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要愛情更要友情(1)(1 / 3)

愛是一種行動

愛,和炭相同,燒起來,得想辦法叫它冷卻。讓它任意著,那就要把一顆心燒焦。

——莎士比亞

《聖經》上說:“孩子們啊,不要單在口頭上說愛人,總要以真誠的行動表現出來。”是的,愛是一種行動,它既有現代流行歌曲中吹捧的那種微妙的小情緒,遠遠勝過一見鍾情,也有少女心中懵懂的情竇初開,也有因愛而整天多愁善感的情愫,愛應該由我們的行為顯露出來。愛情除了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關心體貼的話語,它更是一種行動,是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更是一種奉獻!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心中都產生過愛的萌芽,不管是學生時代的青澀愛意,還是長大後的甜美熱戀,還是“在搖椅上慢慢變老”的長久愛情,我們都了解愛的含義,隻是每個人對愛的感受有所差異。喜歡一個人,愛上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但是,一定要付出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愛。愛一個人,並不是我們口中常說“I LOVE YOU”,在愛的過程中,即使說上萬遍“我愛你”,也沒有用實際行動為對方做一件讓其感動的事情有效。愛需要付出,它是一種牽掛,更是一種對彼此的包容。

相愛中的兩個人,並不是每天像蜜餞一樣黏在一起,但是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聯係,否則時間會疏遠兩個人的感情。愛也不需要每天都有浪漫情調,因為天天處在浪漫環境中,就會厭倦,體會不出真正的浪漫,但是,如果在一起時,就應該懂得浪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營造出一種浪漫氣氛,此時,一點愛的小動作,就會成為人們愛的調和劑,讓愛情更加甜蜜溫馨。如果真的愛了,一定要用行動去證明。

愛,需要體驗

奧黛麗·赫本在一生中經曆了三次愛情,雖然前兩次以失敗告終,但是,她依然享受到愛情過程中的甜蜜和幸福。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比她大12歲的美國電影製片人梅爾·費勒,他們在熱戀中時,隻要有時間,赫本就會親自下廚為費勒精心製作各種美食。他們會在閑暇時間一起共進晚餐,燭光、音樂和紅酒,還配上紅色的餐布,在這浪漫迷人的環境中,赫本體驗到了愛情的甜美。

雖然,赫本的這次婚姻在1967年走到盡頭,但是,愛情中的那種浪漫情懷依然縈繞在她的腦海。之後,赫本又遇見了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這一次婚姻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但是,赫本在這次愛情中,還是得到了很多的歡樂。盡管這兩次愛情都失敗了,但是她依然相信愛情。最終,她還是找到了一生中“靈魂的伴侶”——羅伯特·沃特斯。赫本和羅伯特之間的感情讓她又重新點燃了對生活的希望。

她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肖恩說過這樣一句話:“愛不僅僅是坐下來談話,它是一種行動。我們生下來就具備了愛的能力,但是,我們還必須去鍛煉它,就像我們去鍛煉其他的肌肉一樣”。赫本的愛情雖然很坎坷,但是,她始終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別人。

愛情是一個行動,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隻有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知道愛情的真味。愛情與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少年不一定不懂愛情,一個年邁的老翁也不一定就懂得愛情的滋味。如果一個人在愛情中,不去積極地經營,隻是消極地去等待,那麼,就永遠也不知道愛情的美麗和神聖。所以說,愛情是一個行動,一個過程。

愛情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愛上一個人時,我們就會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幻想,在愛的過程中,我們高興快樂,我們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甚至會做出很大的犧牲。我們在愛的過程中,會得到很多,隻要真心地愛過,為愛付出了行動,即便在愛情中失敗了,也是最大的贏家,因為我們獲得了人生的最大的財富。

在愛情裏麵,沒有贏家和輸家,一旦愛了,就應該投入地去愛一場,愛情中的兩個人,投入最深最真的那一個人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因為他(她)愛得真實,愛得徹底,真正地體驗到了真愛,懂得了愛的真諦。愛情,是一種彼此的相互付出,是享受一份美好的過程。即便最後分開了,在彼此道一聲珍重後,我們依然是幸福的。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中,曾經的過往將會成為我們溫馨的回憶,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兩個人要想在愛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就一定要付出,隻有付出對等的愛,善待對方的愛,並彼此相互尊重,那麼,我們每個人才會在愛中獲得自由、幸福和快樂,每個人都將會是愛情的贏家。所以,每個人在愛的過程中要付諸行動,愛情的蓓蕾才會綻放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