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是劉伯承鄧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將,第十八軍軍長,最光輝燦爛的年華,是在西藏度過的。張國華逝世不久,周恩來在中央研究四川問題的會議上,請示毛澤東是否接見與會代表,毛澤東黯然神傷地說道:“不見了,再也見不到張國華了……”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裏,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看來,張國華是一位英年早逝、不可多得的人才。
張國華是江西永新人,永新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著名的紅軍之家賀敏學、賀子珍、賀怡三兄妹也是永新人。其中賀子珍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女紅軍之一,曾跟隨毛澤東爬雪山、過草地,同甘共苦。
江西永新位於井岡山腳下,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將軍大縣,永新曾誕生了以王恩茂、王道邦、張國華、曠伏兆四大中將為首的42位將軍。在江西的將軍縣中排第3位,在全國的將軍縣中排第4位。戰爭年代,永新有革命烈士8000多名。
張國華於1929年參加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2野18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後,2野的其他將軍們大多數都投身到祖國的和平建設中,而他卻告別了和平生活,走進了雪域高原,張國華率部和平解放西藏,出任西藏軍區第一任司令員。他帶領西藏軍民平息叛亂,打退了印度侵略者,保衛了西藏,建設了西藏。張國華的一生,為西藏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國華從1914年生,到1972年逝世。他在人世間隻生活了58年,而他的革命生涯卻有43年,在這43年的革命鬥爭中,在西藏就占去了17年之久。這17年是他一生最光輝燦爛的年華,也是他的才智和功績最為出眾的時期。
西藏是祖國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我國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1949年10月,全國除西藏、台灣以外,均已解放。因此,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統一,就成了當時國家最迫切的任務之一。
1950年1月31日,班禪堪布會議廳致電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譴責拉薩當局準備派遣“親善使團”,分赴美國、英國、印度等地,以表明“獨立”的叛國分裂行徑,要求“速發義師,解放西藏,肅清反動分子,驅逐在藏帝國主義勢力,鞏固西南國防,解放西藏人民”。居住在青海的西藏宗教領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表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切盼迅速解放西藏。拉薩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表示不支持西藏地方當局與人民解放軍作戰。旅居西寧、重慶、蘭州等地的西藏上層人士、藏族人民和西康、青海等省的藏族愛國人士,也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渴望解放軍旌旗西指、解放西藏同胞的心願,表示要為實現祖國大陸的統一貢獻力量。
毛澤東一直關注著西藏局勢的變化,從國內外形勢和西藏的特點出發,確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正確方針。毛澤東在給班禪額爾德尼的複電裏說:“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必能滿足西藏人民的這個願望。希望全體西藏愛國人士一致努力,為西藏的解放和漢藏人民的團結而奮鬥。”早在蘭州解放前夕,毛澤東就電告西北局第一書記、1野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要他著手考慮解放西藏問題。1949年11月23日,毛澤東電告1野的彭德懷和2野的劉伯承、鄧小平,責成西北局擔負主要責任,西南局擔負第二責任。
12月26日,擔任第18軍軍長的張國華,率領18軍勇士分別在壽安場、盤龍場、固驛鎮和龍駒場、仁壽、三叉壩、高家場一張殲敵1000餘人,取得了成都戰役的勝利。成都戰役是解放中國的最後一次大戰役,共殲滅胡宗南集團30餘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起義),少數敵人逃往了西昌地區。
成都戰役之後,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已經把解放西藏問題正式提到了議事日程。1950年1月2日,正在出訪前蘇聯的毛澤東,從莫斯科發來電報,正式確定了進軍的西藏的任務由中共西南局擔任。隨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也發來電報:“中共西南局和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在中共西北局和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支援下,擔負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中央軍委的電報要求西南軍區立即抓緊布置,派出部隊迅速占領康定,以康定為基地,籌劃入藏事宜。進藏兵力需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1個充足軍或4個師左右。
中共西南局在收到毛澤東的電報後,劉伯承、鄧小平於1月6日在駐地重慶曾家岩召集各兵團領導人開會,傳達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進軍西藏的重要指示。在確定進軍西藏的人選時,劉、鄧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第18軍軍長張國華,曆史的重任落在了年僅35歲的張國華軍長的肩上。
當日的會議決定,由18軍軍長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率領該軍和第14軍一部執行進軍西藏的任務。西北局和西北軍區確定由第1軍派騎兵支隊從青海進軍西藏、第2軍組建獨立騎兵師從新疆進軍西藏阿裏地區,配合第18軍的行動。隨後,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組成,張國華為書記,譚冠三為副書記。當時,由於川西土匪猖獗,影響進藏的準備工作,西南軍區經請示中央軍委批準,將進藏時間由原定的1950年4月推遲至當年冬季。
會議結束後,劉伯承、鄧小平向張國華進一步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毛澤東指出:“進藏部隊要充分考慮到西藏的特點,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作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上層,影響和團結群眾,保護愛國守法的喇嘛寺廟,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風俗習慣。親密團結這個民族,爭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集中打擊帝國主義及其忠實走狗。”
劉伯承鼓勵張國華說:“18軍要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很好地擔起這個艱苦而重大的擔子!”
