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曆史,資料匱缺,有人能寫嗎?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經朋友介紹,得知北國黑龍江有一位曾發表過四十餘篇中、短篇小說的書友俱樂部負責人汪衍振,既是“書癡”又是“曾國藩迷”,在長期從事圖書經營的同時,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大量有關曾國藩京宦生活的資料,令人驚歎!
他在收集資料的同時,越來越感到曾國藩的不平凡,越來越明白為什麼曾國藩的門生故吏稱其為“百年來難得的聖賢”。他堅定信念,要把曾國藩的這段曆史展現給讀者。自一九九三年春天開始,他一邊工作一邊寫作,至一九九八年,耗時五年完成第一稿。書稿完成,本該感到輕鬆,但他在興奮之餘,卻發現五年來寫出的東西竟是一本曾國藩京宦生活的流水簿。這違背了他的初衷,盡管心情糟糕透了,但他還是決心從頭寫起,寫出一個有血有肉、真實感人的曾國藩。這一寫,竟又是五年。耗時十年,嘔心瀝血,終成此稿。其後,又經過了多次修改,最後定稿為現在的模樣。
當我們見到這部書稿時,立時便眼前一亮,它不正是讀者朋友所十分期待的填補空缺之作嗎?!(如前所述,曾國藩的這段曆史少有人提及,一度熱銷的唐浩明先生的《曾國藩》也隻是從他鹹豐二年丁母憂開始寫起。)
當筆者迫不及待地讀完全稿,掩卷沉思時,筆者就像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被曾國藩深深打動了。
曾國藩做京官的這十二年,守著一個“廉”字,賃房開府,寧可向錢莊借貸,寧可長年吃豆腐、醃菜,也不貪一兩份外的銀子,尤其是為了能多奉給湘鄉的堂上老人幾兩銀子,他不僅戒掉紙煙,官居二品以後,偶爾還要讓下人拿上自己的幾幅字到字畫店換回些許銀兩解困,可謂感天動地;憑著一個“忠”字,參劣員,審侯爺,殺滿貴秀才,可謂驚天動地……
既清廉儉樸,又敢於任事、剛直不阿……既為廉官又是能員,清朝罕有,曆代罕見。
官廉吏清,才能國富民強,古今皆然。
他異人有異相,全身斑斑皮癬伴其一生,民間傳說乃“火蟒轉世”。因此,我們姑且稱他“廉蟒曾國藩”。
我們毫不猶豫決定出版此書,它感動了我們,但願能同樣感動廣大讀者。
當然,曾國藩畢竟屬於封建時代的人物,帶有曆史的局限性,這一點,讀者諸公自會分辨。
責任編輯:王建槐
200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