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懂愛的人,才真的會幸福(1 / 3)

1、溝通與理解讓生活更幸福

懂得愛自己,懂得愛別人,懂得愛工作,懂得愛生活……找到那個懂愛的自己,幸福不請自來。想要獲取幸福嗎?那就做一個懂愛的人,朝陽落日,潮起潮落,都能夠在其中獲得心的安寧,愛的真諦……

⊙隻有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才能給溝通架起絢麗的彩橋。

使人服氣的不是命令,而是你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對方有所不滿,我們最好也要嚐試與之溝通,而絕非任意責罵與強製命令。

羅斯福深得子女的愛戴,這是眾所周知的。有一次,羅斯福的一位老友垂頭喪氣地來找羅斯福,訴說他的小兒子居然離家出走,到姑母家去住了。這男孩本來就桀驁不馴,這位父親把兒子說得一無是處,又指責他跟每個人都處不好。

羅斯福回答說:“胡說,我一點兒都不認為你兒子有什麼不對。不過,一個人如果在家裏得不到合理的對待,他總會想辦法由其他方麵得到的。”

幾天後,羅斯福無意中碰到那個男孩,就對他說:“我聽說你離家出走,是怎麼回事?”男孩回答:“是這樣的,上校,每次我有事找爸爸,他都會發火。他從不給我機會講完我的事,反正我從來沒有對過,我永遠都是錯的。”

羅斯福說:“孩子,你現在也許不會相信,不過,你父親才真正是你最好的朋友。對他來說,你是這世上最重要的人。”

“也許吧,上校,不過我真的希望他能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

接著羅斯福去告訴那位老友,他果然正如他兒子所形容的那樣暴跳如雷。於是,羅斯福說:“你看,如果你跟兒子說話就像剛才那樣,我不奇怪他要離家出走,我還奇怪他怎麼現在才出走呢?你真是應該跟他好好談一談,多跟他溝通才是。”

不要一上來就開始你的牢騷,嘮叨往往是人際溝通的致命傷,會給別人的心情帶來很不好的影響。如果有什麼不滿的地方,盡量先創造一個盡可能和諧的氣氛。做錯事的一方,一般都會本能地有種害怕被批評的情緒。如果很快地進入正題,被批評者很可能會產生不自主的抵觸情緒。即使他表麵上接受,你也未必已經達到目的。所以,先讓他放鬆下來,然後再開始你的“慷慨陳詞”。

善於跟別人交談的人很善於適應別人。隻有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才能給溝通架起橋梁。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在社會上,不能適應別人的人多,善於適應別人的人少,因此,善於適應別人的人也就特別可貴了。所以,如果想跟他人進行很好的溝通,就應該先了解對方的特點,做到“知己知彼”,這樣別人才會信服你,你們的溝通才會更順暢。

幸福悟語

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是複雜多樣的,各有各的癖好,各有各的脾性,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愜意,話很多;一遇見趣味不投的人,就感覺別扭,不想開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這種情形的寫照。

2、恰到好處的批評是受歡迎的

⊙在人際交往的複雜戰場上,最隱晦曲折的路線往往最先達到目的地。

人無完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會犯錯誤。在錯誤麵前,很多人可能要忍不住怒目圓睜。狂風暴雨過後,他們可能會沮喪地發現,他們的“善意”並沒有被對方所接受,甚至換來的結果可能與預想的結果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批評時所采用的態度。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不要相信“聞過則喜”。

山頂住著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誰也說不清他有多大年紀。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誰遇到大事小情,都會來找他,請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總是笑眯眯地說:“我能提些什麼忠告呢?”

這天,又有年輕人來求他提忠告。智者仍然婉言謝絕,但年輕人苦纏不放。

智者無奈,他拿來兩塊窄窄的木條,兩撮釘子——一撮螺釘,一撮直釘。

另外,他還拿來一個榔頭,一把鉗子,一個改錐。他先用錘子往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他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倒是把釘子砸彎了,不得不再換一根。

一會兒工夫,好幾根釘子都被他砸彎了。最後,他用鉗子夾住釘子,用榔頭使勁砸,釘子總算彎彎扭扭地進到木條裏麵去了。但他也前功盡棄了,因為那根木條裂成了兩半。

智者又拿起螺釘、改錐和錘子,他把釘子往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鑽進木條裏了,天衣無縫。而剩餘的螺釘,還是原來的那一撮。