劉伯承說完,鄧小平又語重心長地對張國華指出:“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對於18軍進軍解放西藏具有決定的意義。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政策就是生命。必須緊密聯係群眾,依靠群眾。要用正確的政策去掃除中外反動派的妖言迷霧,去消除曆史上造成的民族的隔閡和成見,去把康藏廣大的僧俗人民和愛國人士團結到反帝愛國的大旗下來。”
此前,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請他們派代表來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進行和平談判,共商和平解放西藏事宜。但是,由於西藏上層反動分子和帝國主義勢力的阻撓,西藏地方政府遲遲不派代表來北京,並在昌都部署藏軍主力,妄圖抗拒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
1950年2月22日,以第2野戰軍的領導機構為基礎,組成西南軍區,賀龍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
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親自籌劃進軍準備。張國華對18軍全軍部隊統一整頓了組織,進行了深入動員教育,在正式開進之前,張國華派出了一支先遣部隊,沿路作調查研究和展開政策宣傳,為後續主力部隊開辟道路。
正式出發前,張國華在18軍軍部召開了進軍西藏誓師動員大會,鄧小平親自給第18軍將士題了詞:“接受與完成黨給予的最艱苦的任務,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革命軍人無上的光榮!”
在誓師動員會大會上,人們驚奇地發現,張國華軍長懷裏坐著個不滿3歲的小女孩。她是張國華的第一個孩子難難。張國華與妻子樊近真1946年6月結婚,33歲才有孩子,自然將小難難視為掌上明珠。此刻張國華把孩子帶進會場,一方麵是疼愛,另一方麵也有“背女出征”的味道。
為了慎重地解決進軍西藏所涉及的政治、宗教、民族等複雜問題,中共中央確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中共中央在給西南局的指示中指出:“軍事進攻的同時,利用一切可能,進行政治爭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這裏基本準備問題是西藏方麵,必須驅逐英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準許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我們方麵則可承認西藏的政治製度,連同達賴的地位在內,以及現有的武裝力量、風俗習慣概不變更,並一律加以保護。”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又批準了委托西南局起草的和平解放西藏的10項政策,作為同西藏地方政府談判的基本條件。
領受任務後,張國華的腦子裏裝滿了進軍西藏的各種計劃、方案。這位久戰沙場的猛將非常清楚,進軍西藏不同於一般的行軍作戰,而是一場特殊的戰鬥。西藏與內地之間,關山重重,路途遙遠,交通極為不便;語言不通,風俗不同,民族隔閡較深;康藏一帶人煙稀少,經濟十分落後,進藏部隊一切軍需給養幾乎全靠內地供應,靠自己攜帶。所有這些。都使進軍西藏的準備工作變得十分艱巨複雜。
在此期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致電西南軍區並轉告張國華,指示進藏部隊必須在民族政策、語言等方麵進行特殊訓練;在物資供應上取之內地,“不吃地方”;在兵力和裝備方麵,務求精幹、適用。據此,西南局和西南軍區確定了“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的重要原則,把政治上、物質上的準備放在首要地位。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政治委員鄧小平,用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進軍西藏的工作,特別是後勤保障工作。劉伯承指示進藏部隊“要精細研究藏族同胞的具體生活情況,切實執行民族政策。”鄧小平特別指出:“到西藏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
