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春夕》(1 / 1)

春夕

唐)崔塗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胡蝶夢中家萬裏,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詩人崔塗曾於巴、蜀、湘、鄂、秦、隴等地以客久居,由此得了“孤獨異鄉人”的稱謂。

身在異鄉自孤獨,於是懷鄉詩也作得比他人哀慟沉鬱。

此為他的名篇,一句“蝴蝶夢中家萬裏,子規枝上月三更”,於歲月的無聲裏傳誦經年。

春水遠流,可是暮春近了,落花皆隨春去也。春光如此易逝,歲月亦如此無情。轉瞬數年,我依然為異客,送走過無數次的春的最後一縷風風,過盡湘鄂一帶,心盡戚戚然。

落紅滿地、柳絮漫天的殘春景色裏,最是思鄉。日思亦夜想。

給人以安慰的夜,可夢見自己化為蝶,飛越萬水千山看見了魂牽夢繞的故鄉。然而,更傷人的是,夢醒時分正值夜半三更,杜鵑兒還在枝椏上淒厲地啼叫,叫得人心傷魂也傷。

好盼望家中來的書信,可這戰亂裏幾年收不到一封信是常態,於是在日日夜夜的期盼裏度過了數個春去秋來。到如今,春意裏萬物萌生,而鏡中的我卻早已滿頭白發。

也可輕易歸去的,五湖風景再是浩瀚也無法阻擋我歸去的路,可是我還一事無成,如何歸見父老鄉親?

仆仆風塵,仕途坎坷,或許是命定,就這樣在傷悲裏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