智者指著兩塊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人們津津樂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藥,其實都是笨人的笨辦法。硬碰硬有什麼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後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冷漠,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麼大,隻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批評和建議也是溝通的一部分,怎樣將這些問題處理好,意味著你是否能夠做好與人的溝通。被批評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沒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評的時候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

所以,為了被批評者的麵子,批評他的時候,要盡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場。不要把門大開著,也不要高聲地叫嚷讓周圍的人都知道。這種時候,你的語氣越溫和,語言越恰到好處,聽者也就越樂意接受。

幸福悟語

如果一味地指責別人,你將會發現,除了得到別人的厭惡和不滿外,自己將一無所獲。如果你能夠讓對方感覺到你是來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的,而不是僅僅來發泄不滿的,那你的形象一定會大大提升。

3、親愛的,讓我們來換位思考

⊙理解對方,就需要我們進行換位思考。

人和人相處,難免產生矛盾和衝突。麵對與他人的差異,我們要學會用別人的眼光來想問題、看世界,以別人的心境來體會生活,這樣便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有個上海的女孩小王,嫁給了湖南小夥子小丁,兩人感情尚可,但總是因吃菜問題鬧矛盾。小王做菜要放糖,因為上海人愛吃甜食;小丁做菜喜歡放辣椒,因為湖南人嗜辣如命。吵來吵去,婚姻出現裂痕,最終導致離異。

第二年,另一個白馬王子被小王相中。這第二任丈夫小馬,祖籍四川,也是個“吃辣大王”。經過深思熟慮,小王終於想出一招妙計。婚後第一餐飯,她就搶著買菜燒菜,每樣菜裏都放了辣椒,四川丈夫小馬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小馬一看妻子,隻見她被辣得滿頭大汗,驚問:“你既然不愛吃辣椒,菜裏麵放這麼多辣椒幹啥?”

小王聽罷,笑道:“因為你愛吃辣椒啊!”小馬好感動。第二天,小馬搶著買菜做菜,他在每樣菜裏都加了糖,小王一吃,挺對胃口,就問丈夫:“你不愛吃甜的,為什麼每樣菜都放糖呢?”

小馬笑了:“因為你喜歡吃啊!”小王聽了,止不住淚水刷刷而下。她暗想,要是當年和小丁在一起生活也能像如今這樣“換位思考”,就不至於和小丁分道揚鑣啊!

兩個人走在一起,組建成一個家庭,雖然文化和性格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隻要相互間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忍讓,就會有一個幸福的家。理解對方,就需要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否則,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思考與回應,溝通便被阻斷。

真正的換位思考必然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要從內心深處站到他人的立場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但不幸的是,許多人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或是想當然地假設一種別人所謂的感受。這樣的換位思考,其實仍然局限於自己設定的小圈子之中,絕對無法體驗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

幸福悟語

人們常說,良好的溝通是心與心的溝通,其實移情換位又何嚐不是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呢?生活中那些善解人意就是做到了移情換位,用別人的眼光來想問題、看世界,以別人的心境來體會生活,才能拉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

4、婚姻如水,寬容是杯

⊙誤解是一塊大石,堵住了你通往幸福的門。

愛情沒有尺度來衡量,婚姻沒有標準來量化。如果愛,就要學會寬容、學會理解。要知道,愛情就像做菜,要適時地添加理解的調料才有美感。

女人有了外遇,要和丈夫離婚。丈夫不同意,女人便整天吵吵鬧鬧。沒有辦法,丈夫隻好答應妻子的要求。不過,離婚前,他想見見妻子的男朋友。妻子滿口答應。第二天一大早,女人便把一個高大英俊的中年男人帶回家來。

女人本以為丈夫一見到自己的男朋友必定氣勢洶洶地討伐。可丈夫沒有,他很有風度地和男人握了握手。然後,他說他很想和她男朋友交談一下,希望妻子回避一下,女人隻得聽從丈夫的建議。站在門外,女人心裏七上八下,生怕兩個男人在屋內打起來。然而結果證明,她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幾分鍾後,兩個男人相安無事地走了出來。

送男友回家的路上,女人忍不住問:“我丈夫和你談了些什麼?是不是說我的壞話。”男人一聽,停下了腳步,說:“你太不了解你丈夫了,就像我不了解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