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戰將:第18軍軍長張國華(3 / 3)

跨過了大山大水,飽嚐了千辛萬苦,張國華和戰士們一樣,腳底板走成了厚厚的繭子,部隊的一些“白麵書生”也變成了黑紅黑紅的漢子。張國華終於來到了久久渴望的拉薩,來到了這座祖國西部邊疆的古城。

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張經武等、西藏地方政府談判代表團和進藏部隊在拉薩舉行大會,慶祝西藏和平解放。

張國華參加了相關慶祝活動,他看到拉薩城各階層的愛國人士和廣大僧俗群眾,熱烈歡迎解放軍。他們在房頂上點燃起鬆枝青草,升起了縷縷青煙,這是藏族人民歡迎遠道親人的表示。

熱情好客的藏族群眾,捧來滾燙的酥油茶,為解放軍掃除風寒,道著親切的問候。當張國華部隊的腰鼓隊穿過街道時,歡迎的人群忽然發出狂熱的歡呼:“文成公主來了,文成公主來了!”藏族人民長期以來就與各族人民,特別是漢族人民結成了親密的兄弟關係,遠在唐朝初期,唐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王鬆讚幹布。元憲宗時,西藏正式列入中國的版圖,成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他們在偉大祖國的創造與發展中有過光榮的貢獻。

對於解放軍的到來,人們早從昌都戰役被釋放回來的藏軍官兵和商人口裏,了解到黨和解放軍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我軍的嚴明紀律,秋毫無犯等種種事跡,知道這就是毛主席派來的隊伍,就是他們多少年來焚香禱告的“菩薩兵”來了。他們像從黑暗的深淵忽然望見了明亮的陽光照射到眼前,怎不使人滿心喜悅和興奮?

但是,西藏的形勢是複雜的,張國華也看到了跟反帝愛國的藏族人民完全不同的陰暗麵目,那些站在高高樓台上的反動分子朝歡迎人群和解放軍隊伍投石子、吐口水、咒罵他們的腰鼓隊是“魔鬼”,這些人成了西藏的不穩定因素。

西藏和平解放後,張國華的主要精力是做統戰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擴大了共產黨解放軍的政治影響,逐步消除了民族隔閡,增進了民族團結,把一大批愛國進步人士團結到了黨的周圍,廣大人民群眾也進一步信任與擁護黨和解放軍。

張國華進藏不久,就真切地感覺到,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但對於西藏反動勢力和國外反動派來說,這無疑是個“大悲劇”,他們急不可待地瘋狂起來。反動勢力在拉薩河兩岸部署了4個代本,構築了工事,架起了槍炮,氣勢洶洶地叫囂要撕毀“十七條協議”,趁張國華率領的進藏部隊立足未穩,要給解放軍一個下馬威。於是,反動勢力開始散布謠言,胡說“共產黨不準信佛,要毀滅宗教。”“解放軍來了,大喇嘛殺死,小喇嘛丟到河裏淹死。布達拉宮銅佛流淚了。”藏軍還公開凶殺、強奸、搶劫,並把這些壞事統統說成是解放軍幹的,妄圖給解放軍臉上抹灰。

由於種種原因,張國華所處環境是複雜的、困難的。當時,張國華派出的先遣支隊進入拉薩隻有108個人,三分之一以上係非戰鬥人員,每人隻背了7天糧食,張國華和譚政委帶領的主力部隊也於10月26日才到達。在相當一個時期內,糧食非常困難,幹部戰士都勒緊了肚子,有時一天連兩頓稀飯也喝不上。反動勢力幸災樂禍了,他們公開威脅群眾,不許賣糧給解放軍。叫囂著要“困死解放軍,餓死解放軍”。

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西南局、西南軍區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首長,都在密切關注著進藏部隊的處境,西南軍區首長更是一天幾個電報給張國華,催問糧草、工事等準備情況。得知部隊糧食困難時,軍區組織所有運輸力量,向拉薩運糧,解決供應困難。

為了穩定西藏局勢,毛澤東致電張國華並全體進藏部隊:“必須盡一切努力維護十七條協議,對於反動派的挑釁,采取‘不打第一槍’的方針,後發製人,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原則,同時應有充分準備。要把協議精神和事實真相告訴人民。”

毛澤東對於西藏複雜政治形勢的科學分析和高瞻遠矚的英明指示,給了張國華以無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時候,張國華命令進駐到山南地區的一支部隊,迅速馳往拉薩,做好應付複雜局麵的準備,一麵加強對部隊的管理,一麵開始做西藏上層人士的工作。

