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1 / 2)

《曾文正公全集》reference_book_ids\":[7038425620694436878]}],\"1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8,\"start_container_index\":1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3},\"quote_content\":\"《曾國藩》reference_book_ids\":[693933515004811981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愛讀“曾國藩”的人,有兩大苦惱:一是市麵上關於“曾國藩謀略”或“曾國藩心術”之類的書太多太濫,且多數是炒剩飯,炒來炒去,給人的印象好像曾國藩是一個謀略大師。二是有關曾國藩的傳記卻太少,尤其是關於曾國藩從道光二十年到鹹豐二年共十二年這段在京為官的曆史,不僅沒有專著,就是行世的幾本傳記中,所述也是寥寥幾筆,有的幹脆提都不提,仿佛曾國藩的這十二個春秋、正當壯年的京宦生活碌碌無為。讀者想了解真實的曾國藩,而不隻是他的謀略,更想了解全麵的曾國藩,而不隻是湘軍統帥。

為什麼曾國藩十二年的京宦生活沒人寫呢?

據有關專家講,主要原因是:

一、關於曾國藩的這段曆史,作為正史的《清史稿》著字甚少,而《曾文正公全集》又是被曾氏後人幾次刪改後才刻版行世的,凡有關礙的話,幾乎一字不見。王闓運是最敢講真話的學者,他著述的偏偏又是《湘軍誌》。傳世的與曾國藩同時代人的傳記,提及曾國藩的時候,也隻是講他丁憂期間練勇的多。

二、存世的有關記錄曾國藩的這段京宦生活的有價值的官方文獻、資料,原本就不多(許多滿人對曾國藩的這段曆史持否定態度),偏偏又一部分毀於戰火,一部分被他的崇拜者蔣介石帶到了台灣,還有一部分散落民間。這就導致了曾國藩這段曆史資料零碎,很難收集,不下大氣力難以貫通。

避生就熟,掘新不如炒古,原本就是寫家慣用的手法。於是,就出現了“家書”、“謀略”過濫,“傳記”、“傳略”偏少的情形。

話說回來,曾國藩的這十二年值得寫嗎?

據有關研究者講,曾國藩的這段曆史,是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沒有這時期的曆練,就沒有後來的湘軍統帥,更不會有威名赫赫的一等毅勇侯、權傾朝野的武英殿大學士、節製四省的兩江總督。這個時期,他宦海沉浮,幾次入獄又連連升遷,九年十級,創了許多個“大清第一”,可圈可點之處比比皆是。有這麼精彩的內容,讀者能不感興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