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別傳》reference_book_ids\":[7051883246560218142,703890353087001703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名重一時並引得文徵明、鄭成功、顧炎武、袁枚、曹寅、翁同龢、章太炎等曆代眾多名流顯貴前來瞻拜的“紅豆山莊”,如今隻剩下一棵紅豆樹了。大樹四周高牆維護,牆門緊鎖。近五百年來,山莊毀了建,建了毀,然而這棵紅豆樹,卻始終森然挺立,繁陰濃重。
誰說“相思”最脆弱、最綿軟、最不可靠?一棵樹撐起了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因一棵樹而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成為古代才子佳人向往的一塊聖土……給人以無限懷想和遐思。隻要有紅豆樹在,山莊的名就在,魂就在。至於樓堂瓦舍、橫街豎巷,遲早還會在紅豆樹下鋪展開來。紅豆山莊從建立的那天起,似乎就秉負了主人的性格和修為,紅豆樹要撐起的還不隻是一個村莊,而是一段重要的曆史文化。
宋末元初,以“古今多少興亡恨,都在聲聲晚寺鍾”等佳句傳世的顧細二,為杭州、上虞一帶的名士,向與書畫大家趙孟頫交厚。忽必烈入主中原,趙官拜翰林學士,遂向元主推薦顧細二,欲招之入朝為官。顧卻堅辭不受,攜老小棄家遠避,行於虞山左側,見水土不錯,便在補溪畔立戶開莊。這才叫“自由”和“清高”,不高興當官,便拉家帶口拔腿就走,走到哪兒覺得風水不錯就安頓下來,開荒種地,晨耕晚讀,補溪岸邊逐漸形成村落。
到明代嘉靖年間,顧家後人又從海南移來兩株紅豆樹,紅豆珍稀,人見人喜,於是便有了“紅豆山莊”的名號。但真正成就了山莊巨大聲名的,是奇冷的崇禎十三年深冬,發生了一件奇事:“豔過六朝,情深班蔡”的奇女子柳如是,一身男裝打扮,青布束發,藍緞儒巾,突然造訪虞山,扣響了錢謙益家冷寂多時的門環。一個有故事的人的到來,讓紅豆山莊也有了故事。而故事就是魅力。她一下子給紅豆樹注入了靈氣,成為天下有情人愛戀的象征物,並見證了一段傳奇姻緣。
在官場屢屢失意並已喪偶的錢謙益,正心神寂寥、滿腹悒鬱,柳如是從天而降,令其大喜過望,感動莫名,遂邀柳在自己的“半野堂”住上一段時間,柳欣然應允。他們一同踏雪賞梅、寒舟垂釣,相處和諧,心神大暢。為答謝柳如是相慰之情,錢謙益親自督工,僅以十天工夫便在紅豆山莊為柳如是特建一樓,依據《金剛經》中“如是我聞”之句,錢謙益將小樓命名“我聞室”,以應合“如是”的名字。柳深為感動,她曆經坎坷,成名後雖結交過諸多風流才子,常有千萬人捧著,但多是逢場作戲,難托終身。倒是這位花甲老者,知疼著熱,有情有趣,反能相知相感,給她一種長久以來便渴望的安適與恬靜。敢作敢為的柳如是幾次露出以身相托之意,而錢謙益一遇到這種場麵總是先感激動容,隨後卻匆匆將話題避開。或是他心存顧慮,兩人年齡懸殊,自己整整大了柳如是三十六歲。且為罪臣,前程無望,豈不牽累了這位風華絕代的才女!或許這正是錢的高明之處,欲擒先縱。但麵對美人的一片癡情,男子的矜拒又能維持多久?何況在他心裏一刻也舍不下她。俗雲:“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紙”。拖到來年夏天,錢謙益決定要將柳如是娶進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