張國華經十分關心進藏部隊的紀律和生活,剛到拉薩不久,他就向先遣支隊提出了10條注意事項。其中指出:“進藏部隊全體人員要很好研究協議精神,成為宣傳協議、執行協議的模範,繼續發揚政策、紀律重於生命的口號,發揚吃苫耐勞的傳統作風;要著重宣傳帝國主義侵略剝削西藏人民的事實及人民解放軍鞏固國防之重要;進城應該整齊嚴肅,並帶國旗、軍旗,擴大影響;購買物質應該了解當地情況,與官方大商接洽好再進行;部隊外出應有組織地分成小組,三人一路,防止匪特利用流氓喇嘛暗害或挑起衝突;做調查時亦可采詢宗教喇嘛,以示尊重宗教;對反映康藏官兵及藏漢人民之間隔閡的材料應加分析,不要輕易判斷和表示態度,以免引起誤解或加深相互歧視;對藏軍可利用各種方式接近,借以聯絡感情,團結合作,協同鞏固國防;封建製度下的貴族官員自尊自大,要重視禮節,幹部要耐心,主動做上層統一戰線工作”

張國華對進藏部隊提出的10項要求,得到了西南軍區的高度重視,並及時轉發到部隊,要求組織幹部認真研究,貫徹執行。

為了解決部隊進藏後糧食、蔬菜供應困難,張國華把毛澤東“進軍西藏,不吃地方”、“—麵進軍,一麵修路”的指示,時刻記在心上。部隊稍一安定,他就召開工作會議,作出了立即進行開荒生產的決定,抽調部分幹部、戰士,浩浩蕩蕩開赴拉薩河畔,開荒種糧種菜。他還組織辦起了“七一”農場和“八—”菜場。這一舉動,很快在印度報紙上得到反響:“這下共產黨不走了。”

和平解放西藏協議的簽訂和實施,觸動了帝國主義和西藏上層少數反動分子,他們相互勾結,陰謀發動叛亂。因此,進藏初期,一直存在著一場擁護決議與反對協議、維護祖國統一與分裂民族大家庭的激烈鬥爭。張國華堅持原則,堅持鬥爭。他把革命的原則性和鬥爭的靈活性統—起來,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張國華率領的數以萬計的部隊陸續進入西藏,後勤補給的壓力很大,每一個人進藏,就要8個人搞運輸。這一燃眉之急,使西藏上層少數反動分子認為有機可乘。於是他們四處搗鬼,妄圖把解放軍困死、餓跑。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的實際執政者藏王魯康娃、洛桑劄西,借機煽動說:“部隊來了沒有糧食吃,餓肚子比打敗仗還難受啊!”一些貴族也乘機囤積糧食,哄抬糧價。

麵對此種情況,張國華不顧個人安危,親自與魯康娃、羅桑劄西進行交涉。要求西藏地方政府忠實執行協議,幫助解決糧食困難。這兩個親帝分裂主義分子是極端陰險而殘忍的家夥,是西藏大農奴主的首領,是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藏的最高領導者。魯康娃非常狂妄,見了張國華第一句話就說:“張司令,餓肚子比打敗仗要更難受吧?”

張國華強壓住怒火問他:“你看到和平解放西藏辦法協議沒有?”

魯康娃聳聳肩環顧左右的貴族官員,故意刁難說:“你們軍隊一來,老百姓反映物價上漲,糧價提高了,叫我們到哪裏去搞糧食?”

張國華當場予以駁斥:“你們高價從老百姓手中收繳糧食,把成千上萬鬥糧食堆在倉庫裏發黴變爛。有良心的老百姓都很清楚,究竟對誰不滿意。”

看到魯康娃默不作聲,張國華緊跟著問道:“協議是雙方代表莊嚴簽了字的,上麵明明白白地寫著,西藏地方政府應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鞏固國防。你們采取的是什麼行動?”

這時,張國華吩咐隨行人員把“十七條協議”藏文本擺到他的麵前。魯康娃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起協議像捧著火一樣,抖抖顫顫地,忽然發病似地狂叫:“姓張的,你好大膽,把軍隊帶進來啦!”

