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顏均的殺(1 / 3)

西北軍一路東進南下,所得地盤越來越大。

不過顏均的地盤,全都遭受了數年的旱災,可謂是民不聊生。

為了讓地盤壯大,讓生機再現,顏均讓四海商行同官府合作。既然這些地區都因為旱災種不出糧食,那就不種糧食。

四海商行開始在西北開辦各種工廠,招收工人,恢複聲場,讓當地的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

隻要看得到希望,人心就能穩定。

至於糧食,全靠四海商行運來。四海商行的糧食全都來自海外,價格公道。就算是在災年,老百姓值要肯下力幹活,就買得起糧食,養得活家人。

同時,顏均斥巨資修建水利工程,將大河裏麵的水引到城鎮鄉村。不能解決農田用水,至少能夠解決老百姓的飲水。若有剩餘的,還能解決部分農田用水,開墾一部分荒田。

在顏均的努力下,短短半年時間,西北兩省就從千裏無人煙,一片荒涼窮苦,搖身一變,呈現出勃勃生機。

不少北方的災民,聽說西北兩省有活路,都慕名而來。

隻要是良民,說得出來曆,西北兩省的官府全部接納。

連續幾年大災,西北兩省的人口減少了七八成。現在正是需要引進人口的時候。

期間宋安然給顏均寫信,她想要這些受災的人口,將這些人口帶到海外去。

不過顏均回絕了。現在他有地盤安置這些受災人口,而且他比宋安然更需要這些人口。

顏均給宋安然回信,說明其中情況。

宋安然見顏均穩步發展,於是會心一笑,沒和顏均繼續爭搶這些人口。相反,宋安然還給顏均送來了一千個工匠。

顏均大喜過望,這些工匠正是他所需要的。

宋安然此舉,猶如雪中送炭。

顏均心裏頭歡喜,還是自家娘親最好。不過顏均很好奇,宋安然怎麼能一下子送出一千個工匠。

顏均寫信詢問此事,宋安然就趁機將自己的辦學理念灌輸給了顏均。

原來在海外多年,宋安然不僅支持聞先生辦書院,同時還興辦了幾所技工學院。不僅如此,顏宓還在海外興辦了一座軍事院校。

顏均看著信,回想起小的時候,宋安然就對他灌輸過辦學的思想。想要發展,想要民眾富裕,就必須興辦各種學校。不僅僅是讀書識字的學校,各種技工學校,醫學堂,武學堂,凡是老百姓需要的,朝堂需要的,都該辦一所學校。

宋安然在信件裏麵,很詳細地闡述了辦學的宗旨,過程,注意事項,規章製度。同時還闡述了辦學的好處。

顏均想要爭霸天下,想要建立一個區別於其他王朝的一個新興國家,那就從辦學開始吧。

從量變到質變,辦學二十年後,當這些學子長大,他們會給這個天下,會給顏均帶去驚人的變化,帶去非同一般的創造力。

顏均還不能深刻領會宋安然的想法,但是顏均已經從中窺探到各種好處。

看看那一千個工匠,這就是奇跡。換做傳統的父傳子教學,想要搜羅一千個熟練的工匠,搜完西北兩省,也未必能夠找齊一千個人。

顏均暗暗下定決心,他也要在西北辦學。他很好奇宋安然信中所說的驚人的變化,還有所謂的創造力。他想建一個國,一個更積極,更富足的國,那麼就從孩子開始吧。

今日他給孩子一個希望,他日這些孩子會用奇跡來回報他。

顏均說幹就幹,很快幾所草台學校就開班授課了。全都照著宋安然給的章程,學校分為東院西院。東院就是專門為了讀書考科舉的,西院則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

上午,東西院都是讀書識字。下午,東院繼續讀書識字,而西院就學各種技術知識。

西院分了很多科目,有木工,瓦工,鐵匠,醫學,武學等等。

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讀書,顏均承諾,所有的孩子,隻要肯來書院讀書,書院免收學費,同時還提供一頓早餐,一頓午餐。另外春夏和秋冬,各有兩套衣服。

免費讀書,吸引力並不強。因為很多家庭,孩子都是勞動力。孩子去讀書,就等於多一個人吃飯,少一個人幹活。

但是書院提供早午餐,加上四套衣服,吸引力瞬間加倍。孩子能讀書,還能學技術,還不用消耗家裏糧食,還有免費衣服穿,這麼好的事情,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無論貧寒與否,老百姓都將家中孩子送來讀書學本事。不求考科舉,隻求能認字,能學會一門吃飯的本事。

要是孩子厭學,不肯來讀書。家長用棍子打,也要將孩子打來讀書。這麼好的機會都不知道珍惜,簡直是混賬玩意,活該挨打。

貧寒人家的孩子,來書院都是為了學一門手藝,多是集中在西院。

而東院多是富貴子弟。這些富貴子弟,家中一般都有私塾。可他們依舊來書院讀書,就是因為他們的家族都看好顏均的潛力。

如今天下大亂,隱約有王朝末世的景象。顏均勢力強大,潛力無限,未來很有可能問鼎天下。不如投機一把,早點朝顏均靠攏,早點分享顏均的勝利果實。

顏均辦的西北書院,很快上了正軌。等到明年,西北書院見到成效後,顏均還要開辦更多的學校,要將西北書院的分校開遍整個西北,讓更多的孩子進入書院讀書,給未來培養出更多的種子。

