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紅3軍軍長黃公略(1 / 3)

《水滸傳》reference_book_ids\":[7257453146941688887,6838936290889567245,7267090240555191352,6890728373585185799,7234082227129158688,7078185807026080804]}],\"5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start_container_index\":5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水滸傳》reference_book_ids\":[7257453146941688887,6838936290889567245,7267090240555191352,6890728373585185799,7234082227129158688,707818580702608080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自幼喜讀兵書,猶愛讀《黃石公三略》,其名即由此書而來。精通韜略,曆任紅5軍副軍長、紅6軍軍長、紅3軍軍長。聲名顯赫,與林彪、伍中豪並稱“朱毛”麾下的“三驍將”,後來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齊名,國民黨、蔣介石經常用“朱、毛、彭、黃”來指代中央紅軍。才華橫溢又英姿瀟灑,與彭德懷結成生死之交,毛澤東三次把他寫入詩詞之中,“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稱譽他為“飛將軍”。他是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犧牲最早、出現在毛澤東詩詞中最多的一位。

黃公略,原名漢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出生於湖南湘鄉縣桂花鄉。黃公略自幼聰穎,少年時即性情剛烈,見義勇為,不畏強暴。一天,一稅警欺壓民女,十三四歲的他上前製止,反遭斥責,便怒不可遏,一掌將稅警從橋上推到溪裏。其父既喜他富有正義感,又擔心他有勇無謀,就要他經常背誦蘇軾的《留侯論》。從此,他認識到真正的大勇應該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少年時好讀史書,喜讀兵書,非常佩服西漢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的開國功臣張良,因仰慕漢代張良為人,聯想到張良在圯上受兵書於黃石公而精通稻略的故事,更崇拜張良的老師黃石公的文韜武賂,遂改名石,號公略。

改名以後的黃公略,發誓以誌向恢弘、沉靜堅毅、精通韜略的張良為楷模,遇事三思,謀定後動。村民們說,黃公略就是朝陽山跳出的臥虎;又說,他打起仗來賽過猛虎。他從軍短短15年,身經百戰,譽滿天下。

1913年,黃公略入永豐高等小學堂。次年畢業,回家教私塾 。1915年,全國掀起的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的愛國運動對黃公略的影響頗深。血氣方剛、憂國憂民的黃公賂,為習武救國、富國強兵,於l 916年下定決心,效法班超,投筆從戎,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

1916年黃公略離家赴長沙入湖南陸軍,加入湘軍第2師3旅6團3營,開始在8連當兵,至1928年7月平江起義之前,他在湘軍前後達12年之久。入伍不久,很快認識了同團的彭德懷,兩人成為親密的戰友。對於這段交往,彭德懷回憶道:“我在這段時間也交了一些來營當兵的知識青年,主要是中學生。他們來時也是滿口愛國主義,如何奮發圖強、廉潔奉公,後來逐漸發現他們多數是帶著升官企圖來當兵的。我交了20個左右的知識青年朋友,最後隻剩下黃公略、李燦。他倆加入了光榮的共產黨,都當了長,並且都為中國人民事業獻出了他們的生命。”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黃公略擔任團部臨時訓練隊的國語教員,鼓勵進步青年以救國愛民為宗旨。1920年春,他在湖南驅逐北洋軍閥張敬堯的戰役中,被提升為排長。

黃公略從小聰穎過人,能詩會畫,而且早在上高小時,就接受了西方民主主義思想。父親看著細小的黃公略性格過於外露和張揚,恐怕惹事生非,要兒子畫畫明誌。年幼時的黃公略,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民不聊生,國無寧日,不禁憂國憂民,但他並不悲觀失望,而是相信進步力量總會戰勝落後勢力,國家的前途必定是一片光明。“光明在前頭”曾是黃公略為自己的畫所題的詞中的一句。

有一次,有人請他作畫,他就揮筆作了這麼一幅畫:寥寥幾筆,勾勒出浩渺的煙波、噴薄而出的紅日和橫空遠渡的飛鳥,在一片浩渺的湖水上,有一隻飛鳥淩空掠過,畫的上半部是雲霧中透出一輪紅日。他在畫上題了“煙攜孤鳥渡,雲擁半稱晴”兩句話。當有人問他這幅畫的含義,他說:“煙霧是暫時的,遮不住太陽的光輝。”

別人又問:“這到底有什麼寓意呢?”

