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才虎將:第38軍軍長梁興初(1 / 3)

輕傷不喊、重傷不掉淚的硬漢。紅軍時期,梁興初曾一人俘虜了國民黨軍700多士兵及軍官,毛澤東親自上前線為他頒布嘉獎令,並連升兩級,由士兵升為連長。長征途中為毛澤東找來“精神食糧”;耿直率真,東北戰場上,羅榮桓爽朗地說:“你打了很多勝仗,是有名的虎將。”抗美援朝任38軍軍長,戰功卓著,榮膺“萬歲軍軍長”稱號。

梁興初,江西省吉安縣人。1913年8月出生。14歲那年,父親將他送到一家鐵匠鋪當學徒,他幹得十分認真。梁興初在鐵匠鋪規規矩矩,一幹就是3年整,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轉戰到江西吉安,剛剛滿17歲的梁興初懷著興奮的心情,報名參加了朱毛紅軍,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戎馬生涯。

幼年的梁興初由於曾到一家鐵匠鋪當學徒,性格剛強,參軍當日便獲得了伴隨終身的“打鐵的”綽號。他作戰勇猛,指揮果敢,是我軍一員著名的“虎將”;他所指揮的部隊,深深烙上了他性格的印記,是一支威猛無敵的“鐵打雄師”!新中國成立後,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從此成為人民解放軍一位名副其實的“打鐵將軍”。

梁興初少年過於頑皮,學校不願調教。但參加到毛澤東領導的紅軍後,頑皮小子變成了無畏戰士:他從新兵到團長,曆時8年,負傷9次,升了9級。

梁興初剛參軍時,在紅20軍274團。到了江西的東固、富田之後,編入紅4軍12師36團,當時紅4軍軍長是林彪。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開始了,張輝瓚率國民黨“鐵軍師”進攻紅軍根據地。國民黨軍驕橫冒進,很快鑽入紅軍設下的口袋陣。在反“圍剿”戰鬥中,梁興初衝鋒在前,英勇作戰,很快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戰鬥打響後,隻見梁興初手提一把大砍刀,眼珠子瞪得老大,從山崗上猛衝下來。國民黨軍看到梁興初這般模樣,紛紛扭頭就跑,梁興初緊追不舍,揮刀猛砍。突然,一串子彈掃過來,梁興初腿部一麻,跌坐在地。身旁的戰士們喊叫著衝殺過去,梁興初一咬牙,硬是站了起來,一步一瘸地跟著朝前衝去……戰鬥結束後他才發現,自己的腿部肌肉已被子彈洞穿。這是梁興初第一次負傷。

戰鬥在緊張激烈地進行,梁興初根本不把這點傷當回事!當毛澤東發表了“前頭捉了張輝瓚”的著名詩句,回首往事,他對自己入伍後參加的第一場戰鬥,倍感自豪!從這時起,梁興初又有了“猛將”的綽號。

梁興初受傷剛剛病愈,榮任紅4軍36團3連排長。接著他參加了第三次反“圍剿”作戰,後升任副連長,在黃陂戰鬥中,他又兩次負傷。梁興初輕傷不下火線,指揮若定,帶頭衝殺,戰績突出,榮獲“模範連長”的榮譽稱號,並獲得了紅星獎章。當年能夠榮獲紅星獎章的人很少。盡管梁興初後來獲得許多獎章,但對這枚獎章卻時常不忘,感歎來之不易。

戰鬥結束後,梁興初升任33團3營營長,後因部隊整編降為連長。在於都戰役中與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頑強伏擊。在這次伏擊戰中,梁興初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擊退了敵人多次連續進攻,但他不幸再次負傷,鮮血直淌,仍堅持指揮,被譽為“重傷不掉淚,輕傷不下火線,堅持作戰的好指揮員”。戰鬥結束後,梁興初昏倒在陣地上,結果“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棺材都放在身旁,他硬是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從此梁興初有了‘鐵打的’威名”。

經過一段時間的養傷,梁興初身體稍有好轉後,擔任紅2師4團1營營長。緊接著,他率部參加廣昌戰鬥,結果再次負傷住院,傷愈後任紅2師5團3營營長。1933年底,在保衛興國戰鬥中,梁興初又一次負傷。在參軍的8年時間中,梁興初負傷9次,升了9級……在紅軍革命隊伍中,他逐步成為一名英勇無畏的戰士和機智果敢的紅軍將領。