這些民政事務,顏均把握大方向,具體的事情都交給下麵的人去做。

其實這個時候,顏均已經感到人才不夠用。

當地還有很多讀書人,但是不少讀書人很迂腐,不能領會顏均的治軍治民的思路。所以顏均沒辦法用這些讀書人。

這個時候,顏均想得很明白。他幹脆給宋安然去信求助,請宋安然給他送人才。

顏均相信,這麼多年,宋安然在海外一定培養了很多民政方麵的人才。

顏均猜測得不錯。宋安然這些年的確培養了很多基層民政人才。而且這些人都很年輕,可以說是種子選手。

如今顏均主動問宋安然要人,宋安然自然要滿足。

宋安然同聞先生商量,先給顏均送一千個民政人才過去。等到顏均的地盤鋪開後,後續還會輸送人才。

這一天,宋安然同聞先生一起下棋。

聞先生很長壽,已經快一百歲了。是海外大陸,四方城名副其實的老壽星。

別看聞先生年齡大,他精力很充足,頭腦依舊很清醒。整個人看上去,一點都不顯老,頭發竟然還沒有全白,還有部分黑頭發。

可見聞先生保養有方。

宋安然落下黑子,然後輕聲說道:“我還記得,當年我對先生承諾,要在海外建一個國。如今看來,這海外的國還沒建立,中原就要改朝換代了。”

聞先生哈哈大笑起來,“改朝換代好啊。老夫就喜歡改朝換代。”

宋安然嘴角抽抽,這老先生,和當年一樣,唯恐天下不亂。

宋安然和顏宓在海外建了三個城,全都是港口城市。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人口已經成功突破百萬。已經有一個小國的雛形。

可是比起中原,這點人口規模遠遠不夠。立建國還很早。

現在中原大亂,宋安然和顏宓決定,暫緩海外的發展,將一部分資源投入到中原這場混戰中。

畢竟中原才是大家的根。

若是有一天,顏均真的能夠在中原建一個國,那將海外三個城並入中原,也不是不可以。或者建立海外聯邦殖民。無論何種辦法,海外都是屬於漢人,隻能有漢人的政權存在。其他政權統統滾蛋。

宋安然又落下一子,繼續說道:“未來顏均的地盤越來越大,需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建議他成立一個參謀室,分軍事和民政。可是無論是軍事還是民政,顏均都很缺乏這方麵的人才。先生這些年幫我良多。這一次,先生能不能幫幫顏均。”

聞先生捋著胡須,直接說道:“老夫快一百歲的人,經不起折騰。老夫就不去顏均那裏添亂。不過老夫可以將自己的幾個徒兒派到顏均身邊。希望對顏均的事業有所幫助。”

宋安然大喜過望。她今日過來,沒指望請動聞先生出山。畢竟聞先生一大把年紀了,不宜奔波。

宋安然今天過來,就是衝著聞先生的徒弟。

原本宋安然打算,能夠得到一個聞先生的徒弟,今天的目的就算達到了。可沒想到,聞先生如此慷慨大方,竟然將幾個徒弟都派到顏均身邊。

宋安然微微一笑,“先生難得大方一回,我該如何謝先生。”

聞先生笑道:“隻要你不怕我的徒兒在顏均身邊拉幫結派,就是對老夫最大的感謝。”

宋安然笑了起來,說道:“我對先生身邊的幾位弟子有信心,也對顏均有信心。如果我家顏均連幾個謀士都駕馭不了,那他也沒有資格去爭霸天下。”

聞先生哈哈一笑,問道:“王妃對顏均很有信心?”

宋安然說道:“他是我的兒子,我對他當然有信心。”

聞先生捋著胡須,說道:“據老夫所知,顏均在你身邊的時間,加起來也才十來年。後來他跟隨王爺南征北戰,回到京城,轉眼你們母子就分開了。

老夫算一算,你們母子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麵了。十多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夫想知道,王妃怎麼就確定顏均還是你心目中的那個孩子?你們多年沒見,你怎麼確定顏均有爭霸天下的勢力?”

宋安然挑眉一笑,“先生這話問得大失水準。有些人,不需要見麵,就能確定對方的能力和品性。有些事情不需要親眼見證,就該知道是真是假。我家顏均究竟如何,來來往往的人已經說得夠多了。先生今日問我,到底是想問顏均,還是想問未來。”

聞先生大笑起來,“王妃果然懂老夫。王妃說的沒錯,老夫問的不是顏均,而是未來。顏均爭霸天下,若是成功,建立新的國家,不過是新瓶裝老酒。

過個百年兩百年,王朝再次輪回。中原戰亂,民不聊生。然後又有新的王朝建立。周而複始,似乎永遠跳不出這個怪圈。王妃足智多謀,請問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如何避免王朝無三百年國運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