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考試的寶典(2 / 3)

1.答案(A)是考題陷阱的大本營,要認清其真麵目,以防上當受騙。

2.題目文字越長時,在答案(A)出現圈套的機率越高。對於答案(A),考生要特別提高警覺。不要一看到第一個選項,就立刻選答案。應該養成看完全部選項,再圈選的習慣。即使百分之百確定答案一定是(A),也需看完其它答案後,再做最後的決定。當你發現有兩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出現在(A)與另一選項時,是否要選(A)就必須格外慎重考慮。一般來說答案(A)裏有“詐”的嫌疑很大!

考生想要拿高分,除了平時努力研究各種題型外,也要分析老師布置的各類陷阱。並找出解決各類陷阱的不同方法,在考場上遇到各類陷阱都能迎刃而解。

九、最後一個答案也常有陷阱

有些考生為了避免陷入答案(A)的陷阱,幹脆從答案最後麵看起,一看到最後麵的答案順眼,就毫不猶豫地圈上,至於其它答案選項看都不看一眼,殊不知這種別出心裁的作法,躲過狼窩,又進了虎穴。

不僅第一個選項暗藏陷阱,而且同時連最後一個也設了圈套。你跳過(A)的機關,但還是栽在最後一個選項上。總之,命題老師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等著不會選答案的學生入甕。一般來說:考題陷阱的第二號大本營就是最後一個選項。四選一的題目就是答案(D),五選一的題目就是答案(E)。當然這裏說的是一般情況,考生切不可照此規律答題。

由最後一個選項往前找答案是考生的個人習慣,也無可非議。但是必須是要看完所有的選項,再去填答案卡。不要單純為了求快而放棄對其它選項的抉擇而丟分。

十、破解答案尾部的機關

命題老師為了在考分上拉開檔次,反映出考生成績的優劣,出題可是挖空心思地琢磨,全方位地設置陷阱。就連答案尾部也不能幸免。

除了第一個答案選項暗藏陷阱外,命題老師還會針對考生不假思索,匆忙選答案的弱點,在答案尾部設置機關。例如以下四個選項:

(A)1200,(B)1203,(C)1203.4(D)1203.8。(D)的1203.8是標準答案。但有些心急的考生隻看到前麵幾位數12××與自己解出的答案一致,就會分別跳入(A)、(B)、(C)的圈套中,這都是考生粗心大意所致。因此考生要小心注意答案尾部變化,防誤入層層機關。英文字尾大多有時態或單複數變化,有時需加be動詞或介詞。例如標準答案是betakento,命題老師就會故意設置“圈套”讓考生去鑽,把答案寫成:(A)taking,(B)taken,(C)betaken,(D)betakento。雖然有些考生跳過第一個陷阱,不選(A)taking,但是看到(B)taken就選為答案,卻沒想到還要加be動詞。而選到(C)的同學也忘了要加上介詞。所以解題要瞻前顧後,切莫顧此失彼。

十一、針對太直截了當的答案

對拐彎抹角,繞來繞去的題型固然要深思熟慮,搞清來龍去脈,而對有些直白明了的題型,也不能掉以輕心,草率行事。命題老師出題時費盡心機。有的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一下子就能做出來,像是在送分一樣,其實並不是如此。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例如數學中常考相似圖形的問題,雖然題目上畫的是正方形,但是長與寬分別是5與4。粗心大意的同學若是隻看圖形,沒注意到標示數字的話,又會踩到題目的地雷!為此超級考試教練建議考生遇到太簡單的“送分題”時,填完答案後,最好再回頭檢查是否另有“埋伏”?

十二、慎解邏輯盲點的考題

考試本來是一場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智力遊戲。命題老師會使出渾身解數,耍出百般花招,讓學生目不暇接,防不勝防。

有的命題老師常利用一般人的邏輯盲點來難為考生。例如在多重選擇題出單選題的答案。按照多重選擇題的說明是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標準答案,這就代表標準答案可能隻有一個,或是一個以上。當你反複篩選,發現隻有一個,或是一個是對的答案時,就不必多此一舉地再選一個作陪襯。因為有時多重選擇題的答案可能真的隻有一個。你畫蛇添足往往會丟分。

有時命題老師會使出比上麵更老辣的招數。考題會問以下有幾個是標準答案,大部分人會選一或一個以上的答案。然而,實際上也有可能是零個。老師給予了陷阱式的提示,引請同學上當。所以考生要想避開命題老師所設的“圈套”,就必須熟悉老師的出題招數。

十三、怎樣拿數學科的基本分數

1.計算數學分數從點滴入手

數學是高考的主考科目,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考試所占的比重都相當大。如果考試時隨便放棄,就等於放棄了考試的半壁江山。要告訴大家一個秘訣,讓你在最差的科目中,也能爭取到可能的分數。這個秘訣如下:

(1)在考前,在心裏默默地講:“考試時自己隻要不是零分就好,寫一題就賺一題,得一分就賺一分。超過零分的部分,都是額外賺到的。”有了這樣的指導思想,就能心安理得地逐一解題。

(2)考試時,先快速地瀏覽一遍所有的試題,選出你認為有把握做對的題目。然後,全神貫注地解完這些試題。

(3)試題做完了,不等於就做對了。寫完這些試題後,應再詳細檢查。完全確定這些題目的答案準確無誤後,方可罷休。

(4)將預估得到的分數,用“正”字的筆畫寫在草稿紙上,每確認一題,就添上“正”字的筆畫,由“正”字數目算出自己目前的分數,計算“正”字,如同收獲分數一樣高興。解答的題目越多,“正”字越多,會越有信心。當解完並檢查過第一批最簡單的題目後,再選第二批次簡單的題目,這也是在逐漸增加自己的得分“正”字數的過程。

