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做一枚堅硬的螺絲釘(3)(1 / 1)

“想無生存之虞”需要經曆一個艱難的過程。這過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但最終熬過這段過程的人,都會有苦盡甘來之後的自在與超脫。有人奮鬥是為了得到一些可以用數字衡量的東西,有人奮鬥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放鬆,雖然兩者都會讓人感到滿足,但後者更加人性化一些,要知道生而為人,在這世界上至多存在三萬多天,並非隻為每天活在焦慮中而來,能以盡可能自然的方式活著,喜怒哀樂來自於心而非來自於外物,才是人的生存本質所在。

說完“無生存之虞”,再說說“無所求”,這裏的“無所求”,並不是佛學中“無所求”所說的那樣博大深奧,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求人”而已。在一個有著“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傳統的國家來說,“不求人”是件不現實的事情,每個人或多或少有過“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經曆,“求人”帶給人的心理折磨,是久久難以消失的,“求人”不成所帶來的挫敗感,也會大大消磨人的誌氣。

在物物交換的原始社會,是不存在“求人”這一說的,你有獸肉,我有果實,交換一下,我們彼此都收獲了另一種食物,再往後,你有織物,我有米穀,交換一下,我們都實現了衣能遮體、食能果腹,我們的交換式平等的,交換的物品有其市場公認的價值,你為什麼要求我,我為什麼要求你呢?哪怕在貨幣時代,物物交換的原則依然能夠通行,貨幣所起到的作用,不過是便於攜帶而已。所以,由“不求人”到“求人”,變的不是社會,而是人心。

在人心變了的時代,想不求人,就隻能自己變得獨立。這種獨立包括經濟獨立、精神獨立、行為獨立,這三者的重要程度,也按此次序排列。想做一枚堅硬的螺絲釘,就先要在經濟上獨立起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種自己的地、收自己的穀子、出售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和別人平等交換物質的機會,有了經濟上的獨立,精神上才不會依附於別人或者別的什麼組織,經濟和精神的獨立,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向,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行走的人,每一個都具備上述兩個基本條件。

“無所求”不是“無求”,對外界無求,不等於對自己無求,無論什麼時候,男人都是要對自己有要求的,如果有一天放棄了對自己的要求,那麼這一天勢必也是求別人的開始之日,一枚堅硬的螺絲釘是要不斷自我煆煉,才能夠不生鏽,才能夠承擔得起更大的負重,經得住敲打。如果社會上每一個男人,都是一枚堅硬的螺絲釘,這個國家會健康、正常、有活力的多,正是因為有了那麼多依附於體製和潛規則生存的軟蛋與投機分子們,中國的社會才是一個不求人就無法做成事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