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解放路(感謝陌諾)(2 / 2)

前天去濱海一中參加競賽的時候,張小寒偶然的在貼有報紙的櫥窗中看到一張舊報紙,上麵有“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的補充”寫入憲法的內容。張小寒霍得一下警醒,是啊,88年了,那幫人應該過來了吧。

解放路是濱海市受唐山地震波及的老城區一條毫不起眼的小路,隨著城市的發展老城區必將落寞,這條路或許也將廢棄。但是一群遠方而來的人,改變了這條路的命運,後來更讓整個老城區重現新生。

這群人就是以溫州人為首的以及後來陸續來的江浙人、福建人,不知道為什麼初到濱海市他們會選擇這條名字都鮮為人知的小路,但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解放路這條小路就變成了人潮如織、車水馬龍的濱海市最有名的小商品批零地。到2000年之後,老城區變成了以溫州商城為主體的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內蒙古的小商品集散地。

昨天比賽完了,回辛莊子之前,張小寒特意忽悠著孫校長到解放路轉了一轉。當時張小寒在解放路的後身的小巷裏發現六七家賣自行車零配件的商店,把幾家商店都看了看、算了算,這幾家完全可以湊齊整部自行車的零部件。

88年商品的價格還是“價格雙軌製”:同一種商品,“計劃軌”實行國家定價的商品價格便宜,“市場軌”實行市場調節價商品價格則貴。舉個例子:88年一輛上海產28鳳凰自行車,計劃內的國家定價的憑自行車票購買每輛168元;如果沒自行車票買市場調節價的同一款28鳳凰自行車其價格波動區間是240到300元。

昨天從濱海回到家,張小寒就在想用自行車零配件攢整車賣這個問題。

攢是沒問題的,畢竟自己前世初到外地頭半年幹的就是修自行車,雖然時間短可攢個車還真不是事兒。賣也是沒問題的,現在結婚正流行自行車為代表的三大件,都是前後莊也出不了事兒。競爭短期內也不會有,一是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有人想到這個主意;另一個不是誰都能把自行車零配件變成自行車的。解放路哪兒也沒問題,為什麼要在幾家才能湊夠整車的零件,因為這幾家早達成了默契,每家經營都有側重點,都有自己獨有買的零件,這樣就可以互補招徠客戶,還可以避免同業成仇;另外他們也不會攢車賣,一家一戶的單幹會破壞這種默契的平衡,大家合起來幹,在88年那是惹事關門的節奏。

既然盤算著沒問題,張小寒決定幹,這個錢咱賺定了。

今天到姥姥家看到姥爺,張小寒忽的想這事兒可以讓姥爺幹啊,總比編紮東西強。等兩年後濱墾路拓寬,在馬路邊買塊兒地給姥爺建個自行車專賣店,以後有機會就再弄成電器專賣店,這樣姥爺姥姥也老有所養了,也能顧及到大舅他們。

摸了摸兜裏打算給姥爺姥姥的五百塊錢,於是就有了這次說走就走的濱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