考生要特別注意:不是在最差的科目上求高分,而是要抹掉“零”分的記錄。隻要端正自己的考試態度,在數學考試時就能超水準的發揮。

2.成功人士的數學考試經曆

青年作家明月從小讀書就很用功,除了數學以外,其它各科的成績一直獨占鼇頭。數學不能與其它學科並駕齊驅成了她當年的一塊心病,她暗暗下決心要迎頭趕上。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其數學成績還是不如人意。到了高三,她甚至想放棄數學算了。

有一次的數學考試,考題難且多,許多同學都感到棘手,明月更是不知所措。苦苦思索之際,她忽然看到了一絲曙光,心裏想到:慢慢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她開始選擇比較簡單的題目做,采取步步為營的措施,在確定自己做對哪一題後,再進攻下一道可能會的題目。如果真的不會的話,就幹脆放棄,以免再耽誤時間。她就這樣一題一題地耐心琢磨,盡全力做完自己會做的題目。功夫不負有心人。結果她在全校同年級沒有多少人及格的情況下,竟然通過了那一次的考試,出現了“破天荒”,讓老師刮目相看。

通過這次考試的經曆,明月得到一個重要的心得:“貪”多不是一個好主意,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無獨有偶,下麵的一個故事與上述情況類似。介紹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湖北考試高手在念高中階段學習與考試的經曆。我們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章 彤在念高中階段,社團生活過得出類拔萃,但是學習成績卻不能與之比肩,高考前要求輔導老師幫她補習數學,輔導老師見她的成績確實較差,迎頭趕上非一日之寒。就勸她不要想得高分、拚命想得高分,到頭來隻會什麼分數都得不到。告訴她,隻要抱著“寫一題就賺一題,得一分就賺一分”的想法去考試就好。於是,章 彤在考試中就是聽從這一原則,考出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績,順利地考入山大曆史係。

數學科目死記硬背的東西很少,但其靈活性極大,特別在考試中題目變化最多,平日沒有紮實的功底,很難靈活機動地解題。

十四、要撿西瓜還是芝麻

1.撿西瓜與撿芝麻

許多考生平時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養成了循規蹈矩的學習習慣,遇事都按部就班地進行。即使考試也不例外:從考卷的頭到尾,一題一題作答,遇上再難的題也不跳過,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慨。最後就算解出來了,花去了太多的時間,吃虧不討好。因為後麵的題目往往因時間不夠,不能仔細思考,匆忙做題,反而錯誤百出。

為了辨別考生文化程度的高低,命題老師在出題時,有意設陷阱,埋地雷。或是安排幾個特別刁鑽的題目作為攔路虎,阻礙考生順利地解題,從而拉開考生之間的分數檔次。

假設一道難題兩分,一道簡單的題目也是兩分。如果得花上十分鍾才能解出難題,而反需一分鍾就可解出簡單的題目,則解出難題的得分報酬率顯然不高,會解難題的人畢竟不多,即使真的答對了,獲得的總分不一定高。

這一道難題像掉在地上的西瓜,為了撿這一西瓜,而錯失了可以拾得地上許多芝麻的機會,是得不償失的。在考場中絕對先撿芝麻,確定芝麻入袋後,再去撿西瓜。

2.跳題的抉擇

命題老師時常在考卷中設置一些較難的題目,作為陷阱,讓考生不能逾越。麵對這樣的難題,絕大多數考生苦苦思索也不得其解,頓時心急萬分,方寸大亂。隻有搔頭抓耳的份了。

在遇到難題或不熟悉的題目時,先跳過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也不是說不假思索就直接跳過。本書在第三章 中規劃了各科選擇題及非選擇題的平均答題時間。當自己用了一題平均解題時間的三分之一,苦思仍毫無頭緒時,就可以先跳過,等最後再回頭去解。

總之,考生不要因一小題壞了考試的心情。不要為了撿一個西瓜而失去能拾得許多芝麻的機會。

十五、要注意題目中的開頭和結尾

1.閱讀測驗的答案大都在文章 的開頭或結尾

文章 的典型形式是起承轉合,即一般的文章 是由起句、承句、轉句和合句組成的。開始的起句是提起全文的構思,承句則是接承起句的敘述,轉句是將文章 內容轉折,擴大思想,最後合句則統合全文的內容。這不僅是寫一般文章 的形成要素,也成了寫文章 的技巧。

這類形式文章 的特征是:作者最想強調的部分在最開始的起句和最後的合句。現在考卷中文章 的閱讀測驗試題,一般都是從名作中摘錄一個段落,再加上論點作為考題。所以,容易出現起承轉合的形式,掌握了這一點,我們隻要熟讀最初和最後的部分,幾乎都能寫出正確的答案。

當然,不能完全斷定所有的問題都會是這樣,有時也會有倒置關係的情形,這種不同平常形式出現的情況,可以解釋問題被掩藏的部分,正是作者想要強調的思想,此時一般都可以在文章 的結尾處找到。因此,在做這一類閱讀測驗或摘要文章 時,要多注意“起”和“合”,才是答題的關鍵。

2.做重組問題時,先找出開頭和結尾容易答出

考卷上常常有一些要你把打亂了的一段文章 按正確的順序重新排列的問題,這就是重組合問題。在做這類題目時,要先找出開頭的部分和結尾的句子,找到開頭和結尾,中間段落的順序自然容易排列出來。

因為記憶或理論的連貫關係,一般最初和最後的部分記憶比較明確。也就是說,要回顧記憶時,以第一印象和最後的印象為出發點,能夠明確的回憶起這兩項,那其餘的中間因素,再用理論來推測,便可以輕易找出其連貫關係了。