魯康娃的這種醜態倒不禁使張國華放聲大笑了起來。張國華看到,帝國主義靠山眼看靠不住了,農奴製的基礎也眼看要動搖了,而把這些當作命根子的魯康娃之流,怎能不感到內心的恐懼而咆哮呢?當時印度繼承英國人衣缽的所謂駐拉薩代表團團長沈淑美,曾對西藏地方政府的噶倫拉魯說:“你們簽定協議可以,不該讓解放軍進來啊。”和魯康娃唱著同一調子。張國華進入西藏不久,印度軍隊利用我和平解放西藏的時機,進占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到喜馬拉雅山山麓的我國廣大地區。印軍的這些侵略行為為沈淑美的話作了另一個鮮明的注腳。

為了揭露西藏反動派的反動本質,張國華派出文藝宣傳隊伍走向街頭,把“十七條協議”精神告訴給人民群眾,當人民群眾聽到親帝分裂主義分子妄想分裂祖國統一、破壞“十七條協議”時,憤怒得捏緊了拳頭。西藏人民有著抵抗帝國主義侵略而熱愛自己祖國的光榮曆史,張國華從數千裏的進軍途中,到處看到了西藏人民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藏族人民普遍流行著一句話:“新漢人是兄弟”。當他們認識到解放軍就是自己的隊伍,就是為西藏人民解放和謀福利的隊伍時,他們身上立即迸發出火一般的熱情,把我們每個戰士都看作他們的好兄弟。一路上,張國華經曆和目睹了無數動人的事跡,在翻越雪山草地時,有的戰士子彈丟了,糧食撒了,部隊走遠了,藏胞還趕來送還。解放軍空軍投下的銀元,有時滾落到深溝荒叢裏,藏胞們給一塊一塊找到,送到解放軍手裏。戰士們棉衣給大雨淋濕了,被樹枝掛破了,藏族婦女爭著拿去烘幹、縫好。

在西藏和平解放不太長的時間裏,熱愛解放軍、支援解放軍形成了熱潮。

張國華清楚地記得,在浩浩蕩蕩的犛牛運輸隊裏,有一個名叫紮西的藏族老人和他的兒子趕著一群犛牛,行進在唐古拉山上,忽然遇到了一場暴風雨,山上塌方了,亂石砸倒了他的兒子,他首先去搶救的是糧食。這位老人後來跟同伴們說:兒子死了,他很悲傷,但解放軍進駐西藏,把豺狼趕跑了,他就快樂了。

這位可尊敬的藏族老人的願望,不僅在西藏人民中間普遍存在著,發展著,而且在許多上中層愛國人士中也存在著,發展著。他們拿到了“十七條協議”如獲至寶,到處捧讀傳播,並且為張國華提供各方麵的情況。正當反動派對解放軍進行嚴密糧食封鎖的時候,許多群眾和一些愛國人士在夜間把一袋袋的青稞麥送到我們的駐地,有的附上字條:“新漢人,菩薩兵,西藏人民的心和你們永遠在一起,打跑帝國主義豺狼吧!”

張國華感到,要想在西藏站穩腳跟,必須高高舉起反帝愛國的團結大旗,爭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去打倒當前的主要敵人。當時西藏一切權力都緊緊抓在上層統治階級手裏,人民在嚴酷控製之下,因此我們團結教育群眾的各項工作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必須通過統一戰線工作去進行。於是,張國華進駐拉薩之後,就展開了以執行協議和撕毀協議為中心的一場激烈鬥爭。而當時西藏許多上層人物對於和平協議和我黨政策尚有種種不同的嚴重疑懼,思想動蕩,態度搖擺。因此如何從政治上去爭取和穩定上層大多數成為重大問題。

1951年10月下旬,張國華率領進藏部隊,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拉薩市區的貧民乞丐進行布施。消息傳出,西藏反動分子十分害怕,威脅貧民乞丐不準去領取布施,還造瑤說這是共產黨的陰謀,接受了共產黨的布施要入地獄。對此,張國華嚴詞駁斥,並向群眾耐心解釋,適時揭穿了反動分子的陰謀。

發放布施那天,張國華來到部隊營房前的廣場,向前來領取布施絡繹不絕的貧民乞丐講了話。他說:“藏族同胞們,今天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毛主席,給你們發布施。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對你們這種處境感到十分痛心,也表示十分關懷。這點錢隻能暫時救濟一下,不能完全解決你們的生活問題。大家要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就能有飯吃。今天西藏和平解放了,以後會有好的日子。”

張國華的講話,多次被群眾的熱烈掌聲所打斷。上千名貧民乞丐排隊領取了藏銀和糧食,他們激動得熱淚盈眶,聲聲高喊:“感謝毛主席!感謝中央人民政府!”。此後接連數天,張國華又到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三大寺和大、小昭寺,向1萬多名喇嘛進行了布施。

