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均帶兵四處攻略,從北到南,一路殺過去。不服他,全部被趕到京城。敢反他的,統統殺光。敢落草為寇禍害百姓的,統統殺光。敢陰奉陽違的,暗地裏算計他的,統統殺光。
顏均用鐵血手段,讓天下臣服。同時讓那些有異心的人知道,大周已經窮途末路,是時候閉上嘴巴,看他顏均如何治理這個天下。
顏均還沒建國,但是顏均治下的土地,已經從王朝末世中掙紮出來,呈現出勃勃生機。
與此同時,顏均的西北軍已經從十萬,擴軍到二十萬。顏均也決定將西北軍拆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西北軍,征南軍,定北軍。同時改革軍職,將手下的人提拔上來,出任三支軍隊的大將軍。
顏均搖身一變,也從西北大將軍,變成三軍大元帥,統領三支軍隊。
除定北軍留守京城外,征南軍,西北軍根據顏均的計劃,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一路征伐,收編當地軍隊,擴充軍隊兵源,清理當地的戶籍人口,重新劃定治所。
顏均很忙,忙著梳理天下。
而天下人的目光卻盯著京城。皇帝還在,朝堂還在,京城還是大周的京城。顏均想要取代大周,想要讓天下人心歸順,除非能夠占領京城,取蕭氏而代之。
顏均不急著攻入京城,也不急著取蕭氏而代之。
這個國家看似很強大,實際很虛弱。顏均在稱帝登基之前,先要為自己的國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因為當顏均做了皇帝後,很多事情做起來反而束手束腳。皇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同時也代表著束縛。
顏均不想過早的被皇帝這道枷鎖鎖住,所以他不著急進入京城。
三路大軍的將領都能獨當一麵,顏均漸漸的從軍事上抽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民政,地方建設,為工業和商業打下基礎。
同時,顏均給顏宓宋安然去信,請父母和弟弟妹妹回歸中原。
當初,父母帶著弟弟妹妹離開中原的時候,顏均曾立下誓言,終有一天他會讓父母光明正大的回到中原。而今,他完成了誓言。
海外有百萬漢人,有花費幾十年建起來的三座城市。顏均和宋安然不可能說走就走。離開之前,二人必須為海外漢人規劃一個未來。究竟是建國,還是回歸中原,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決定的。
這個問題影響著未來幾百年,顏宓和宋安然必須慎重。
所以顏宓和宋安然暫時還不能離開。不過顏垚和顏箏,可以先隨船隊回歸中原。
得知父母還要繼續留在海外,顏均很失望。不過想到弟弟妹妹即將歸來,顏均又開心起來。
十多年沒見,弟弟妹妹都已經長大。不知道他們現在是什麼模樣,還能看到小時候的影子嗎?
京城,氣氛很壓抑。
自從被定北軍圍困,京城的老百姓就沒有過個一天的安心日子。一開始,大家都在擔心定北軍什麼時候攻城。
後來見定北軍圍而不攻,大家雖然放心下來,但是一種絕望的情緒卻又在人群中彌漫。
京城很大,人口很多,每天吃喝拉撒,就是一個大工程。
定北軍圍困京城,外人的人進不來,裏麵的人出不去,要不了多久,京城就會變成臭城。大家沒餓死之前,就先被熏死了。
更要命的是,雖然有足夠的存糧,可是沒有足夠的蔬菜肉類。當然,大家可以在自家屋前屋後種植蔬菜,養殖牲畜。可就算這樣,也不能解決上百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就在大家對未來感到恐慌的時候,定北軍做出了讓步。
京城的城門每天可以開啟兩個時辰,但是隻能出不能進。
定北軍做出了讓步,朝廷卻不肯答應。人口隻出不進,顏均打的好算盤。一旦城門開啟,京城的老百姓,就會蜂擁離開京城。就連京城的富戶,估計也會趁機離開京城,住到外麵的別院,或者投奔親戚。
老百姓心裏麵的想法很樸素,定北軍今天不打京城,不代表明天不打京城。而且被困在京城,時間一長,整個人都感到絕望。還不如趁著城門開啟的時候,先到鄉下躲一段時間。
現在鄉下很安全,定北軍紀律很好,從不到鄉下禍害老百姓。到了鄉下雖然日子不好過,可總比每天絕望著數著天數過日子強。
這樣想法的人很多。朝臣們對此一清二楚。因為朝臣也有家人,他們的家人也想找機會離開京城,離開這個是非窩。
所以就算定北軍做出了讓步,讓開一個城門,可是朝堂卻不同意開啟城門。萬一城門一開,定北軍就殺了進來,那如何是好。就算定北軍信守承諾,不會殺進來,卻擋不住老百姓蜂擁離開京城。
永泰帝坐在龍椅上,問道:“諸位臣工都認為不該開啟城門?”
