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家人(3 / 3)

宋安傑也選擇了外放。本來顏均想將宋安傑留在朝堂,不過宋安傑強烈要求要去地方上擔任父母官。他想親手推行新政,觀察新政的效果。如此,便能及時將地方上的消息反饋給顏均知道。

顏均被宋安傑說服了。

經過商量,宋安傑去了西南做地方官。楊寶書帶著兩個小的孩子跟著宋安傑一起去地方上赴任。

顏均忙於新政,顏宓則緊盯著京城。想親眼看一看,新政在京城的效果。

宋安然則忙著拆分四海商行。

四海商行儼然是個龐然大物。如果顏均沒做皇帝,讓四海商行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未嚐不可。

可是顏均做了皇帝,四海商行就必須拆分。

宋安然親自主持這件事情。她是四海商行的締造者,四海商行的掌櫃,一大半都是她親自提拔上來的。現在由他主持拆分工作,阻力小了一半多。

宋安然將四海商行按照行業,拆分為礦產,糧食儲備,紡織,遠洋航海,內陸運輸,奢侈品,船舶工業,軍工,房地產。民生產品等多個行業。其中民生產品包括鹽業和製糖業。

宋安然幾十年前製作出來的雪白雪白的鹽總算有了用途。

每個行業完全獨立,以股份製的方式成立新的商行。

為了配合顏均的土地政策,為了減少朝中的阻力。宋安用已經被拆分的四海商行,進行了第一次股權認購。

十個產業,宋安然拿出兩成股份,總計兩千萬股,一兩銀子一股,讓朝堂官員,軍人,豪門世家,以及民間資本認購。

顏均提前三天在朝堂上透露了風聲。

朝中官員首次聽說股權認購這玩意,有的人懵懂,有的人一臉激動,有的人暗自歡喜,有的人大罵人心不古。皇帝都開始做起生意,像話嗎?

緊接著皇家報就在頭版普及股權認購的知識。

三日後,當朝堂官員消化了股權認購的消息,含羞帶怯的拿出銀子來購買股權的時候,皇家報在頭版宣布了四海商行拆分的消息,同時宣布了向民間募集資金。

隻要有錢,都可以來認購股權。以個人為單位,最低一百股,也就是一百兩。最高十萬股,也就是十萬兩。

皇家報的報道一出,瞬間刺激了民間資本。此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全天下,全天下的土豪都激動了。

朝廷實行新政,限製土地買賣。凡是名下土地超過一千畝就要收取重稅。土豪們正愁手上的錢紮手,沒地方投資,又不能隨意買賣土地。這個時候宋安然搞出股權認購,正是恰逢其會。解決了土豪們的大問題。

全天下的土豪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京城。離京城太遠的,實在是趕不到的,就通過皇家報的通訊點購買股權。

朝臣們還在含羞帶怯,幾千股,幾萬股的認購,生怕錢給了皇上,就再也收回來了。

哪裏想到,區區幾天的時間,蜂擁而來的土豪就讓朝臣們目瞪口呆,見識了什麼叫做豪擲千金。

從南方來的龐大資金,從西南來的資金,從兩湖兩淮來的資金,甚至西北,西域都有資金過來。一個個好生闊氣,眼睛都不眨一下,十萬兩十萬股。

土豪們出手闊氣。一出手必定是十萬股,也就是十萬兩。嫌不夠的,就將家人拉來,每個人十萬股。

豪氣!反正老子有錢。而且四海商行從來沒做過虧本買賣。

大家都知道太後娘娘創辦了四海商行。四海商行已經土豪眼中的巨無霸,而太後娘娘則是土豪心目中的財神爺。跟著財神爺有肉吃。土豪們對太後娘娘無比信任,無條件的相信太後娘娘搞出來的股權認購肯定不會坑害大家。

朝臣們傻眼,找人來問,這股權就這麼好?