令張國華非常感動的是,西南軍區向全區所屬部隊發出號召:“必須動員一切可能的力量,從各個方麵支援進藏部隊。”為此,西南軍區成立了以18軍副軍長昌炳桂為司令員、第3兵團後勤部長胥光義為政治委員,2野軍政處副處長何雨農為參謀長的支援司令部,統一領導進軍西藏的後勤保障工作。
各進藏部隊受領任務後,普遍進行了解放西藏、建設邊疆、鞏固國防的教育和艱苦奮鬥的傳統教育及民族政策教育,健全了各種機構,選調配備了各級幹部,開展了學習藏文、藏語和西藏政治、經濟、兵要地誌知識的活動,製定了《進軍西藏守則》,進行了高寒地區行軍作戰的各項適應性訓練、裝備改革以及戰術技術的研究等。在這同時,進藏部隊又以很大的力量修築進藏公路,籌措和搶運軍需物資。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張國華率領18軍與其他進藏部隊,以及大批築路工程部隊,後勤運輸部隊以及西北軍區一些部隊,從1950年1月開始,進行艱苦緊張的進軍西藏的準備工作。為保證進藏部隊物資供應,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指示成立了軍區支援司令部,抽調了工兵、輜重部隊和空軍部隊擔任築路和運輸任務。為加強部隊的火力和機動能力,西南軍區各兄弟部隊以極大熱情,把最好的武器騾馬送給第18軍進藏部隊。
為適應高原環境和氣候變化,張國華組織部隊抓緊時間進行行軍、作戰、生活管理等項訓練,提出“生活高原化、康藏化”的鍛煉口號。經過張國華的精心籌備,18軍順利完成了進軍西藏的各項準備工作。
經過各方麵的準備後,張國華率領18軍勇士及進藏部隊開始向昌都地區開進。1950年7月27日,張國華率部開始偉大的曆史進軍,部隊曉行夜宿,跋山涉水步行了1000多裏,第18軍先頭部隊及前進指揮所到達甘孜。甘孜是當年紅軍二、四方麵軍長征會師的地方。紅軍時期,張國華曾任紅4軍班長、幹事、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巡視團主任,紅2師6團黨總支書記,軍團政治教導大隊政委,張國華清楚地記得,紅軍部隊由於認真執行了黨的團結平等的民族政策,順利通過了少數民族地區,給廣大僧俗人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最令他難以忘懷的,是他與愛國大活佛格達的一段交往。
紅軍時期,張國華率部途經甘孜地區時,曾會見過曾任甘孜博(藏)巴(人)政府副主席的愛國大活佛格達,這位大活佛見了張國華非常熱情,一直把他讓到經堂裏,並立即派人去張羅糧草。這位自稱跟朱德總司令是好兄弟的活佛,笑聲朗朗地對張國華說:“你們這些無神論者又來了,可是我這個有神論者要熱烈歡迎你們,擁護你們。”抗日戰爭時期,格達大活佛曾專門派人到青海買了一張“八路軍山西奮戰圖”,一直掛在經堂裏,他還從佛龕裏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紅軍布告、標語等物,津津有味地談起藏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那段民主生活,愉快的笑容一直掛在他的臉上。但當談到西藏的悲慘現狀時,大活佛不禁放聲哭了起來:“毛主席不派隊伍來,我們西藏民族快給毀滅了啊。”
當時,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和平解放西藏,曾多次通知西藏當局派出代表來京談判,但西藏當局頑固堅持反動立場,依靠帝國主義和國外反動派的撐腰,企圖以軍事力量阻止進軍解放西藏。格達活佛要求去拉薩勸和,遂率領著僧俗代表多人,打著紅旗,一路上宣傳人民政協共同綱領中的民族政策和我軍嚴明紀律。