十六、的確不會做的題目的處理方法

1.文章 裏出現不懂的部分,就將其省略

在考試的時候,如果英語或文言文的解釋,出現了自己看不懂的句子,有人會幹脆放棄整篇或整段文章 的解釋,這是不明智的做法,而應該如果有一部分看不懂,就省略這部分,並試著去做部分的答案看看,也許在回答的過程中,你能了解你所不明白的部分,否則,就算仍不了解,也比完全空白不答要好得多。對不懂的單詞也是如此,遇到了不懂的單詞時,就把這個地方省略,隻靠明白的部分去類推,大致上都能掌握大概意思。

2.不了解指示語的內容時,保留即可

在語文考試中出現“其”字,英語解釋題中出現“It”的指示代名詞時,經常使許多考生感到困擾,因為不知道它到底代表什麼?好像是表示甲,又似乎是指乙,如要是亂猜的,最後很可能會發現錯了。因此,沒有十分把握,最好仍然用“其”來表示,這比胡亂猜測而寫錯要好得多。因為寫“其”,不一定是指甲,也不一定代表乙,所以不容易被扣分,這也是考試的秘訣。

十七、怎樣看待不熟悉的名詞或專門術語

1.人遇到未知的單詞或術語時,不要著慌

在英語試卷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我們沒見過或一時忘記了的單詞;在語文或政治的考試時,也會看到出現新的時事用語和專用術語。

這個時候,首先不要慌張,閱讀一下全文,如果是要解釋一段很長的英語問題時,並不一定要一字不誤地全部翻譯,有時省略一個單詞不翻譯,意思仍然通順。假如不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而又非譯不可時,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處理:依照文章 的前後關係,或者看那個單詞和整篇文章 的關係來推理其意思,即使不了解單詞的本身意思,一樣可以用一般的常識來全盤判斷。隻要掌握了這篇文章 到底表現什麼,即使一個單詞的解釋不對,也沒有大的關係,至少能推測它是屬於哪一類。

2.不懂的單詞或術語,在題目中也會顯露一些

因為題目中出現了陌生的句子而感到束手無策時,可以利用下麵的方法來解決。

進入正題之前,先回想一下我們平時說話和寫文章 的情形。平常除了比較簡單的事情敘述之外,說話人為了明白表達自己的意思,會用盡各種方法、各種語言形式來反複說明同一件事情。例如在談話時,我們會說:“我昨天去買了一種叫拍立得的相機,就是那種馬上可以看到相片的照相機。”同一道理,考卷中的難解文章 中,也有相同的一句話,要你用另一方麵來敘述的題目。

以一般的文章 而言,如果我們稍加注意就可發現,文章 裏頭常有括號,如“就是”、“即是”等很清楚地換個方式再說明一次的提示,則這句話一般就是一句陌生術語的含義。但是,太過於呆板地表達出來,會使文章 顯得不夠通暢,所以大部分都是在文章 裏,自然而然地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近來,雙方已不再發生幹戈,而迎接休戰的日子。”如此,即可一目了然“幹戈”就是“戰爭”之意。

十八、學會解決陌生的問題

1.將不認識的單詞與文中對應的語句聯係來看

在語文和英語裏出現了不認識的單詞時,每個人都會先從記憶中思索其意思是什麼;但如果在記憶的貯存庫裏沒有找到時,再怎麼想也想不出它的意思。

此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尋找它的對應語。一般來說,字詞通常都是一對,有個與它相反的對立概念。例如:生和死,晝和夜,男和女,愛和憎等等,不勝枚舉。當我們想要表達某種事物的時候,為了能說明得更明確,一般會用對立的概念來強調。

2.去掉陌生問題的表象,發現原來很簡單

假如遇到從來沒見過或聽過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我無法解答”,而打算放棄。但是,如果平心靜氣地把這個問題再仔細看一看,那你一定會發現,雖然這看來是個陌生的問題,但是曾經做過與此相似的題目。

遇到新的問題時,必須先看看“這道題和我所學的哪一項基礎問題有關”,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越是無法判斷一件事的白或黑時,就越是無法向弱的性質耐性挑戰,這在心理學上稱為不確定耐性。因此,對於陌生的問題會立刻產生拒絕反應,這也是出題者的目的。然而,陌生的問題並不代表就是困難的問題,隻是想使你的心誌動搖,所以在考試題外包裝上一層陌生的外衣,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可依靠基礎知識來解決的簡易題。

為了不受出題者這種心理戰術的困擾,越是陌生的問題,越必須平靜下來,將外衣撕去,必可發現其實是很簡單的基礎問題。

十九、對付真正的難題的辦法

1.無法解出問題時,用確認表法稍微繞道思考

在開發創造或解決問題的部門中,經常被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確認表法。因為當人的思考一旦受阻礙時,都會反複做相同模式的思考,而容易走入死胡同。這項確認表法的功能即在解除這種困境。

使用這個方法的要訣是:預先列舉有關問題的一切條件。再配合需要來確認問題,任何問題都有幾個共同點,例如:“加大之後”、“縮小之後”、“擴大之後”、“倒過來看”、“切斷來看”等,以各種角度來進行分析。

這個方法也可充分應用於考試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幾何學上的“輔助線”、“連接點”、“中點”、代數中的“a的值等於複數時”,“等於零時”,“等於整數時”,等等。在平時讀書時,就應該把注意的事在腦中列一張表,盡量使想法能迅速地網羅一切的表。

這樣一來,不僅可避免因為思考而浪費時間,在遇上難題時,也能立即改變觀點去思考。也就是說,遇到困難的題目時,稍微繞道應用確認表法去思考。

2.迷惑時,依賴“第一感”去回答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考試時,腦中常常會浮現出兩種以上的答案,但不知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而“第一感”也就是最先想到的答案,大部分是正確的答案。