朝臣們紛紛點頭,“這是顏均的陰謀,不能開啟城門。”
永泰帝笑了笑,說道:“很好,那就不開啟城門。”
朝堂上下意見統一,都認為此舉破壞了顏均的陰謀。
卻不料朝堂的決定,卻引起了民變。
老百姓渴望出城,眼看著出城的希望就在眼前,朝堂竟然不肯開啟城門。老百姓頓時憤怒了。
憤怒的人群衝上街頭,彙聚在一起,衝擊衙門。衙門官老爺跑了,憤怒的百姓就衝入貴裏巷,衝入皇城,要求朝堂官員開啟城門。
憤怒的情緒會感染人,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加入人群中,和大家一起衝擊皇城,貴裏巷。
官員們集體懵逼,到底是誰走漏了消息?朝堂裏有顏均安插的奸細?肯定是這樣,肯定是有人故意將消息散布出去,煽動百姓上街鬧事。
不過現在要緊的是平息老百姓的怒火,而不是抓出奸細。
老百姓群情洶湧,處理不好的話,顏均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京城。
朝臣們義憤填膺,好生惡毒的顏均,竟然耍這種陰謀詭計。
更讓朝臣們寒心的是,國朝有難,百姓不思報國,反而還給朝廷添亂。百姓知不知道,他們是在助紂為虐,是在幫顏均攻打京城。
這群愚昧無知的百姓,讓朝臣們非常憤怒。可是百姓不聽勸告,隻想逼著朝堂開啟城門。就算一天隻開啟兩個時辰,就算隻出不進,百姓也是高興的。
朝臣們急匆匆地趕到皇宮,請示永泰帝。
永泰帝驚慌莫名。京城百姓鬧民變,是不是意味著大周不得人心?是不是意味著他這個皇帝真的會做亡國之君。
永泰帝又慌又怕,急切地問道:“諸位愛卿,此事要怎麼解決?”
朝臣們麵麵相覷,有人提議,“不如派兵鎮壓?”
“此舉不可。派兵鎮壓,隻會激怒百姓,後果將不堪設想。”
“難道真要順了這群刁民的願,每天開啟城門兩個時辰?”
大家都看著首輔大人。關鍵時刻,首輔大人就該站出來做決定。永泰帝同樣看著楊首輔,希望楊首輔能夠力挽狂瀾,平息這場民變。
楊首輔沒有能力力挽狂瀾,顏均算計人心,一算一個準。這個破解這個局麵,很難。
楊首輔卻不知道,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和顏均沒有關係。這場民變,一直都是聞先生在策劃。
聞先生代替顏均駐守京城,自然不能辜負顏均的希望。聞先生早就打算好了,要用這種手段,一點點的瓦解京城,瓦解朝堂。
如果到最後,朝堂和永泰帝不戰而降,那麼顏均威望不足的問題將迎刃而解。到時候天下臣服,顏均所要進行的改革也將順利推行。
楊首輔沉吟片刻,在眾人的注目下站出來,說道?:“陛下,既然兩個時辰太長,那就將開啟城門的時間定為一個時辰。”
朝臣驚訝,卻並不意外。永泰帝卻實實在在地感到意外。
永泰帝不明白,一開始是朝臣說這是顏均的陰謀,吵著不要開啟城門。怎麼一轉眼,這幫朝臣就改變了主意。
永泰帝嗬嗬冷笑,這幫朝臣果然毫無節操可言,他早就該想明白,不能指望這幫朝臣。
永泰帝目光掃視在場的朝臣,“諸位臣工意下如何?”
朝臣們低著頭,彼此交換眼神,然後齊聲說道:“首輔大人的辦法甚好。”
永泰帝出離了憤怒,如此不要臉的朝臣,他也算是見識到了。
永泰帝板著臉,說道:“那就依著首輔大人的意思辦。”
話音一落,永泰帝起身,甩袖離去。永泰帝不想見到這幫毫無節操可言的朝臣,那隻會讓他更加生氣。
一道旨意,城門開啟。每天隻有一個時辰,隻出不進。
可就算如此,京城的老百姓也很滿意。民變順利平息,要出城的都趕著回家收拾細軟,趕著出城的時間,急匆匆地離開京城。
一開始,還有人在觀望。
後來見出城的人平平安安,城外的定北軍並沒有為難,城門的守衛也很規矩。過了小半個月後,觀望的人也心動了。一時間,出城的人瞬間暴增。以至於城門開啟的那一個時辰,城門周圍交通堵塞,完全動彈不得。
有人著急著出城,自然也有人堅守京城。
一個月後,出城的人逐漸減少。京城的老百姓,見定北軍真的沒有攻打京城的意思,心安定了很多。既然定北軍不打算攻打京城,那就繼續留在京城討生活吧。去了鄉下,還要看親戚臉色,又沒有合適的活計,還不如留在京城過一天是一天。
至於朝堂上的官老爺們怎麼想,沒人在意。至於永泰帝是怎麼想的,更沒人在意。
不管是蕭家當皇帝,還是顏家當皇帝,反正都是漢人當皇帝。說不定顏家人當皇帝比蕭家人當皇帝做得更好。
京城老百姓的日子從緊張,絕望,茫然,到習慣,時間如流水一般的滑過。
皇宮內,永泰帝卻越來越絕望,整個人也跟著瘦了下來,臉頰瘦得都凹了下去。
定北軍對京城圍而不攻,卻沒有阻斷消息。隔段時間,永泰帝就能得到地方官員寫來的奏章。征南軍打到了哪裏,西北軍又打到了哪裏。某某官員投降了顏均,某某將軍帶領幾千,或者幾萬官兵投降了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