班禪額爾德尼從西寧返回拉薩時,張國華組織兩萬多人熱烈歡迎。張國華在歡迎儀式上致詞,對班禪額爾德尼為了執行“十七條協議”,為了西藏民族的解放,光榮回到拉薩表示祝賀。

與此同時,一些西藏上層人士,對人民解放軍糧食困難,也予以了同情和支持。阿沛·阿旺晉美頂住噶廈的壓力,幫助部隊籌集糧食。他一方麵開倉取出自家的糧食,一方麵召集寺院負責人會議,出麵擔保,要各寺院為部隊籌集糧食。由於張國華在中共西藏工委的領導下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加上部隊開展節約用糧及西藏愛國人士的支援,部隊的糧食困難逐步得到了解決。通過做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和對下層僧俗群眾發放布施,張國華和進藏部隊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逐步在西藏站穩了腳跟。

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西藏軍區,以張國華的第18軍進藏領導機構組成軍區機關,歸西藏軍區領導,駐拉薩,下轄52、53、54師以及昌都、日喀則、黑河警備區等部隊。1952年2月10日,西藏軍區在拉薩正式成立,3月17日,第18軍改為西藏軍區,原番號即行撤銷。張國華任西藏軍區司令員,譚冠三任政治委員。

從1952年起,印軍在中印邊境中段侵占了近2000平方公裏中國領土。在中印邊境西段,印軍除侵占中國愛尼山口以東的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領土外,又於1955年侵占了中國的巴裏加斯地區。我國政府一直在向印度政府交涉,力爭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兩國間“懸而未決”的事情。在我國邊境已被侵占、蠶食的情況下,張國華堅決執行黨和政府的睦鄰友好方針,盡力避免發生武裝衝突。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果真在拉薩、山南等地發動全麵武裝叛亂,向人民解放軍發動全麵進攻。張國華率領解放軍西藏軍區部隊奉命對叛亂集團進行討伐,在藏族愛國僧俗人民的協助和配合下,經過10多天的戰鬥,取得了平叛鬥爭的重大勝利。

然而,在西藏上層反動分子武裝叛亂被平息的當天,印度政府卻向中國提出了全麵的領土要求。與此同時,印軍不斷單方麵地改變邊界現狀,侵占中國領土,挑起流血事件在中印邊境朗久地區挑起了首次武裝衝突,揭開了雙方軍事對峙的序幕。

1962年,張國華赴京出席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七千人大會”之後,暫留北京調養他積勞成疾的“高原病”。然而就在此時,印軍先後在朗久和空喀山越界向中國邊防軍人發起攻擊。9月20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對中方的哨所發動圍攻。至10月中,中方已有近50名官兵傷亡。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張國華應召列席了會議。毛澤東親自主持會議,並作出了“自衛反擊”的最後決策。

身經百戰的張國華重披戰袍,率部出征。為了便於指揮,在中印邊境西段和中段,建立了“康西瓦指揮部”,簡稱“康指”。阿裏地區,由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指揮;其縱深地區,由新疆軍區負責指揮。

張國華指揮的西藏軍區部隊,老班底是威風凜凜的2野18軍,當總參謀長羅瑞卿問張國華有什麼困難時,張國華表示有信心打贏這一仗,他說:“敵人雖然是印度的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們長期沒打過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沒來過高山,我們卻常年駐守高山……”

張國華受命後即刻飛返前線,在戰前的作戰準備會上,對首戰之21平方公裏作戰範圍裏的2000多印軍,張國華說:一般說來應先打弱的,但我們受地形限製,不如先打強的,吃掉主力,敵人就亂了,容易各個擊破。

10月20日,張國華指揮發起自衛反擊,7時正解放軍的炮火開始向印軍陣地猛烈傾瀉。至9時30分,第一個據點已被攻克,被俘虜的印軍士兵還茫然不知所措。至晚8時許,克節朗戰役結束。同一天,解放軍各部隊向東西長達21公裏戰線的印軍部隊發起了總攻,分多路向縱深快速穿插。

戰鬥激烈進行著,當前線指揮部向前推進時,因山高路險,連騾馬也不能逾越,警衛員要用擔架將發著高燒的張國華司令員抬過冰峰山口,卻被張國華堅決製止了。張國華說:“這是在打仗!讓戰士看到了會有什麼影響!”,所屬部隊聞言,全軍士氣大振!曾有印軍高級將領說:“張國華,中國的戰神!”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勝利結束後,張國華赴京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