因為我們回憶的時候,大都是按照自己寫的習慣或說的習慣,而在無意識中浮現於腦中。也就是雖然自己沒有多大的自信,然而由於有那樣的積累,才會很快浮現出來。但是,在這以後所想到答案,一般都是以理論來思考,出現了幾種可能的答案,這也就包含了勉強找出來的因素。

有些漢語或英語的拚音視覺性傾向更強,十之八九都是最先想到的比較正確。

3.如果完全沒有信心時,就用猜題

考試卷上經常發現有一些完全空白的題目,結果肯定是零分,如果空白是零分,答錯了題也是零分,結果一樣,那麼就應該隨便猜一個答案,也就是利用猜題的方法,即算完全錯了,也無所謂。

但是,如果幸運猜中了;就可對一些一知半解的問題,客觀性的問題拿到分數。尤其是非題中的機率,在先天上就占了一半,而三選一的選擇題也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三的機率。考試時,經過長久時間而想出的答案和隨便猜中所得的分數,是一樣多的。

二十、寫答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正確答案的形態,一般都比較單純

數學、物理或化學的答案一般都是1、-1、X-1等簡單的形式。假如經過複雜的思考過程,而所得到的是形式簡單的答案,那麼可以認為已經接近正確答案了。

這也是以出題者的立場而論,答案的形式簡單,比較容易閱卷。事實上,考試的目的是要判斷考生有無了解原理,是否能正確推演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如果寫出的答案是複雜的公式或數字,就應該再分析檢查是否錯誤,因為大部分的正確答案,都是簡單的形式。

二十一、要當心太自信而出差錯

1.越是認為“這題曾經做過”,就越容易出錯

有一個這樣的心理學實驗:讓被實驗者反複看幾張年輕女性的照片,然後再讓他看一張抽象的圖片,問他看見的是什麼?大多數人回答是:“年輕的女人。”

其實,這張抽象的圖片可以看成是年輕女人,也可以看成是個老太婆,但是被實驗者卻不會把它看成是老太婆。

這表明了人反複經曆一件事之後,其殘留的經驗結構會停留在腦子裏,一旦遇上相似的事,就會產生將其看成同一結構的傾向。

在做考題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傾向,當考卷上的問題和以前做過的問題相似時,就立刻想,“這個問題我很熟悉。”如果有了這個想法,不管問題本質的差異,就認為這個問題和自己知道的問題相同,結果往住會使做出來的答案全部錯誤,而自己還在自鳴得意。因此,越是遇見類似的問題,就越要細心觀察是不是和以前經曆過的問題相同。

認為“我以前練習過了。”結果反而因此而做錯,那麼練習再多次也都是徒勞。

2.練習量越多的人,越容易貿然斷定

在考場上如果看到完全陌生的問題,則必然會產生很大的精神壓力。事實上,每一個考生都希望在拿到考卷的那一刹那,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可是,這種“哦!我見過這題”的情形卻更容易使人陷入圈套。這就是所謂的“貿然斷定”。同時,出人意料的是,練習量越多的人,因貿然斷定而失敗的傾向越強。這是由於勤勉用功,做了很多練習題,所以很容易會有輕視的錯覺。這個機率越高,其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人可分為思考型和行動型兩種,其中以後者居多。思考型的人都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才行動;而行動型的人尚未仔細看清之前就跳過去了,也就是沒有看清題目便盲目去做。

然而,像這種貿然決定或粗心大意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都會有反麵的影響。因為周圍的人會認為“他又粗心大意了!”而將其視為一個笑話,結果反而使他能圓滑地處理人際關係。但是在考場上這種情形卻隻能導致失敗,因為練習量越多,越容易有這類的傾向,所以必須特別小心。

越是認為這個考題自己非常的內行,就必須更加仔細去做,切忌貿然斷定。

二十二、怎樣少出差錯

1.答題時若放鬆警戒之心,容易出差錯

聽說在失物招領處領回遺失物品的人,經常在辦手續、填表後,就自行離去,忘了把領回的東西帶走。這是由於找到了重要的失物後,心裏鬆了一口氣,使原有的緊張感消失,結果還是忘了東西。

考試的時候也會發生相同的情形。在好不容易解答了一個難題而鬆了一口氣時,卻把應該寫的答案給寫錯了,雖然在考試時一直維持緊張的心情是不對的,但是如果鬆懈了自己,粗心大意在原本不該寫錯的地方寫錯,那就後悔莫及了。

為了防止這種錯誤,應該自始至終都保持鎮定的心情,尤其是在考試時,不要因為自己會做而樂昏了頭,也不要因為不會而耿耿於懷,總而言之,就是要避免感情用事。要認為答題時是最重要的時候,一題一題仔細地確認,必能發現寫錯的字或遺漏的字,等到錄取時,看見自己的名字名列前茅再高興也不遲。

2.簡單的問題比困難的問題容易出差錯

原來的翻砂廠都是人工勞動,當工人們抬著鋼堝將通紅的鐵水倒進一個個模具時,都是十分緊張的。然而,在這樣危險困難的作業中,卻很少會發生燒傷等事故,但是在清掃爐膛或加煤塊的簡單工作中,卻會發生一些嚴重的燙傷等意外事故。這看起來是令人驚訝的事實,實際上它說明,所謂的粗心大意並不是由於精神緊張或感到困難才發生的,而是在精神鬆懈的單純工作下才產生的。

