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最後一戰(1 / 3)

顏均率兵離開了道義縣,將道義縣發生的一切全都埋葬在記憶中。

西北軍離開的時候,道義縣的鄉民就站在路邊,沉默相送。道義縣城內發生的事情,他們也是事後才知道。

六萬亡靈,其中就有他們的家人,親戚,兒女,父母。劉黑達屠城,他們茫然不知。劉黑達死後,他們才知道真相。

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仇人已經死了,連找人報仇都找不到。他們不想被別人戳脊梁骨,說無能,懦弱。可是他們能做的真的有限。

如今西北軍要走了。

鄉民們站在路邊,看著即將遠去的西北軍,他們的心情很複雜。他們感激西北軍,卻又夾雜著一點點沒緣由的恨。

無數鄉民在想,如果西北軍早來兩天該多好?是不是就能救下自己的家人,兒女,父母?是不是道義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甚至有人極端的認為,西北軍同劉黑達部都是朝廷軍隊,他們都是一丘之貉。劉黑達部屠城,西北軍也要承擔責任。說不定西北軍殺光劉黑達部,就是為了掩蓋真相。

真相是什麼?有人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有人認為自己聽到的就是真相。

無論鄉民們怎麼想,顏均都不在意。鄉民的想法動搖不了顏均,顏均隻做該做的事情。

天空飄起絲絲小雨,顏均策馬奔馳,帶領西北軍離開了道義縣,最終消失在鄉民的視線中。

顏均離開了道義縣,可是這場風波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顏均用三萬人頭祭奠道義六萬百姓,此事震動天下。

從京城到邊疆,從朝堂到民間,天下非議無數。有人稱大快人心,有人稱顏均乃是屠夫,儈子手。無數人都對顏均產生了懼怕心理。這些人害怕有一天顏均會殺到自己的家鄉,用莫須有的罪名殺光所有人,霸占家族財富。

因為懼怕,所以抵製。加上讀書人故意詆毀顏均的名聲,顏均在南方儼然成了能止小兒夜哭的魔王。

彈劾顏均,要求朝廷嚴厲處置顏均的奏章,猶如雪片一樣飛到朝堂,飛到皇宮。

看著地方官員的彈劾奏章,永泰帝興奮得大叫起來。

“國朝有難,忠奸立辯。天不亡我大周,大周還有希望。”

永泰帝激動的在大殿內走來走去。

顏均儼然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顏均如此不得人心,永泰帝倒是要看看顏均最終會落到什麼下場。

都說得人心者得天下,顏均如此不得人心,也就注定顏均同這個天下無緣。

“哈哈……”

永泰帝仰頭大笑,心中暢快無比。

顏均手中有十萬雄兵又如何!顏均注定是失敗者,總有一天顏均要跪在他的麵前,俯首稱臣。

永泰帝握緊拳頭,他堅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永泰帝將未來想得很美好,以為靠人心就可以左右天下大勢,左右顏均的未來。卻不知道,人心易變,人心是最靠不住的東西。在絕對勢力麵前,一切都是渣渣。

當顏均攜雷霆之勢,攻伐天下的時候,區區人心豈能阻擋。

當反賊從北到南,一路禍害的時候,屆時老百姓都會盼著顏均的到來。縱觀天下,也隻有顏均才能殺光反賊,還老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至於民間非議,顏均從始至終都沒有放在眼裏。老百姓都是盲從的,顏均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成為正義。

顏均現在隻關心朝堂的反應。

朝廷吵吵鬧鬧,這麼長的時間還沒有一個結果,效率實在是太過底下,讓顏均很不耐煩。不過這樣也好,證明了朝廷的無能。顏均打算用這個做為切入口,帶起一波攻擊朝廷的節奏。

朝臣們卻有些緊張,想不明白老百姓的想法怎麼三天兩頭的變來變去。

之前還在大罵顏均,說顏均是屠夫,是儈子手。怎麼如今又開始罵朝堂,罵皇帝。說朝堂無能,劉黑達這廝早有前科,朝廷卻從來不管。等到劉黑達殺了道義縣六萬百姓,還得靠顏均這個屠夫儈子手來解決劉黑達。

皇帝也很無能,管不了顏均,連劉黑達這個流氓無賴也管不了。皇帝不是個東西,朝堂上的大佬同樣不是東西。

整天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反賊殺了過來,怎麼不見朝臣去殺反賊,也沒見朝臣彈劾反賊。朝堂不殺反賊就算了,反而還要招安反賊。這讓被反賊害得家破人亡的老百姓情何以堪?

敢情在朝堂眼裏,殺人無數的反賊,比萬千老百姓還要寶貝。反賊可以洗白上岸,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命官。

老百姓卻命賤不值錢,被反賊殺了也就殺了。反正最後朝廷也不會幫這些無辜落難的百姓報仇。

民間非議,老百姓的怨氣越來越大。顏均就算是個屠夫儈子手,好歹他也會道義縣六萬亡靈報了仇。朝廷可曾為那些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報仇?

