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警惕夏季食物中毒(1 / 2)

夏天天氣熱,要防食物中毒:比如未熟透食物、剩菜剩飯、冰箱裏的食物、野菜野蘑菇、受汙染食物等。

食用未熟透食物中毒

許多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細菌,如果食品加熱溫度不夠,就不能有效殺滅或破壞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酶類,最終就會導致食物中毒。

細菌繁殖引起的中毒

因吃剩菜剩飯引起食物中毒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專家介紹,夏季炎熱氣溫高,如剩菜剩飯時間過長,吃時又沒有進行高溫熱透,很容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

冰箱受細菌汙染中毒

我們知道,冰箱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又沒有及時清洗消毒的話,很容易滋生細菌,這樣就會導致儲藏的食品受到細菌汙染,吃後造成食物中毒。

誤食野菜野蘑菇中毒

誤食某些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如野菜、野蘑菇等造成中毒。夏季到山區郊外旅遊,經常會遇到一些野菜、野蘑菇等野生植物,由於旅遊者不能辨別出哪些有毒哪些無毒,誤食後很容易中毒。近期北京一所大學的兩名大學生外出旅遊,就是吃了自采的野菜,引起中毒,最後導致死亡。

製作食品受汙染中毒

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汙染並大量繁殖,導致食品變質引起中毒。如上周本市出現的居民食用了一家大型超市出售的豆製品造成十餘人食物中毒。據北京市食品衛生監督所有關負責人說,造成食用豆製品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這家豆製品生產廠家改建原廠房,豆腐生產地點是臨時加工點,不具備加工條件,因而造成食品汙染。

食物中毒後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北京市食品衛生監督所蔡昌晶提醒讀者,夏季炎熱高溫,食品最好購買當天生產的;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不剩菜剩飯,冰箱儲藏的食品吃時一定要再加熱。特別是雨季到來,郊區山野的野菜、野蘑菇等正生長旺盛,不了解情況,不要隨便采摘,更不要入口,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一旦發生食物中毒,要盡快采取措施。

夏季如何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隨著夏季氣溫增高,多數細菌生長的速度也很快,特別是食物中。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下麵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一)徹底清洗原料

如果家裏有泡發幹製原料或培養芽苗類蔬菜,應定期更換用水,避免有害細菌的繁殖。對於動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產品原料,應用流動的潔淨水多次清洗,去除存留在食品原料表麵的細菌,避免造成汙染菌的存留。

(二)食品應燒熟煮透

所有生食品烹飪前應徹底解凍,食品加工時中心溫度應達到70℃。長時間貯存的食品食用前應徹底再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細菌存活。

(三)妥善存放食品

當熟製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間的溫度條件時,存放時間應不超過2小時。食品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的集體用餐配送食品,其保質期應不超過燒熟後4小時;食品中心溫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食品,其保質期應不超過燒熟後24小時。

(四)防止交叉汙染

應重點防控食品、食品加工人員以及食品製作環境、工具、容器、設備、設施間形成的細菌性交叉汙染,特別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與半成品、食品原料間形成的交叉汙染。

如何避免夏季食物中毒四招?

一是盡量不要在路邊小攤購買肉製品尤其是散裝肉製品。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肉製品誘發的食物中毒案例較多。由於肉類營養多,不僅人們愛吃,細菌也易在其中繁殖。路邊小攤衛生條件差,肉製品沾染細菌的機會更大,而且散裝肉製品大多沒有冷藏設備,保質保鮮時間短,質量根本無法保證。正規商場或專賣店的配套設施完備,可以在那裏放心購買肉製品,而且他們的供貨渠道比較固定,即使發生不測,執法部門也能查清來源進行補救。

二是製作冷拚菜要做到五專:專人、專間、專用工具、專用消毒、專用冷藏。夏天,人們喜歡吃冷拚菜即俗稱的涼拌菜,這類菜肴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極有講究,必須要專人在專門的房間使用專門的刀、板切割,蔬菜在製作前必須專門消毒,儲藏時必須用專門的冷藏設備。因為涼菜的特性與熱菜不同,兩者混在一起容易變質。涼菜一般不被人特別在意,消毒不徹底是常有的事,這就為中毒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