升學考試也有同樣的情況,因此,認為問題很容易時更應該抱著慎重的態度。

二十三、試卷檢查

1.用相同的方法檢查好幾遍,也無法發現錯誤

檢查答案是考試時必須做的事。但有許多考生把試卷檢查了好幾遍也不能發現錯誤。這是因為隻使用同樣的方法檢查所致。心理學上的“習慣化”這三個字可以解釋這種情形。因為反複受到相同的刺激,會產生自動反應。尤其是在演算單純的計算問題時,不去檢查問題的性質,而隻是確認自己所做的答案有沒有錯誤,結果就根本沒有效。為了防止這種因粗心大意而犯的錯誤,就要改變思考模式去檢查。具體的方法是改變順序,或倒置理論,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確認。

2.隻檢查答案不看問題是沒有用的

不管自己做的答案多麼順手,但還是會擔心出錯。所以每位考生在做完試卷後,若還有剩餘的時間,要埋頭做檢查工作。但有不少人隻顧檢查答案,沒有再去看看問題的內容,如此一來並未達到好的考試效果。

由於粗心大意而失敗的例子,有人是弄錯了題意,有人是把V、X寫反了。當然,在考場上每個人都會緊張,但由於粗心而寫錯答案實在令人遺憾。

把問題看一遍後,就認為自己已經完全了解了,不再檢查就匆匆答題,很容易產生錯誤。一般人都是對自己寫下的答案沒有信心而一再檢查,對於印刷部分的試題卻不太去注意。

有時候,出題者知道考生的習慣,便在問題中布下陷阱,假如你粗心而掉進這個圈套,長久的考試準備就功虧一簣了。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檢查時必須先看題目。平時養成這種習慣,才能發揮自己的實力。

二十四、不輕易改變原來的答案

做完所有的試題後,回過頭來檢查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對前麵做過的題目進行查漏補缺,使你的答案更加完滿。但是,有時候我們卻發現,有的同學原來寫的答案是正確的,在檢查時卻又改成了錯誤的答案,這個現象應該引起重視。

一般來說,把所有的試題做完以後,我們那些緊張工作的大腦神經就會獲得很大的放鬆,我們的心情也會很快平靜下來。這時候再回過頭來以批判的眼光檢查前麵做過的題目時,往往比較容易發現其中的錯誤與缺陷。但是,造成把原來正確的答案改為錯誤答案的並不是那些錯誤很明顯的地方,而是那些你不能確切解答、模棱兩可的地方。這種情況常見於選擇題部分,尤其是英語的選擇題部分。我們可以通過下麵這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在一場外語考試中,有一個英語單詞或詞組你忘記了它的確切含義,而底下有四個選項。也許你可以通過排除法把其中兩個明顯錯誤的選項排除掉,可是剩下的兩個選項你再也分不清誰對誰錯,似乎它們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於是你通過猜測選擇了其中一個作為答案。當你在檢查的時候,還是記不起那個單詞或詞組的意思,這時你忽然覺得選擇另一個答案似乎更好一些。那麼,你該不該改變原來的答案而換上另一個答案呢?

我們認為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前應該慎重一些。隻有當你經過一番思考,最終認定原來的答案不好,應該改選另一個答案;而且你確實能夠列舉出原來的答案錯在什麼地方,或者另外一個選項作為答案的理由或證據是什麼時,你才可以修改原來的答案。如果你不能列舉出這樣的理由,你改選另一個答案仍然出於猜測,或者隻是一種感覺而已,甚至把這作為一次賭注,那麼你最好不要輕易改掉原來的答案。因為有大量的實踐證實,你所做出的第二個選擇往往是錯誤的,而第一個同樣具有猜測成分的選擇的正確率往往更高一些。

那麼,我們堅持第一個選擇的理由是什麼呢?理由是我們作出第一個選擇是“趁熱打鐵”的結果,而作出第二個選擇是“冷灰生火”的結果。當我們全神貫注投入到考試當中時,我們的大腦神經都處在一種積極工作的狀態,思維活躍,聯想豐富,判斷敏銳。這時候我們的思想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當我們遇到前麵所說的兩難選擇時,我們最終可能還是靠猜測來選擇其中一個作為答案。但是這時候所作的猜測與檢查時所作的猜測是大不一樣的。這時的猜測有一個正在積極思考的大腦活動的有力支持,有一個大量相關的知識點都被調動起來了的知識網絡作為參照,在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判斷是比較敏銳,甚至是水到渠成的。有時候這樣的判斷可以稱之為是一種直覺。

當我們把試題做完以後,大部分被激活的知識點已經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慢慢地退回到記憶當中,我們的大腦神經也逐漸恢複平靜。在檢查的時候,大腦神經沒有原先那麼活躍了,也沒有了大量相關知識網絡作為背景加以支持。這時候我們所作出的判斷敏銳性會降低,在兩難問題上的猜測很大程度上隻是純粹的猜測而已,不再是原來的直覺似的猜測,因此判斷的正確率會降低。就像是已經熄滅了的火堆要想恢複到原來的熊熊烈火是很不容易的一樣。

所以,當我們在檢查的時候,如果沒有確切的理由認定原來的答案是錯誤的,或是沒有另外更好的答案時,應切記不要輕易改變原來的答案。

二十五、切莫輕言放棄

一個人所具有的潛力往往比他自己所認為的要大。當你在困難麵前似乎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如果你能夠進一步挖掘,而不是就此灰心喪氣,那麼你有可能會發現自己原來還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還可以做得更好。成功往往就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努力向前再多走一步。在考試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同學一遇到難題就躲,理由是:我肯定做不出來。他們根本就不敢去嚐試一下,甘願白白把分送掉。

案例如下:

考場上,大部分同學都在緊張地埋頭做題,隻有一個女生顯得有些局促不安。她時而雙手托腮,陷入沉思,時而手拿鉛筆在草稿紙上漫不經心地亂畫,時而拿起手表不耐煩地看看時間。然後她居然伏在桌子上,似在休息。過了幾分鍾,她抬起頭來往兩邊看了一下,其他同學仍在認真做題。她隻好又拿起筆來隨便畫。

當她這麼漫不經心地畫了一會後,忽然間她似乎發現了什麼新線索,一下子警覺起來,便改用直尺來仔細畫線,然後認真地計算。慢慢地,她的眉頭舒展開了,並高興地微笑起來,隨即把剛才在草稿上寫的東西仔細地抄到試卷上去。

原來這裏正在考數學。這位女生做題的速度比較快,她提前半個多小時把所有能做的題目都做完了,隻有一道題還沒有做出來。她把做過的題目檢查一遍後,再集中精力思考最後一道題。那是一道立體幾何題,似乎相當難。她幾乎是絞盡了腦汁也沒有任何頭緒。她很想放棄不做了。可是此時離交卷時間還有15分鍾,其他同學都還在認真做題,她不好意思第一個提前交卷。她隻好在草稿上隨便畫畫圖。結果她不經意間把那道題的圖形中的一條關鍵輔助線畫出來了,與其他的線段聯係起來後,這道題的解題思路便一目了然。就在她將要徹底放棄的時候,忽然間她找到了正確的解題方法,最終把這道題做出來了,因此她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這位女生的成功告訴我們:無論任何時候,切莫輕言放棄。有時候有的題目對我們來說似乎真的很難,無從下手去解答,就像是趕鴨子上架一樣。如果就此放棄,似乎無可非議。隻要我們把大部分題目做好,放棄這道題成績也不會很糟糕。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還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思考的話,我們不妨繼續努力一下,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打破原來的思想框架,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說不定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還可以繼續發揮潛在的聰明才智,能夠做得更好。這就是你的潛力。隻要你善於挖掘,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獲。就好比,隻要有一塊木板搭在架子上做成一個適當的斜坡,那麼鴨子還是能夠上架的。

在考試中,我們以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在規定的時間內迅速而準確地做完所有的試題為目標。因此,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每一個可能得分的機會。對題目的解答一般可以分為兒個步驟,或分為幾個層次。有的題目雖然我們不能全部給出解答過程,或不能得到最後答案,但是能做出一步就做一步,哪怕隻是列出了一條方程式,或隻給出一步推理,一句評論,也可能會提供得分的機會。不要認為不能全部解答出來,就幹脆放棄不做。也許在你做出第一步以後,從中得到某種啟發。最終有可能會豁然開朗,得到完滿的解答。

第四節 解選擇題的技巧

一、該不該猜題

在考場上幾乎沒有常勝的將軍,每個考生都會遭到程度不同的挫折。有時會突然跳出一道題,成為一個攔路虎阻止你前行。當你碰到這類不會做的選擇題時,要不要猜呢?絕對沒有千篇一律的回答。該怎麼猜呢?這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從學校老師教學及命題的立場來看,一定不希望考生猜答案。因為如果是以“猜”的方式答對了答案,就失去了教育及出題的意義,違背了老師的初衷。

但是如果是學校的老師們自己應考,碰到不太會的題目時,他們要不要猜呢?當然大家難免不會去猜。不過不是盲目地猜,而是利用一些比較分析的邏輯方法,選出較可能接近“標準答案”的答案。

有些同學碰到要猜題時,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舉動。有的考生會用轉鉛筆或丟橡皮擦來決定答案的選項,是否能得分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其實上述的猜題方法全憑運氣,像賭博一樣輸贏難以把握。並不可取。應該以“邏輯判斷”的方式來找答案,這樣命中的機率會更高些。

二、該不該怕倒扣

1.怎樣對付倒扣

有些考試中,無論是單選或複選的選擇題,都設計有倒扣。倒扣是命題老師在出選擇題時,為了扼製考生亂猜題的一種方法。這種現象雖然目前在考試中不常出現,但怕萬一碰到,如果事先沒有心理準備不是束手無策了嗎?因此,當大家碰到這樣的考題時,要采取中庸之道,在最小風險的情況下,去選出不會的題目和答案。

有的同學比較謹慎,在考試時,隻要遇到不會的題目,並且有倒扣的話,一律作放棄。有的同學則背道而馳,相信自己福星高照,絕對一路順風,不管自己知不知道,總是一直猜下去。對付考試中的倒扣設計,上述兩類同學都是盲目的舉動,走向了不同的極端,大家應該摒棄!

因此,超級考試教練真誠地告誡大家:如果隻要有倒扣,又是自己不太有把握的題目,就全部放棄。雖然不會被倒扣,但是也不可能得到分數。如果不管對這個題目有多少把握,抱著不猜就吃虧的心理,胡亂地瞎猜,最後可能連一題也沒猜中,好不容易答對的分數還可能全部被倒扣。到頭來真正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考生要認真對付倒扣的題目,絕不能隨心所欲。

2.怎樣計算倒扣的風險

命題老師在考試中有意製造考試的風險,讓考生望而卻步,其目的為了預防考生胡亂的猜答,以免考分的失真。從而拉開分數檔次,分辨出考生成績的好壞。

對於設計有倒扣的選擇題,考生當然要考慮被扣分的風險。不能輕舉妄動。切莫留下“一失足而千古恨”的後悔。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如果風險很大,就不要涉及為妙;但是如果風險很小,就可放手一試。