紅軍長征開始後,梁興初所在的紅2師5團作為前衛團,大部分時間走在全軍的前麵。紅一方麵軍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部隊進行改編,這時,組織上決定將在紅1軍團2師5團任營長的梁興初,調任紅1軍團直屬偵察連連長。梁興初二話不說,很快就走馬上任了。

1935年9月17日,紅1軍團攻下臘子口以後,偵察連正在吃午飯,軍團部通訊員騎馬趕來:“報告,軍團首長請你們立即到軍團部受領任務。”梁興初一陣驚喜,心想一定有特殊重大任務等著他們。他立即放下碗筷,和指導員曹德連一起,快步跑向軍團指揮部。

梁興初和指導員曹德連來到軍團部,看到毛澤東、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都在這裏,軍團部裏煙霧繚繞,林彪、毛澤東等人正圍著一張大地圖議論著什麼。梁興初和曹德連立即向各位領導敬禮報告。梁興初便追不及特地追問:“什麼任務?”

聽到報告聲,參謀長左權轉過身,笑著將他們招呼到地圖前,指著地圖對梁興初說:“你們立即出發,到哈達鋪,偵察敵情,籌措糧草物資。”

就這些?梁興初臉上露出詫異的神情。

左權看出了梁興初的心思,笑道:“一會兒,毛主席還要親自給你們布置一項特殊任務。”說罷,轉身問林彪、聶榮臻:“你們有什麼指示?”

毛澤東轉身對梁興初囑咐說,你要“給我找點精神食糧來,國民黨的報紙雜誌隻要是近期的,多搞幾份來。這是一項特殊的任務噢!”毛澤東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連續說了好幾遍:“一定要找近期的!”

梁興初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光榮使命。哈達鋪距駐地有30多裏,是個小鎮子,鎮內有一條一裏多長的小街道,駐兵不多。為了盡快完成任務,梁興初命令全連指戰員換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軍服,梁興初戴上中校軍銜,指導員和副連長也戴上少校軍銜。下午4時左右,梁興初帶領偵察連的戰士們,大搖大擺地來到通往哈達鋪的大道上,然後率部隊浩浩蕩蕩地向鎮裏開進。

“站住!什麼人?”守城的幾個國民黨軍士兵盤問道。

“啪、啪……”,指導員曹德連趕上去,抬手就是一陣耳光:“瞎了你們的狗眼!”

“哦,哦,是國軍,歡迎!歡迎!”幾個人捂住腮幫子敞開了城門。梁興初趁勢帶領偵察連不費一槍一彈便順利進入哈達鋪。

鎮長、國民黨鎮黨部書記和保安隊長都趕來畢恭畢敬地迎接。國民黨軍駐岷山縣魯大昌師的一個少校副官,從省城回來路過這裏,也趕來拜訪。梁興初坐在鎮公所裏,神氣十足,他拉起官腔學著國民黨軍官的蠻橫樣子,吩咐鎮長:“我是打前站的,長官和大部隊馬上就到,你們趕快派人籌備糧草物資!”接著,他使了個眼色,曹德連便帶領幾個人前往郵局去尋找“精神食糧”,副連長劉雲彪則迅速帶領兩個排暗暗控製了鎮上的保安武裝。

不一會兒工夫,糧草物資便基本籌措完畢,一捆一捆的報刊、雜誌等,也先後集中到了鎮公所。梁興初看到偵察連很快控製了鎮內武裝後,鄭重地宣布說:“你們聽著,我們是共產黨,是紅軍!這裏的人誰也不許動!”說完,梁興初開始向鎮長交代了黨的政策。剛才還在搖頭晃腦、高談闊論的國民黨頭麵人物,一下子變得呆若木雞……與此同時,他們繳獲了魯大昌部那個少校副官的幾架馱子、馬匹和書報、衣服等,當天下午,這些人連同籌集到的戰利品等,便被梁興初等押送到了軍團部。

軍團政委聶榮臻連晚飯也顧不上吃,便一頭紮進報紙堆,一張一張仔細翻看起來……

當他翻看到國民黨《山西日報》上的一條消息後,眼睛為之一亮。

“閻錫山部隊進攻陝北劉誌丹部。”

這條消息,不僅透露了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與陝北劉誌丹紅軍會師的情況,而且還配有陝北紅軍根據地的示意圖。

聶榮臻興奮地朝軍團長林彪喊:“快來看!陝北有個紅軍根據地……”

林彪看過報紙,一陣驚喜:“通訊員,快!把報紙送給毛主席!”