當時,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康省副主席的甘孜白利寺格達活佛願意前往拉薩,闡述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和民族政策,做西藏上層人士的工作。他的愛國壯舉,得到西藏許多愛國人士的讚譽和支持。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他的請求,委派他前往洽談,規勸西藏地方當局改變立場,接受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格達活佛以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談代表的身份,於7月10日從白利寺出發,24日到達昌都,被西藏地方政府噶倫、昌都總督拉魯和英國特務福特軟禁。不久,格達活佛被害身亡,其隨員被押送拉薩。西藏上層分裂主義分子的暴行,轟動了全國,激起了西藏人民和全國人民的巨大憤怒。張國華永遠忘不了具有強烈愛國熱情和民族感情的大活佛。
8月28日起,張國華率領52師直屬隊及兩個步兵團,由四川新津、眉山地區分批乘車西進,至10月初,進藏部隊已從東、南、北三個方向逼近昌都地區。與此同時,正在全力修建於闐至阿裏地區公路的新疆獨立騎兵師,派出阿裏支隊150人,於8月29日從於闐出發,向阿裏改則地區前進。
進藏的過程充滿艱辛,張國華率領部隊行進在康北竹慶地區時,周圍的喇嘛寺忽然響起了鍾聲,一群持槍騎馬的反動家夥簇擁著穿紅袍戴狐皮帽的人,奔上了山崗,吹起了法螺,煽動許多喇嘛群眾向部隊開槍射擊。
張國華感覺情況不妙,他一邊命令部隊不得還擊,一連令部隊停止前進,帶上翻譯去和攔路的人談話,揭穿反動分子的陰謀,反複說明共產黨的政策。
白天的風波總算過去了,夜晚又來了一場襲擊。張國華命令去捉一個俘虜來問一問,戰士們像高原的猛虎一樣,迅速出擊,從深雪裏躍出去,捉來一個穿紅袈裟的指揮官。經過審訊,此人一身上層喇嘛打扮,卻是個漢人,原來是國民黨特務。蔣介石割據大西南的迷夢行將破滅時,即命令一夥匪徒來康藏勾結上層反動勢力,企圖建立一塊遊擊根據地,並在昌都、拉薩等地建立了軍統分站。據這個改換藏名叫“致清”的“遊擊司令”供稱:1949年冬天,就有一些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拉薩當局的便衣武裝護衛之下,從大風大雪裏跌跌撞撞地過金沙江來了。給他們在喇嘛寺裏布置了任務,要他們利用喇嘛寺的鍾聲法鼓煽動群眾,截斷我軍的進藏道路。
雖然這些小股敵人的騷擾失敗了,但張國華又一次感到了西藏局勢的複雜性。
張國華指揮進藏部隊在康西金沙江、青南紮曲和滇西北怒江、瀾滄江畔一線展開。此時,隻要上級一聲令下,即可渡過江河,向西藏進軍。
為求得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曾多次通知西藏地方當局派代表團到北京談判。西藏地方當局雖於當年2月派出和談代表團,但這個代表團卻繞道南亞,滯留印度,遲遲不來北京,故意拖延和談;同時加緊軍事準備,妄圖以武力阻止解放軍進軍。
西藏反動派在帝國主義支持下,以“反共”為名,驅逐住在西藏的漢人,將藏軍一部置於阿裏、黑河(今那曲)地區,阻止解放軍從新、青南下;指使敗逃康北的國民黨軍殘部於甘孜、竹慶阻擊解放軍。以後,西藏反動派在帝國主義直接策劃下,積極擴軍備戰,將原有的14個代本(相當於小團),擴充為17個代本,從外國運進大批軍火、美國電台。請來英國教官,調動與訓練各地藏軍,並下令各寺院念經詛咒我軍。隨著張國華率部進軍的腳步聲,他們更加忙碌起來,通風報信,指揮聯絡,除將藏軍一部分置於阿裏、黑河地區外,把號稱能征善戰又由英美武器裝備起來的3、9、10等7個代本和3個代本的一部在昌都一帶擺開,企圖依據金沙江之險,要我軍就此止步。阻止解放軍從康西、青南和滇西北進藏。
昌都地區,本屬西康省,因西康省較長時間管轄未及,實為西藏地方當局控製,西藏地方政府邊使總署就設在昌都縣。這裏是藏東政治、經濟中心,素有藏東門戶之稱,是進藏的咽喉要道。為了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進藏部隊不得不以軍事手段實施昌都戰役。
毛澤東在中南海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果斷而又幽默地說:“在西藏問題上,我看打一仗也有好處。中國有句古話,不打不相識。你不打,人家就不理睬你,就要翹尾巴。”
8月12日,毛澤東在詢問昌都戰役準備情況後,電告劉伯承和鄧小平:“你們力爭今年解放昌都,並力爭留3000人鞏固昌都的計劃是好的,可以照此辦理。10月解放昌都,這對一爭取西藏政治安定及明年進軍拉薩,是有利的。如我軍能於10月解放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求得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