入到紡織等等工作中,成為家中頂梁柱。先生,未來的國,會發生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今我們在書院裏培養的學生,就是未來的種子。”

聞先生皺眉,他聽了宋安然所說的話,心頭很激動,可是他也有很多疑問和隱憂。

聞先生問道:“天下的錢都是有數的。這麼多生意,哪有那麼多錢來支持?還有,農民都不種地了,那老百姓吃什麼喝什麼?女人也出來做工,這禮義廉恥,這男女大防,民間非議,又該如何處理?”

宋安然笑了笑,輕聲說道:“第一個問題,沒錢可以去海外搶奪。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可以以國家朝廷為信用,以黃金作為儲備,發行紙幣。用紙幣替代金銀,更方便商業流通。

第二個問題,一部分農民不種田,但是大部分的農民會繼續留在土地上。就算農民種的糧食真的不夠吃,廣袤的海外就是我們的大糧倉。

那些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地方,總有一天,我們漢人的軍隊會踏上去。就算不納入國家版圖,也要在那裏殖民。用那些地方的財富,人口,為中原輸血。至於第三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先生這樣的大學問家來解決,引導民間思想。”

聞先生皺眉,“你可給了老夫一個難題。”

宋安然笑道:“我看先生分明是樂在其中。”

聞先生哈哈一笑,“你啊你,老夫真的很好奇,你的腦袋瓜子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能想出這麼多辦法。”

宋安然調皮地衝聞先生眨眨眼,然後說道:“我這人天生聰明,沒辦法。”

宋安然年齡已經不小了,可是時光卻沒有在她的臉上留下絲毫的痕跡。如今的宋安然還是那麼年輕漂亮,和十幾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區別。所以就算宋安然做一些調皮的動作,也不會讓人覺著怪異,反而讓人賞心悅目。

聞先生笑了笑,才又說道:“說起引導民間思想,你搞的那個報紙就是最好的工具。這個報紙,等將來回到中原後,一定要好好的發展。

你所說的那些變革,涉及到方方麵麵,肯定會對整個天下產生極大的衝擊。這世間不缺聰明人,但是更多的人是愚昧的,盲從的,迂腐的。

而且不少讀書人,比一般人更為迂腐。你的那些變革,肯定會遭到迂腐的讀書人的大肆抨擊,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社會動蕩,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忙報紙這個利器,來引導民間思潮,讓更多的年輕人站出來,發出他們的聲音。現在老夫想明白了,難怪你說書院裏的那些人都是未來的種子。

的確如此。書院裏的學子都接受了新思潮的啟蒙,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有這一批種子,顏均想要建一個全新的國,肯定沒問題。

老夫現在很心動,恨不得馬上前往西北,親眼看一看顏均是如何建一個全新的國。”

宋安然抿唇一笑,說道:“我和顏宓不方便回去。但是先生卻沒有這方麵的顧忌。要是先生願意,我這就安排人護送先生前往西北。有先生在顏均身邊坐鎮,我這心才能踏實。而且顏均辦的學校,同樣需要先生的指導。我可不希望顏均辦的學校,成為那些迂腐老夫子發泄不滿情緒的場所。將我們未來的種子都給帶歪了。”

聞先生麵露興奮之色。

聽宋安然的描繪,顏均要建的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國。

聞先生當年主動找上永和帝,鼓動永和帝造反。最終永和帝在聞先生的輔助下,終於登基稱帝。

聞先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光是輔助永和帝登基稱帝就夠了嗎?錯,光是登基稱帝還遠遠不夠。當年聞先生就想通過永和帝,實現自己的抱負,修改國家的製度,避免王朝無三百年國運。

可是聞先生失望了。

永和帝雄才大略,但是他的政治思維還是沒有跳出老舊的框架。所有的製度,都遵循過去。就連帝王心術,玩的也是老祖宗玩剩下的那一套。

聞先生心灰意冷,加上永和帝疑心病重,不得已,隻好辭官住在通天觀裏混日子。

如果這個世上沒有宋安然,那麼聞先生的下場,很可能在永和帝死之前就已經一命嗚呼。如果運氣好,能夠逃出京城,也隻能隱居山中,清冷度日。最多再收兩個弟子,將自己的一身所學傳承下去。

至於大周,自然是沿著曆史規矩走下去。

但是老天爺讓聞先生遇到了宋安然,宋安然給聞先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給了聞先生一個新的目標。建國,建自己的國,建一個民富國強的國家。

聞先生心潮彭拜。他的命運因為宋安然而改變,宋安然的命運同樣因為他而改變。兩人互相影響,聞先生的思想已經無限接近於後世,隻差臨門一腳,聞先生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學派,成為開山立派的老祖宗。

聞先生差的那一腳,顏均剛好可以替聞先生補上。

雖說海外三城也在按照宋安然的規劃建設。隻可惜人口太少,限製太多,所產生的影響也有限。

唯有回到中原,泱泱天朝上國,幾千萬上億的人口。這樣的人口基數,才能真正體現製度的優越性,才能發現製度的缺點,發現社會的弊端。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足以讓人終身追求。

這樣的事情,宋安然做不了,顏宓也做不了。兩人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但是兩人都不足以開山立派。因為他們缺乏為其奉獻一生的決心。

宋安然和顏宓要關心的事情太多,他們沒辦法專心致誌做學問。

所以說,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聞先生思慮再三,如果不親眼看一看這個全新的國是怎麼建立的,他會死不瞑目。

聞先生眼中閃著灼熱的光芒,修煉快一百年的老人,這會也難掩激動和急切。他對宋安然說道:“老夫決定了,就算豁出性命不要,老夫也要回到中原,前往西北。”

宋安然當即站起來,說道:“我代顏均,代千萬老百姓謝謝先生大義。”

聞先生擺擺手,“我們之間無需客套。這次老夫回去,就要紮根在中原,再也不會回到四方城。所以,老夫要將這些年所著的書,還有收集的各種資料,所有的手稿全部帶走。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老夫舍不得扔在這裏。”

宋安然說道:“先生放心,這些事情我會吩咐人辦妥。先生的手稿和書冊,我也會安排人以最快的速度印刷出來,傳播到未來的種子。”

聞先生點點頭,說道:“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王妃聰明絕頂,應該將心思多花在這裏大事上麵。要知道,建一個全新的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安然躬身,說道:“多謝先生提點。我以後會更努力的。”

聞先生轉眼又笑了起來,說道:“你說顏均需要多少年,才能取蕭氏而代之?”

宋安然輕聲一笑,“這個我可說不準。快的話,兩三年,慢的話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聞先生知道宋安然說得在理,也就沒有繼續追問這個問題。

聞先生準備帶領弟子回到中原,助顏均一臂之力。

這個時候,顏均正帶領西北軍一路南下。

隨著整個北方陷入戰亂中,不少野心家都看到了機會。這些野心家趁機揭竿而起,收攏人口,拉起山頭,就成了一路反賊。

經過互相攻伐兼並,最後剩下二十多支勢力比較大的反賊,統稱為二十四路反賊。其中又以容玉的勢力最強,根基最穩,目標最明確。

至於其他反賊,多半都是想趁亂撈取好處。問他們有沒有推翻大周自己當皇帝的想法,那肯定有。但是這些人都不具備這樣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