報紙很快送到了毛澤東手中。毛澤東一口氣讀完有關消息。當他得知陝北根據地還在,而且劉誌丹和徐海東率領的紅軍力量並不弱時,不禁開懷地大笑起來:“嗬嗬,這個《山西日報》辦得好啊!應該給他獎勵才是!”周恩來也聞訊趕來,同樣喜上眉梢,說:“這一下子我們又有自己的家了!”毛澤東笑著對他說:“這個梁興初收獲還真不小哩,他把劉誌丹的根據地給‘抓’來了。”接著,毛澤東即讓通訊員告訴梁興初:“從今以後,偵察連作為先頭部隊,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給我找精神食糧!”隨後,他高興地大手一揮,對周恩來說:“馬上進軍陝北,和劉誌丹會師去!

中共中央就是根據這一情報作出決定,中央紅軍在哈達鋪改為陝甘支隊,毛澤東任政委,彭德懷任司令員,朝著陝北前進了。

1935年9月底,紅軍陝甘支隊在毛澤東等率領下越過了六盤山。西北黃土高原,此時秋高氣爽,天高雲淡。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梁興初等率領偵察連作為先頭部隊,邁著輕鬆的步伐行進在涇源至固原的公路上。

一天中午,梁興初帶領偵察連正在行軍,忽然,走在前麵的偵察兵前來報告:“在前麵不遠處一個叫青石嘴的村子裏,發現一支敵人的騎兵部隊。”

梁興初接到報告,立刻警覺起來:“大家原地隱蔽,不要打草驚蛇!”接著,便親自跑步向軍團首長和毛澤東作了彙報。毛澤東從望遠鏡裏看到,由涇源到固原的公路上,有一支禦了馬鞍的敵騎兵部隊在休息。一股敵人的上百匹戰馬聚在一起,馬鞍擺滿一地。而馬的主人們有的正在吃飯,有的正躺在草垛上睡大覺,根本沒有料到紅軍就在跟前。

毛澤東放下望遠鏡,當機立斷,將手一揮:“打掉它!注意,別傷了戰馬。”

梁興初率領的偵察連衝在最前頭,戰士們猶如餓虎撲食般衝進敵人的隊伍裏……梁興初乘敵不備,和紅2團一起集中了10多挺輕重機槍,分兩路隱蔽接敵,突然發起猛攻,打得敵騎兵部隊頓時土崩瓦解。

敵人毫無戒備,頓時亂作一團,紛紛舉手跪地、繳械投降。梁興初對繳械求饒的國民黨軍瞧都不瞧上一眼,眼睛直盯受驚戰馬,大喊:“穩住受驚戰馬!”

戰士們應聲朝受驚的戰馬奔去,他們用手死死拽住戰馬韁繩不放,終於將一百多匹戰馬一一馴服!這一戰,共斃俘敵軍200餘名,繳獲戰馬140餘匹,各種槍支100餘支。

梁興初撫摸著一匹匹高頭大馬,露出了會心的笑容。他似乎預感到:這批戰馬已經非他們莫屬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清晨,左權參謀長便早早來到偵察連,傳達了毛澤東的命令:“將偵察連正式改編為騎兵偵察連!”梁興初便成了紅1軍團的第1任騎兵偵察連連長。

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騎兵部隊,梁興初也因此成了我軍第一支騎兵連的連長。

梁興初率領騎兵偵察連參加了吳旗鎮戰鬥。隨後,騎兵偵察連接受了毛澤東和軍團首長的檢閱。騎兵偵察連的戰士們,騎在馬上,個個精神抖擻,一派威風凜凜的自豪感。毛澤東麵對這威武的騎兵,滿麵笑容地說:“北方平原多,騎兵作用大,我們有了自己的騎兵了,很好!很好!”後來,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騎兵團,就是在這個騎兵連的基礎上擴建起來的。