黃公略說:“畫中多是煙波、雲霧,但煙霧是暫時的,它們遮不住太陽的光芒,人類總是要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我願意做這隻追逐光明的太陽鳥。”

黃公略不僅這幅畫有思想,而且題詞也極具韻味,頗見功力.對聯工穩.意境變融,形象鮮明,給人以無限的想像,你看,在雲水之間,有一隻飛鳥.在淩市翱翔.它不畏艱險,奮力向著太陽前進,仿佛是在尋求光明,一個“孤”字更突出了它的勇敢精神。太陽已經透出了雲層,照亮了半邊湖水。可以想象,光明終究會降臨,到那時,天上人間將會一時通紅。古人謂“畫中名詩,詩中有畫”,年輕的黃公略以非凡才能顯現了這一點。

1926年7月,黃公略所在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l師。當時,師政治部秘書長是共產黨員段德昌。段德昌和各團、營指導員經常向部隊講政治形勢,在部隊進步分子中秘密傳閱《共產黨員ABC》等書刊。黃公路從那時起開始接觸共產黨員、接受馬列主義。在他強烈的救國救民的理想中從此融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黃公略從親身參加軍閥混戰的實踐中體會到,要救國救民,還是要搞好軍隊。像湘軍這樣為軍閥所控製,沒有明確的綱領,內部矛盾重重、“今日歸漢,明日歸曹”、軍官醉酒嗜煙成性的軍隊,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當時,他就勤研典範條令,勵精圖治,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支新型的軍隊,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

在湘軍中,黃公略廣泛發動底層士兵,與彭德懷等人秘密成立了“救貧會”,救貧會的章程有如下內容:一是滅財主,實行耕者有其田;二是滅洋人,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三是發展實業,救濟貧民;四是實行士兵自治,反對笞責、體罰和克扣軍餉,實行財政公開。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這幾條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內容,是完全正確的。救貧會是屬於在共產黨影響下,軍隊中士兵自發組織的團體。開始時,隻有黃公略、彭德懷等七八個人。

1922年6月下旬,黃公略寫信給彭德懷,相約去投考湖南軍官講武堂。黃公略幫助彭德懷辦理好了一切入校手續,並按照彭德懷的意願替他改了名,將原名彭得華正式改為彭德懷。進講武堂後,彭德懷編在第一教授班,黃公略到的比較晚,編在第四教授班。相距不遠,每天都見到麵。

講武堂學員是少尉到少校現役軍官,也就是營連排長這個層次的軍官,有一些人考取後,因為有錢,住在旅館裏玩,到10月份才進校。開學時間一再推遲,後改為先開課後開學,到了11月才正式開學。講武堂共設有四大教程:即戰術、地形、築城、兵器;小教程即操典、野外條令、射擊教範、內務條令,外加軍製學和馬術還有山野炮戰術和實習。這些東西,實在無味,但考試嚴格,不用功還不行。還有什麼精神講話,也講些時事,講國恥,這裏麵有許多唯心主義的東西。學習原定半年,後因教材量過大——是按保定軍官學校三年製教材編寫的,故一再延長到近一年。次年8月,黃公略從講武堂畢業,又回原部隊先後任副連長、連長。雖然他在舊軍隊中升遷很快,卻看不慣軍中黑暗腐敗和無休止的混戰。別的軍官多醉心於吃喝嫖賭時,他卻總是在研究戰術條令,並與彭德懷等有正義感的軍官結成朋友,以“救貧會”組織為依托開展鬥爭。

黃公略於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占武昌等戰鬥中立有戰功,年底考入黃埔軍校高級教育班,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係統地閱讀了一批進步書籍,從此認定馬列主義是救國救民的真理。同時,黃公略開始認識到救貧會的章程與共產黨的主張相比太幼稚、簡陋,於是不斷地召開會議,往章程裏添加新的內容,如擁護孫中山遺囑,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打倒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實行減租減息,逐步實現耕者有其田;國民革命軍應當官兵平等,廢除笞責、體罰,組織士兵委員會,實行士兵自治,不賭博,不擾民;反對克扣軍餉,實行經濟公開,士兵有閱讀進步書報的自由;士兵委員會有權逮捕反革命分子押送革命軍事法庭,並有陪審權。

1927年初,他被選送到黃埔軍校高級班軍事科,在反共“清黨”的惡浪中更立誌革命,同年末,廣州起義失敗後,麵對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的一片白色恐怖,黃公略毅然決然地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蔣介石發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向昔日的盟友舉起屠刀,殘酷殺害革命群眾,曾經生氣勃勃的中國革命陷入血雨腥風之中,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全國。第一次國共合作走完最後的泥濘小路後,宣告破裂,曾經給全國人民帶來希望和信心的國民革命墜入失敗的深淵。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先後組織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均未能取得勝利,在革命前途仿佛十分渺茫的時候,許多人脫離了革命隊伍,有的沉淪,有的落伍,有的走向了反麵,當了可恥的叛徒。這時,彭德懷等人不畏險惡,準備率領湘軍獨立第5師第1團發動平江起義。