“嘿,你們都是傻的嗎?太後娘娘的生意還能不好,那天下就沒有賺錢的生意。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一般情況下我不告訴別人,跟著太後娘娘有肉吃。

有多少錢全都拿出來,趕緊買股權。沒看到南方來的鹽商都買紅了眼。太後娘娘的鹽業商行一成立,南方的鹽商全都要喝西北風。現在鹽商們就盼著買光鹽業股權,從新鹽裏分一杯羹。”

朝臣們呆愣,又找人打聽了一番四海商行。

四海商行在商界名氣衝天,凡是做生意的沒人不知道四海商行。但是四海商行在京城向來低調,朝臣們不清楚四海商行的勢力也情有可原。

等朝臣們打聽到四海商行的勢力,得知顏均起兵全靠四海商行供糧供錢供兵器。顏均爭霸天下的消耗,對四海商行來說隻是毛毛雨而已,而且顏均的心腹武將在四海商行早就有了股份。朝臣們頓時恍然大悟。

朝臣一拍大腿,趕緊將家裏的錢拿出來購買股權。

有多少買多少。

什麼?都快賣光了?土豪們豪氣萬丈,一口氣就買了一千萬股。要不是對民間資本限購,這些土豪能將兩千萬股一口氣買光。

可惡的土豪,有幾個臭錢了不起啊。太後娘娘限購得好,就不能讓這些暴發戶嘚瑟。

剩下的一千萬股,其中三百萬股留給軍隊。

留給朝臣,王公貴族,豪門勳貴的隻有七百萬股。

顏氏族人,宋家,還有侯府蔣家,包括霍延宋安芸兩口子,顏宓的那些親兵,宋安然都提前打了招呼。這些人都對宋安然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和信任,宋安然要他們購買股權,這些人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將家裏的存銀都拿了出來,幾家人先後購買了幾十萬股,接近一百萬股。

見宋家,侯府蔣家,還有顏氏族人悶聲發大財,朝臣和其他豪門勳貴憤怒了。

不就是錢嗎,誰沒錢,我也一口氣買他幾十萬股。隻可惜,在京城的豪門勳貴就沒有幾家能夠一口氣拿出幾十萬兩現銀的。

如果宋安然肯給一兩個月的時間周轉,這些底蘊深厚的豪門世家,也是可以一口氣拿出幾十萬兩現銀購買股權。

奈何宋安然隻肯給十五天的時間。短短十五天,完全不夠豪門世家將手中的產業脫手換成現銀。

眼看著股權都要被買完了,豪門勳貴們也顧不得矜持。幹脆將老祖宗們積攢的金餅銀餅拿出來,將媳婦的私房錢拿出來,全拿去購買股權。

兩千股,在不到十五天的時間裏銷售一空。

如此強勁的購買力,如此龐大的銀錢數目,縱然顏宓顏均等人見多識廣,還是被驚呆了。

更別替其他人,完全就是目瞪口呆。

就連宋子期,縱橫官場幾十年,也被民間積存的財富給嚇住了。

當初宋安然告訴宋子期,民間很窮是實話,但是民間不差錢也是實話。地主老財都喜歡掙了錢埋床底下,人人都這麼幹,也就造成了市麵上金銀流通不暢,朝廷卻銀子,可是民間卻有大把的銀子。

以前的王朝,想不出什麼辦法,能將銀子從土豪手裏收歸朝廷,進入市場流通。

如今宋安然一招股權認購,就讓民間一千萬的金銀流通市場。

宋子期長長出了一口氣,宋安然口中的資本論,看來他得好好琢磨一下。否則很快他就會落後整個時代,最終被掃到曆史垃圾桶裏。

宋子期不知道,宋安然已經有了新的計劃。

有了兩千萬兩金銀做本,宋安然的銀行計劃就可以提上日程。

銀行?宋子期首次聽說這個概念。

顏均被宋安然灌輸了很多後世的概念,對銀行倒是知道得不少。

宋安然告訴宋子期:“銀行和錢莊差不多,不過比錢莊更複雜,開展的業務也更多。這次建銀行,由皇室背書,以黃金作為貨幣基準。

這次股權認購,收了將近六十萬兩的黃金。加上四海商行這麼多年積存下來的黃金,湊足一百萬兩黃金。以一比十為基準,可以發行一千萬兩的大漢紙幣。

剩下的白銀則投入市場用作流通。想用紙幣取代金銀成為市場的主流貨幣,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獲得老百姓的認可。

想要獲得老百姓的認可,最要緊的就是確定新型貨幣的價值。以黃金存儲量作為紙幣發行基準,這是銀行的根本。

隻要我們堅持這樣做,終有一天,紙幣去取代金銀,得到老百姓的認可,用於市場流通。等到老百姓自覺使用紙幣來交易,到時候朝廷就可以用回收紙幣和發行紙幣調控市場物價。”

顏均暗自點頭,這其中的門道宋安然已經同他講的非常清楚。可以說,整個天下,顏均是除宋安然之外,最了解銀行操作的人。

宋子期微蹙眉頭,問道:“以黃金的存儲量為發行基準,這個我能理解。隻是為什麼非要按照一比十的比例發行?為什麼不能一比二十,或者一比三十?”