中央紅軍經過長征到達吳起鎮後,稍經休整,於10月底經保安進至甘泉以西地區,同紅15軍團會師。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會議,認為紅軍到達陝北蘇區後的任務是保衛和擴大陝北蘇區。會議批準了發起直羅鎮戰役的戰略決策,宣告了中央紅軍長征的結束。

根據黨中央的決定,11月3日恢複了紅一方麵軍總部的番號並將紅15軍團編入紅一方麵軍,紅一方麵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原第1軍團、第3軍團合編為第1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下轄第1師、第2師、第4師。

1935年11月,紅1方麵軍和陝北紅軍舉行直羅鎮戰役,梁興初任紅1軍團2師2團團長。毛澤東、彭德懷致電林彪、聶榮臻:要求他們派小部兵力前往直羅鎮以北和以南地區偵察當地的地形、道路、人家情況,並報告中央軍委。據偵察得知,國民黨軍第109師(師長牛元峰)並指揮第111師第632團進至黑水寺,軍部及第111師主力、第106師進至張家灣東西地區。11月21日拂曉,根據毛澤東、彭德懷的指示,林彪、聶榮臻指揮紅1軍團第2師、第4師主力和第13團自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對直羅鎮之敵展開猛攻,發起直羅鎮戰役。

戰役中,國民黨軍2000餘人向紅1軍團指揮部發起進攻,情況十分緊急,紅1軍團2師2團團長梁興初迅即帶領2團兩個連和4團一個連,與敵人展開激戰,粉碎了敵人的進攻,俘敵800多人,對直羅鎮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23日紅1軍團以主力轉為打援,在張家灣地區殲滅援敵106師的一個團,24日紅1軍團全殲直羅鎮突圍之殘敵。此役殲滅國民黨軍張學良部一個師又一個團,擊斃109師師長牛元峰,俘虜5000餘人,繳槍3000餘支。梁興初帶領部隊下山時,毛澤東、周恩來、林彪、聶榮臻等在山頭上向他們鼓掌,並與他們親切握手,祝賀這支英雄的紅軍團隊。

直羅鎮大捷後,梁興初率領第2團隨紅一方麵軍渡過黃河東征作戰,英勇的第2團做開路先鋒,渡河後立即突破了閻錫山的河防陣地,占領了山西離石渡口,隨即向中陽縣追擊,在關上村與閻錫山一個團遭遇。梁興初以迅速的動作率部強行迂回穿插,把敵人堵住,在4團、5團的配合下,將敵一個團全殲。接著,一個營的敵人趕來增援,又被梁興初指揮第2團阻截並包圍起來,不到一小時就結束了戰鬥,消滅敵人300多人,這是紅一方麵軍發起東征後的首戰告捷。

為了擴大戰果,梁興初指揮第2團乘勝地追擊,把閻錫山的一個騎兵連100多人全部消滅。在兌九峪戰鬥中,閻錫山集中了15個團的兵力,想把紅軍擠走,紅15軍團和紅1軍團3個師同敵人打了一天沒有進展。由於紅軍剛渡河還沒有建立根據地,群眾尚未發動起來,地形也不熟,很難一口吃掉這麼多敵人,便決定撤出戰鬥。在部隊後撤的時候,梁興初發現山下的敵人不多,就帶了兩個連衝了下去,一舉消滅敵人兩個連,俘虜100多人。此後,梁興初率領第2團在浮山縣打土豪擴充紅軍半個月,使2團由原來的5個連、700多人,擴大到9個連、1400多人。

在紅軍東征作戰的強大攻勢下,國民黨中央軍和閻錫山的隊伍,向東征紅軍發起合圍,同時向陝甘根據地發起猖狂進攻,企圖一舉殲滅紅軍,摧毀陝甘根據地。毛澤東審時度勢,命令東征紅軍回師河西。東征紅軍遵照中央命令從大寧西渡,梁興初指揮第2團擔負掩護渡河任務,保衛毛澤東、彭德懷及東征部隊安全返陝,梁興初率第2團圓滿完成任務後回到陝西宜川。

紅軍在東征中取得了重大勝利,於1936年5月5日全部返回陝北延長、延川、永坪地區。當日,中國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蔣介石及南京政府拒絕停戰議和,繼續堅持其反動內戰政策。為保衛西北,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紅軍,爭取東北軍、西北軍停止內戰,團結抗日,向北打通同蘇、蒙的聯係,向南打通同二、四方麵軍的聯係,實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中央軍委決定,以紅一方麵軍第1軍團、第15軍團為主力,組成西方野戰軍(也稱西征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紅1軍團由左權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梁興初率紅2團參加西征戰役。