1928年2月,黃公略從黃埔軍校高級班畢業,回到湖南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經彭德懷推薦,任隨營學校副校長。國民黨軍獨立第5師的前身,是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1師。當時,共產黨員段德昌在這個師政治部任秘書長,與第1團第l營營長彭德懷來往密切,給彭德懷及其部屬張榮生、李燦、李力等人以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1927年秋,這個師改編為第4集團軍獨立第5師,彭德懷晉升為該師第l團團長。次年春,彭德懷由段德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南(縣)華(容)安(鄉)特委派共產黨員鄧萍、李光到第1團工作,鄧萍任第l營文書,李光為彭德懷的勤務兵,他們4人組成黨支部,彭德懷任書記。此後,發展第1營第2連連長李燦和特務連連長李力為中共黨員。

獨立第5師師長周磐為擴充實力,計劃成立一個500人左右的隨營學校,專門訓練連排級幹部。他找當時已經升任為第1團團長的彭德懷商量,彭德懷稱黃公略是個人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是有經驗、有學識,二是要有朝氣、有辦法。

經師長周磐同意後,彭德懷立即給黃公略寫信,寫明原委,並寄去路費,叮囑他盡快回湖南。1928年2月,黃公略從黃埔軍校畢業,回到湖南南縣,擔任隨營學校副校長,此時的校長由周磐名義上兼任。

黃公略要從黃埔軍校回來擔任師隨營學校副校長,彭德懷感到,這真是如虎添翼,這是壯大力量的大好時機,於是決定設宴為黃公略接風洗塵,並把共產黨員李燦、鄧萍、張榮生邀來作陪。

彭德懷心直口快,不把黃公略當外人,把發動平江起義的秘密計劃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而經曆了大屠殺的黃公略則多了一層戒備心理,想試探一下他們對蔣介石的態度。

彭德懷興致勃勃地說:“辦隨營學校是我們掌握軍隊的好機會。師長雖然名義上掛著校長的頭銜,實際不會來校。你大權在握,可以大展拳腳。軍事教科書以湖南講武堂的教材為藍本,政治教材則可以使用我們救貧會的章程,不過前麵要加上‘打倒新軍閥’的內容……”

聽到這裏,黃公略打斷彭德懷的話問道“這個新軍閥究竟指誰呀?”。

接下來,黃公略說道“新軍閥該不是說蔣介石吧!”

黃公略向四周看了看,故意說:“蔣介石是我們的校長,自北伐以來立下很多功勞,在國內的影響很大,在軍隊的威望很高……”

看到黃公略竟然為蔣介石說好話,身為共產黨員的李燦等人傻了眼:“你擁護蔣介石怎麼不早說,我們現在把計劃都告訴你了,怎麼得了!”彭德懷氣憤地指責道:“公略呀,我們多年友好。過去你說,蔣介石如何如何反動,對革命如何如何有害,現在怎麼一反過去呢!好吧,你走蔣介石的陽關道,我走革命的獨木橋!”

“動手!”突然,隨著彭德懷一聲斷喝,在座的幾位共產黨員迅速抄起一條長毛巾往黃公略脖子上一縛,用力猛絞。

“絞死他,今晚拋到南河裏滅跡!”有人一邊幫忙,一邊罵道。

毛巾越絞越緊,黃公略臉色由白轉青,手指卻朝腳跟處亂點。這個動作被細心的鄧萍察覺到了。他叫道:“慢一點,放鬆點,等他出口氣,跑不了!”說著就把黃公略皮鞋的後跟撬開,發現裏麵有張薄紙,原來是中共廣東省委的介紹信。至此,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黃公略也是共產黨員,不過是想試探一下眾人對蔣介石的態度。

這時的黃公略已經窒息倒在了地上,經過近半個小時搶救才蘇醒過來。

彭德懷責怪道:“公略,你這是幹什麼,開這樣大的玩笑!”黃公略苦笑道:“你現在當了團長,不試試,誰知道你是真革命,還是假革命!”接著,黃公略又解釋說:“廣東省委還派了黃純一、賀國中兩位同誌與我同來。”

在曆史的大潮麵前,一切親情、友情都需要重新審視。黃公略和彭德懷都是堅定的革命者,他們在革命處於低潮時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黃公略還參加了廣州起義。但是,由於音訊不通和形勢過於險惡,他們對彼此的政治態度不摸底,都想試探對方,結果險些鬧出人命。

