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reference_book_ids\":[693394514137168589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伊朗德黑蘭,夜宿Laleh旅館
從哈馬丹到德黑蘭的路上,我心情非常愉快。
順著在哈馬丹偶爾翻開的第一、第二頁,我在心中繼續把對伊朗史的粗淺印象輕輕攪動。先回想起在希臘時曾見到一個希臘和波斯激烈戰鬥的海灣,我前前後後看了很久,又知道更激烈的戰鬥發生在馬拉鬆。希波戰爭是希臘人的驕傲,他們又擅長寫作,不知有多少曆史書和文藝作品表現過這個題材。古代波斯人是看不起寫作的,認為那是少數女人的娛樂,男人的正經事是習武和打獵。結果,希臘人的得意文章就成了曆史定論。其實,波斯人還是很厲害的,居魯士已經建立了羅馬之前最龐大的帝國,而大流士(Darius)則更加雄才大略,向北挺進到伏爾加河流域,向東攻占印度河河穀,最終長途跋涉遠征希臘,才一敗塗地。
波斯政府的行政管理結構很好,後來羅馬曾多方沿襲,但作為一個以打仗為主業的政權,具有巨大權力的軍隊快速腐敗,有不少將領打仗出征時,還帶著一大群妻妾。記得有一場關鍵的戰鬥,希臘隻損失幾百人,而波斯則損失十萬大軍,對比太懸殊了。好在戰勝者亞曆山大比較理智,自己又娶了大流士三世的一個女兒為妻,據說關係融洽。
亞曆山大死後,這兒政局挺亂,公元前三世紀東北部的遊牧民族建立了一個王朝,首領叫阿薩息斯,中國就從這個首領的名字中取音,把這個地方叫做安息。安息王朝持續了四百多年,在公元三世紀被薩珊王朝所取代。薩珊王朝在文明建設上取得極大成就,幾乎奠定了現代伊朗文化的基礎,但在公元七世紀又被阿拉伯人打敗,伊朗進入了伊斯蘭時期。以後又遭遇過突厥、蒙古、帖木兒的進攻,尤其是十三世紀蒙古人的進攻,損失慘重。但是伊朗居然在重重災難中成了伊斯蘭文化的一個重鎮,以獨特而緩慢的步伐走進了近代。
說到伊朗的薩珊王朝在公元七世紀被阿拉伯人打敗的事,就牽涉到我們中國了。中國本來在漢代就與安息產生了密切的聯係,當時的“絲綢之路”,安息是中轉站。到薩珊王朝與阿拉伯人打仗,已是唐代,薩珊王朝曾向唐朝求援,但路途太遠,唐朝一時幫不上忙。薩珊王朝滅亡後,王子卑路斯(Pirouz)繼續求助,唐朝先任命他為“波斯都督府”都督,後任命他為將軍,但他複國無望,病死長安。連他的兒子,唐朝也任命過將軍,但最終也在中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