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閱讀(1 / 1)

我覺得一個人的最佳讀書狀態大多產生在中年以後,但能不能取得這種狀態則取決於青年時期的準備。

中年以後的讀書可以隨心所欲,而在青年時期卻不能過於隨意,需要接受一些過來人的指點。我大概也能算作一個過來人,因此可以和同學們隨便談談。

一、盡早把閱讀當作一件人生大事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

何謂平庸?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隻是無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人類曆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聖,生命涵義的豐富。而他們失去的這一切,光憑一個人有限的人生經曆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平庸的隊伍總是相當龐大。黃山穀說過:“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麵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這就是平庸的寫照。黃山穀認為要擺脫平庸,就要“用古今澆灌”。

隻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跡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後再來匆匆彌補就有點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時就進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產生偏差,誤以為是出身、財富、文憑、機運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實曆盡滄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質量。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