紅1軍團於5月19日出發,6月1日,發現曲子鎮內有敵騎兵200餘人,軍團部決定由2團殲滅鎮內敵人。梁興初接到命令後,經過偵察,發現鎮內的敵人是馬鴻逵的35師105旅,從慶陽回寧夏,昨天剛到曲子鎮。曲子鎮的圍牆很高,易守難攻。梁興初指揮第2團經過一小時的緊張準備,於中午12時半爬梯強攻,把敵人逼到鎮東北角,快要結束戰鬥時,敵騎兵用馬刀拚命反撲過來,第2團頂住了敵人的反撲,在第5團的增援下,將敵人全部消滅,活捉了敵旅長冶成章。部隊繼續西進,到達甘肅會寧。10月7日,紅一方麵軍與紅四方麵軍在會寧勝利會師,10月22日,與紅二方麵軍在靜寧勝利會師,從而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

1947年1月,梁興初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兼1師師長。此時的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執行“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集中了可能集中的兵力,向我南滿臨江根據地瘋狂進攻,企圖乘我在臨江根據地尚不鞏固、南滿我軍非常疲勞的時候,一舉攻占臨江,消滅南滿我軍主力,然後轉頭北上,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這時,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為了支援南滿兄弟部隊作戰,利用北滿國民黨軍新1軍、71軍分散守備的弱點,集中了第1、2、6三個縱隊,在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指揮下,冒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南渡鬆花江,向中長路東側長春、吉林以北地區國民黨軍新1軍防地展開了著名的下江南攻勢。

當時,國民黨的部署是:在烏拉街駐著新1軍112團,九台駐著新1軍113團,德惠駐著新1軍50師150團。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決定,首先奔襲圍殲其塔木國民黨軍新1軍新38師113團第1營及輜重連、工兵排;並以圍攻其塔木為釣餌,引誘其塔木臨近各要點的敵人出援,在運動中相機消滅它。第1縱隊首長命令梁興初,在第3師圍攻其塔木、第2師進到其塔木與吉林、烏拉街之間時,率領第1師進到其塔木與九台之間,與兄弟部隊一起消滅各路出援的敵軍。

1月5日黃昏,梁興初隨1師出發,南渡鬆花江。東北大地,天寒地凍,北風凜冽,冷氣襲人。戰士們踏著白茫茫的大雪地,浩浩蕩蕩地跨過了冰封的鬆花江。雖然每個戰士都有厚厚的棉衣、大衣、棉手套和皮帽子,但是,呼嘯的寒風夾雜著雪片席卷全身,立刻使人感到透骨之寒。戰士們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臉和嘴也都用毛巾包起來了,隻留兩隻眼睛看路。戰士們在漫過膝蓋的雪地裏艱難跋涉,勇往直前。

梁興初與1師政委梁必業並肩而行,他們本來是騎馬的,但騎在馬上不到個把小時,全身就被凍僵了,不得不跳下馬來,跑一跑,跺跺腳取暖。天氣冷的真是滴水成冰,哈氣結霜。戰士們開玩笑地說這兩位師首長是長了“白胡子”。

梁興初一邊擦著“白胡子”,一邊關照著艱苦行進中的戰士們。天雖冷,路難走,而戰士們情緒高昂,梁興初感到格外興奮,他聽到從行軍隊伍中不時發出歡快的說笑聲。此時的1縱1師,經過休整、訓練和補充,人員充實了,裝備改善了,技術練得更高了,真是兵強馬壯,糧彈充足。梁興初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經過一夜行軍,1師在雪地中跋涉了近百裏,於6日拂曉到達其塔木西南的焦家嶺。梁興初命令部隊先休息一下。上午8時左右,各部隊剛要搭起鍋灶做些飯吃,梁興初接到1師偵察隊長的報告:“報告首長,九台……敵人……要向其塔木……增援!”他因為激動而有些結巴,臉上充滿著驚喜的神色。

“你們怎知道?”梁興初和政委梁必業幾乎是同時問道。

“我們在公路上截聽了敵人的電話。敵人還在那裏講話,請首長也去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