一場誤會頓時煙消雲散。經彭德懷推薦,除黃公略任隨營學校副校長外,賀國中任教育長,黃純一任大隊長,他們在隨營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原來的第l團黨支部改為黨委,領導隨營學校黨支部,並繼續與南華安特委保持著聯係。

鬧了一場誤會之後,第二天早飯後,黃公略和彭德懷來到3團部門外柳蔭堤上席地而坐,他們先看了一會兒漁民拔釣收魚。黃公略向彭德懷談到廣州暴動的意義和失敗後的那種白色恐怖,殺人之多真難以令人置信。他說,路過上海、漢口、嶽州,旅館到處寫著“休談國事,寬飲自樂。”南縣的空氣沒有那樣緊張。

接著,黃公略問彭德懷:“近幾個月來都在想些什麼呢?”

彭德懷說:“我想的可多呢。去年1月你去黃埔學習我不高興,2、3月,35軍和1師,先後即開到澧水中下遊,何鍵大搞佛法運動,什麼‘佛法無邊,與三民主義殊途同歸’呀!受戒呀!開佛會念經呀!戴鬥垣旅駐慈利縣,殺死江埡區農民協會常務委員,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彭德懷接著說:“反革命在準備是很明顯的。我們到了嶽州不久,夏鬥寅軍進攻武昌,馬日事變時,我兩次向周磐建議消滅夏鬥寅、許克祥挽救革命危機,他都不幹。唐生智東征失敗後,第1師退回南華安,才擺脫何鍵的控製。”

黃公略聽了以後,又與彭德懷談了各次武裝起義的問題,覺得在現代技術發展情況下,根據地是重要的,沒有根據地是不行的。他們還談了蔣介石並沒有統一中國的問題。彭德懷說,蔣介石隻控製江、浙、閩、皖四省,對湘、鄂、贛、豫四省隻是半控製。中國的局勢是:任何一個帝國主義獨霸中國都不可能,帝國主義國家各自勾結一派軍閥,狼狽為奸,擴大勢力範圍。因此,軍閥戰爭是不可免的。

在談到周磐辦隨營校的決心時,黃公略問道:“周磐這個人有什麼打算?”

彭德懷說:“才比袁植小,野心比袁植還大。利用我替他練兵打仗,利用你替他辦學校培養走狗。打倒新軍閥,目的在代替蔣介石,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馬日事變’他袖手旁觀,暴露了他的反共本質。”

不知不覺中,黃公略與彭德懷談了將近4個小時,兩人談得很投機,最後,黃公略寫了一首詩送給彭德懷:

廣暴失敗旗幟在,樹立紅軍蘇維埃。

旅滬武嶽語棄市,烏雲蔽日隻暫時。

欣談時局喜春風,柳絮飛舞慶重逢。

錦繡洞庭八百裏,四江精粹在湖濱。

彭德懷見黃公略興致很高,也編了幾句順口溜送給他:

求知心切去黃埔,夜夢依依我不然。

“馬日事變”教訓大,革命必須有武裝。

秋收起義在農村,失敗教訓是盲動。

惟有潤之工農軍,躍上井崗旗幟新。

我欲以之為榜樣,或依湖泊或山區。

利用周磐辦隨校,謹慎爭取兩年時。

等到黃公略看完之後,彭德懷說:“關鍵在於‘謹慎爭取兩年時’,一旦暴露,周磐必下毒手,我們就會遭到損失。”

黃公略關心地問:“最近看什麼書呀?”

彭德懷說:“看三本書:《共產主義ABC》、《通俗資本論》和《水滸傳》。”

黃公略問“你像《水滸傳》上的誰?”

“有些類似李逵。”彭德懷笑著回答。

黃公略從青少年時代便萌生了尋求平等和真理的念頭,他是在無錢上中學的情況下才毅然從軍的。抱著追求公平與正義的理想,黃公略在湘軍中升了官,卻一向對士兵和氣。當時,獨立第5師嚴重欠餉,上司拖欠和軍官克扣軍餉是家常便飯,黃公略擔任隨營學校副校長時,遇到士兵幾個月領不到薪餉,便先拿出自己的錢分給大家,一時在下級官兵中傳為美談。黃公略與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前,便以“鬧餉”為動員口號,能馬上得到全團響應。

黃公略在中共第1團委員會的領導下,秘密串聯士兵,發動全師官兵鬧餉取得成功,積累了發動和領導官兵鬥爭的初步經驗。6月中旬,獨立第5師由南華安地區調到平江,師部和第l團主力駐平江城,隨營學校遷至嶽陽,黃公略調任該師第3團第3營營長,黃純一調任第l團第9連連長,賀國中任隨營學校代理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