命題老師在設計倒扣題時有一個總體原則。即是:讓所有猜對答案與猜錯答案的期望值總和(預期猜題可獲得的分數)等於零。下麵來舉例說明:如果一個單選題有四個答案,總分是x分,倒扣的分數設定在三分之一x分,因猜對答案的機率是四分之一,猜錯答案的機率是四分之三,期望值就是1/4·x+3/4·(-x/3)=0,所以期望值等於零。又如:如果單選題有五個答案時,總分也是x分,倒扣都是設定為四分之一x分,因為猜對答案的機率是五分之一,猜錯答案的機率是五分之四,所以該題的期望值就是1/5·x+4/5·(-x/4)=0

倒扣是以猜對與猜錯答案機率的計算為基礎設計而成的。通過剖析這樣的計算公式,大家就能突破老師們的扣分設計方案,作出相應而合理的抉擇。

3.應看得分期望值的高低

上麵我們詳細分析了解得分期望值的計算公式。其演算過程雖然簡單,但是大家可以從中找到其變化規律,為自己的猜題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根據,就再不被扣分所嚇倒。

下麵我們進一步地分析得分期望值的計算公式,從中告訴你正確猜題的具體手段。例如一個單選題目有四個選項,答對正確答案給三分,答錯答案扣一分,來考慮以下幾種可能狀況:

(1)假若這題完全不會,要由四個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時,那麼猜對的機率是四分之一,猜錯的機率是四分之三。這題的得分期望值是1/4·3+3/4·(-1)=0分

(2)假若這題先刪除掉一個答案,要由三個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選項時,那麼猜對的機率提高至三分之一,猜錯的機率降至三分之二。這題的得分期望值是1/3·3+2/3·(-1)=1/3分。

期望會獲得分數由前麵的零分提高到了三分之一分。

(3)假若此題先刪除掉兩個答案,要在另外兩個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選項時,那麼猜對的機率就高達二分之一,猜錯的機率降至二分之一。這題的得分期望值是1/2·3+12·(-1)=1分。期望會獲得的分數由前麵的三分之一分繼續提高至一分。

以上的說明不是在給大家上數學課,而是在分析得分期望值的變化規律。通過上述的分析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得分期望值與可刪除選項的數目成正比。隨著可刪除選項的數目的增加,得分期望值就越高。

在考場上,考生應把分數當做自己的命根子。在腦子裏麵消除“隨便放棄”的概念。

4.要不要去答單選題的判斷法則

考生在考試中碰到不會的題目時,一般會出現兩種情形:有的胡亂瞎猜,隨便寫上一個答案;有的舉手投降,幹脆空著不填。這兩種作法都不可取。考生應該在考慮期望值的高低以後,方能作出要不要作答的決定。作答的判斷法則敘述如下:

(1)假若對要選的每一個答案都無法判斷時,比較明智的作法應該是放棄,不要“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2)假若對於四選一的題目可以先刪除一個答案,對於五選一的題目先刪除一至兩個答案,這時,你的得分期望值已突破零,可以搏一搏。

(3)假若對於四選一的題目已經刪除兩個答案,對於五選一的題目已經刪除三個答案時,你的得分期望值又增加了很多。此時再莫猶豫不決,應該放心大膽選答案。

“倒扣”是一個紙老虎,它隻能嚇阻不會選答案的考生,在考試高手麵前“一捅就穿”,形成不了半點威懾力!

三、坦然麵對多重選擇題

1.分析答對的機率

單選題與多重選擇題的難度相比較好比“小巫見大巫”,要說單選題煩心的話,那麼多重選擇題更是傷腦筋。這樣說並不是嚇唬大家更不是勸大家搖白旗投降算了。而是要大家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坦然地麵對多重選擇題,該不該作答,要根據具體情況慎重地作出抉擇。

假若一個多重選擇題有五個選項(A)、(B)、(C)、(D)、(E),正確的答案可能是五個全對,也可能隻有一個對。關於各種可能答案的排列組合如下:

(1)對的答案有五個的排列組合:一種。

(2)對的答案有四個的排列組合:五種。

(3)對的答案有三個的排列組合:十種。

(4)對的答案有兩個的排列組合:十種。

(5)對的答案有一個的排列組合:五種。

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得知:所有排列組合總共有三十一種,猜對正確排列組合的機率隻有三十分之一,連五個百分比都不到。要猜對答案,難於上青天。

假若我們能確定五個答案中的正確與否,那麼猜對的機率又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下麵有必要分析一下多重選擇題的猜題機率。

(1)假若兩個答案都不會,答對的機率僅有三十一分之一。

(2)假若能肯定一個答案,對於其它四個答案沒有把握時,答對的機率隻有十六分之一。

(3)假若已經知道兩個答案,對於其它三個答案不太確定時,答對的機率為八分之一。

(4)假若能肯定三個答案,對於其它兩個答案不太清楚時,答對的機率為四分之一。

(5)假若已經知道四個答案,對於最後一個答案還不太清楚時,答對的機率為二分之一。

在考試時,大家可根據多重選擇題的猜題機率作出明智的選擇。因為抉擇比努力更重要。

2.計算多重選擇題可得的分數

考生學會計算多重選擇題可得的分數,就能權衡利弊,作出相應的抉擇,該出手時,則出手;該收斂時,則收斂。能屈能伸,遊刃有餘。

為此,超級考試教練下麵告訴大家計算一道多重選擇題你可能得到的分數:

假若一道多重選擇題為x分。各選項獨立計分,每答對一個選項,可得五分之一x題分;每答錯一個選項,倒扣五分之一x題分。

(1)若五個選項都選對:會得到x分。

(2)若選對四個選項,因為要被扣一個錯誤選項的分數,所以得到的分數是4/5x-1/5x=35x分

(3)若選對三個選項,因為要被扣兩個錯誤選項的分數,所以得到的分數是3/5x-25x=1/5x分。

(4)若選對二個選項,因為要被倒扣三個錯誤選項的分數,所以得到的分數為2/5x-3/5x=-1/5x分。

(5)若隻選對一個選項,因為要被倒扣四個錯誤選項的分數,所以得到的分數為1/5x-4/5=-3/5x分。

(6)若五個選項全選錯,要被倒扣x分。

綜上所述,一道多重選擇題總分是五分(x=5)時,可能得到五分、三分或一分,也可能被倒扣一分、三分或五分。這樣得到五分與被倒扣五分之間要相差十分,所以要認真對待多重選擇題的作答。