情願要一個屠夫,也不要無能的大官人。

顏均帶起的這波節奏很好很強大,將朝廷還有永泰帝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明明之前顏均都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怎麼一轉眼,顏均就快要洗白了。什麼時候連屠夫儈子手也能得到人心?果然是王朝末世,人心不古。

朝臣們氣憤不已,這群無知的老百姓,隻會盲從。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怎麼就從來不知道用腦子去想一想。真讓顏均得了人心,大周天下轉眼間就要改名換姓。

朝臣們對顏均越發忌憚,這個顏均套路太多,讓人防不勝防。

朝臣們要求永泰帝下旨嚴懲顏均。單是顏均坑殺兩萬官兵,就足以讓顏均死上十回。

其實要是換做其他人來做這事,早就死了一百回,墳頭上的草都有腿那麼高。也就是顏均,身為晉國公,又是西北大將軍,還是顏宓宋安然的兒子,犯下這麼大的事情,才能安然無恙。

永泰帝心中早就恨死了顏均。他何嚐不想將顏均扒皮抽筋,奈何顏均勢不可擋,他也是無能為力。

這一刻,永泰帝十分的後悔。當年他不該派顏均去西北,不該支持顏均掌握西北軍。原來的西北軍老大雖然混賬,不服管教,但是絕對沒顏均的膽子,幹不出坑殺兩萬官兵的事情。

因為後悔,永泰帝將遷怒到劉小七頭上。

若非劉小七精明,化解了永泰帝的怒火,隻怕劉小七的性命都要交代在永泰帝的手上。

劉小七保住了性命,卻被冷落了。劉小七也不慌,永泰帝遲早會想起他。永泰帝所麵臨的難題,別人都解決不了,唯有他劉小七才能幫永泰帝化解難題。

永泰帝很想直接下旨賜死顏均,但是當永泰帝剛剛露出這個意思,朝堂上罕見的安靜下來。就連一直爭吵的兩派人馬都暫停了爭吵。

永泰帝不滿地看著朝臣,“諸位臣工為何沉默?諸位臣工要朕嚴懲晉國公。現在朕欲處死晉國公,為何沒人讚同?”

朝臣們紛紛低頭,心想永泰帝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這道旨意一下,就不怕顏均趁機造反?逼反了顏均,對朝堂沒有半分錢好處。

顏均要嚴懲,但是不能處死顏均。對顏均的處置,要把握一個度。既要給天下人交代,又要起到警示作用,讓顏均心中有所忌憚。總之,就是不能處死顏均。

見別人都不吭聲,永泰帝直接點名宋子期,問宋子期意下如何。

宋子期當即說道:“晉國公有功有過。有功不賞,未免寒了人心。有過不罰,不足以彰顯朝廷威嚴。臣以為,朝廷應該先嘉獎晉國公,然後再下旨懲處晉國公。雖然晉國公有過,卻罪不至死。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請陛下收回成命。”

當即就有好幾個朝臣站出來附和宋子期。

永泰帝冷哼一聲,叫著要嚴懲顏均的人是朝臣,如今說顏均罪不至死的人又是這些朝臣。朝臣果然善變。

永泰帝冷冷地問道:“那諸位臣工認為,該如何嚴懲晉國公?”

楊首輔猶豫了一下,站了出來。楊首輔一副老態龍鍾的模樣,說話都在喘氣。

楊首輔說道:“臣認為,罰俸一年,就足以懲治晉國公。”

開什麼玩笑?罰俸一年也好意思說嚴懲。

永泰帝氣笑了。朝臣如此不要臉,真是出乎意料。

再看那些沉默的臣工,果然叫得凶的人,都不是真的要弄死顏均。這幫朝臣莫非一直以來都是在做戲?

其實永泰帝誤會了朝臣。一開始,大部分的朝臣都是真心想弄死顏均,其中就有楊首輔。顏均挑戰朝堂權威,該死。

朝臣們的想法之所以發生了變化,全因為顏均不費吹灰之力就斬殺了一萬反賊。

連二十四路反賊都要跪舔顏均,由此可知,顏均的勢力,遠遠高於朝臣的想象。

顏均殺劉黑達部,可以說是出其不意。

顏均殺李義部,全靠勢力碾壓。

據說顏均給馬賊幫頭領去了一封信,一封滿篇威脅的信,就讓馬賊幫乖乖將李義部交了出來。

馬賊幫可是二十四路反賊裏麵勢力最強的。目前,已經有好幾股反賊投靠了馬賊幫。

在過去,反賊們遇到官兵,從來不懼。要戰就戰,打不贏大不了跑路。總而言之,在朝臣的眼裏,反賊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可是到了顏均這裏,朝臣對反賊的認知,瞬間被推翻。馬賊幫遇到顏均,連戰的勇氣都沒有,乖乖的就將李義部交了出來。

那可是一萬戰兵啊。要知道培養一萬戰兵有多困難嗎?馬賊幫竟然舍了一萬戰兵,隻求顏均退兵。

朝臣們不由得想到,顏均的勢力究竟強到了何種程度,才能讓那些從未將官兵放在眼裏的反賊如此忌憚。

等到李義部被押解到顏均跟前,顏均二話不說斬了一萬人。這份殺戮之心,當真令人膽寒。

西北軍的戰鬥力如此強悍,顏均如此囂張,朝堂真要不死不休的弄死他,顏均肯定不會乖乖等死。用腳趾頭都能想到,朝堂真要弄死顏均,顏均二話不說,就得帶著西北軍反了朝堂。

正是因為對顏均的勢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朝臣們私下裏都達成了默契。朝堂上兩派人馬繼續吵,吵個天翻地覆都沒所謂。等到永泰帝下旨嚴懲顏均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懂得克製。絕對不能讓永泰帝真的下旨處死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