宋安然趕緊說道:“萬萬不可。父親剛才說的一比二十,甚至一一比三十發行貨幣,這已經屬於超發貨幣。超發貨幣的後果就是錢不值錢,同樣的錢,購買力卻大大下降。

長此以往,最後紙幣會變成一堆沒有的廢紙,老百姓不再認可紙幣,也不再信任皇室和朝堂。

當老百姓對朝堂對皇室失去了信任後,父親可有想過會發生什麼後果?王朝無三百年國運會再一次上演。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就將成為泡影。”

宋子期皺眉,“既然這個超發貨幣有這麼大的危害,為何還要建銀行?繼續用金銀購物,豈不是很方便。”

宋安然苦笑一聲,“父親,大漢要以商業工業立國,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貨幣流通。金銀笨重,幾百萬兩的生意,全用金銀結算這是多大的負擔?光是金銀的重量,就能讓人不寒而栗。更別說幾百萬兩的金銀,那麼大的目標,多少人眼紅?就不怕人惦記?不怕人打劫。”

宋子期說道:“錢莊有銀票,用銀票結算也是一樣的。”

“父親說的沒錯。”宋安然笑了笑,繼續說道:“可是這天下的錢莊都在私人手裏。錢莊一旦破產,誰來為老百姓善後?

還有,錢莊掌握在私人手裏,也就意味著金銀也都流入了私人錢莊。現在國朝初立,商業還不夠繁華,暫時還沒關係。

可是十年後,二十年後商業發達,每年上億兩白銀的交易,全都流入私人錢莊,那個後果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私人手握千萬兩的白銀黃金,朝廷卻苦於沒有白銀黃金。父親,這個後果你承受得起嗎?大漢的百姓承受得起嗎?

金銀在朝廷手裏,朝廷會用於市場流通,市場上不會出現金銀枯竭的情況。金銀落在私人手裏,私人不可能拿出來流通。

到時候,整個市場猶如一灘死水。沒錢,老百姓拿什麼購買貨物?不購買貨物,這個市場還能繁榮嗎?幾十年後,朝廷缺乏金銀的情況會再次上演。

到時候,朝廷拿什麼去打仗,拿什麼去賑災,拿什麼給朝廷官員發放俸祿,拿什麼去辦學校,拿什麼去修建堤壩?

父親,女兒要建銀行,一是要取代私人錢莊。二是要回收民間的白銀黃金。三是要整合整個市場的貨幣。

用二十年的時間,讓皇家銀行發行的貨幣成為市場上唯一流通的法定貨幣,到時候,白銀黃金全入國庫,作為銀行發行貨幣的基準儲備。

到時候,朝廷不在為缺乏白銀黃金而苦惱。民間私鑄錢幣的情況也能被一掃而空。”

宋子期皺眉深思,宋安然說的內容看似簡單,實則內涵頗深,牽連深廣。簡簡單單一個銀行,牽連到農業,商業,稅收,軍隊,民間和朝堂。幾乎是將全天下一網打盡。

如果真的讓宋安然建成這個銀行,並且能夠推行天下的話,那真的是個無往不利的利器。

宋子期再次問道:“一開始就發行一千萬兩,是不是太冒險?”

宋安然笑了起來,“父親可知道整個大漢,光是商業上一年流通多少金銀嗎?”

“至少兩億兩,這還是女兒保守估計。四海商行沒被拆分之前,一年的流水就有上億兩白銀。今年,拆分後的四海商行,目標是流水兩億兩。隻發行一千萬兩的貨幣,已經非常保守。”

宋安然一口氣砸了三個龐大的數字出來,頓時將在場的所有人都給震驚了。

唯有顏宓一臉驕傲,與有榮焉。那什麼沂州寶藏,誰稀罕啊。四海商行一年的流水就有上億白銀,絕對比那什麼沂州寶藏值錢多了。

顏均心潮澎湃,整個市場加起來,一年有兩億的流水。如果全部抽稅,按照十抽一的最低標準,這就有兩千萬兩的稅收。有了兩千萬的稅收,顏均根本不稀罕農稅。

而且這還是保守估計。等過幾年,商業繁榮,整個市場突破十億兩白銀的時候,朝廷一年的稅收得接近一億兩。想到這裏,顏均心中生出豪氣。

這個銀行必須辦,而且還要盡快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