假若多重選擇題中,有部分的選項不確定,想去猜題時,你應該首先考慮得分期望值的高低,再作抉擇。你的得分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我們省略運算過程,下麵直接告訴大家結果。

(1)假若五個選項全選對,即得分期望值是x分

(2)假若選對四個選項,即得分期望值是4/5x分

(3)假若選對三個選項,即得分期望值是3/5x分

(4)假若選對二個選項,即得分期望值是2/5x分

(5)假若僅選對一個選項,即得分期望值是1/5x分

(6)假若全都沒選對,即得分期望值是零

3.怎樣決定要不要答多重選擇題

我們從以上分析可知:多重選擇題的猜對機率要比單選題的猜對機率低很多,再加上有倒扣設計,其難度好似“雪上加霜”。雖然多重選擇題猜對很難,加之倒扣的威脅,但是考生也不要害怕!隻要仔細計算自己肯定會的選項,降低被倒扣的風險,就能大膽地作答。總之,當你碰到沒有把握的多重選擇題時,不要隨便放棄,還是要努力作答,也許還有一線的希望。往往成功在努力之中。

下麵告訴考生遇到多重選擇題時的具體操作方法:

(1)假若碰到一道有五個選項的多重選擇題,你知道的選項少於或等於兩項,最好作放棄,如果硬答,隻會讓你倒扣更多分。

(2)假若會做的有三個選項時,可以考慮去答一下。因為如果不答的話,就隻能得零分;如果作答的話,即便其它兩個選項不幸答錯了,經過倒扣後,還有五分之一x的分數。

(3)假若會做的有四個選項,隻剩下一項不太確定時,一定要去作答。因為不作答就是零分;如果作答了,即便猜錯,也還有五分之三x分。

通過上述分析說明:寧可作答猜錯獲得五分之三x分,也比不作答得零分強!

四、怎樣選不會的選擇題答案

了解命題老師的心理

命題老師安排題目答案的時候,必定設置一些陷阱與機關。無論是單選題或是多重選擇題,要在答案卡上填上(A)、(B)、(C)、(D)很簡單,但是要選對答案卻很難。我們在遇到不能確定的選擇題時,應該想一想,命題老師在寫答案順序時的心理,從中摸索出一定的規律,幫助自己作答。下麵考試教練給大家分析一下命題老師的寫答案順序時的心理:

1.答案(A)中常設有陷阱,讓粗心或急躁的考生陷入,所以是答錯機率較高的選項。

2.有的考生很明智,采取由最後一個答案開始選擇的辦法來選項。當然命題老師不情願考生太快找到答案,所以答案是最後一個的機率不是最高。

3.假若第一個答案常常埋伏了陷阱,命題老師又不情願把正確答案放在最後麵,所以一般在四選一的選擇題中,(C)被安排正確答案:一般在五選一的選擇題中,(D)被安排正確答案的機會最大。

4.答案(B)與(E)並不是選擇題的死角,在答案分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兩者是正確答案的機率差不多。在分析考題及答案後,如果答案看起來很平穩,也可能是正確的答案。

當你知道老師有這種命題心理時候,找出答案並不太難。

超級考試教練從不主張,更不鼓勵大家去亂猜答案。但是我們能夠從分析命題老師的心理入手判斷出答案,畢竟比“丟橡皮擦”或“轉鉛筆”答對的機率高。

五、怎樣處理不太有把握的題目

1.解題的訣竅

考試是看你的綜合實力,並不是看你解難題的本事。縱然你解難題的本事再高,如果綜合實力不強,也未必能得高分。

陝西省文科狀元王耿高考時,深知考試的秘訣,於是,采取了如下的步驟:先寫會答的題目,確定拿到基本分數後,再寫有五成把握的題目。至於確實沒有把握的,就作放棄,爭取時間考慮下一題。

碰到不太肯定的題目時,先跳過比較明智,等到有時間,再來“啃骨頭”。

解出很難的題目,當然能說明你的功力不錯,但是如果因解出一道難題,卻丟了許多簡單題的分數,那就“得不償失”了。

2.熟悉超級考試教練的招式

在考試中,考生該如何麵對簡單的題目與很難的題目呢?超級考試教練在下麵告訴大家一些“招式”,可以提高解題的速度,從而留下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不太有把握的題目。

(1)看完題目及答案,就在試卷紙的題號前標注記號。

①假若很容易解出的題目,就在得分確定題目的題號前不做任何記號。

②假若認為純粹在送分,就在疑惑題的題號前畫一個“○”的記號。

③假若把握性不太大,就在送分題的題號前畫一個“△”的記號。

④假若完全不知曉,就在大難題的題號前畫一個“?”的記號。

⑤標明這些記號的作用是為了區分題目的難易度,以便你找出答案的順序和合理性。在最短的時間內答完最多的題目。

(2)對於一般題和送分題,可直接將答案填入答案卡中。

①對於不太確定或完全不能確定的題目,可以先跳過去不答。但必須在題號前留有“△”和“?”的記號,以便“卷土重來”。

②為了防止自己因未答此題,而填錯答案卡的空格,除了在考卷上不會題目的題號前做記號以外,也要在答案卡上不會題目的題號前標注符號,提醒自己不要填錯答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