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之“大”——光霧山漫筆(2 / 2)

在這裏,時間之所以像凝固在原始狀態一般,是因為我在光霧山甚至看不到“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痕跡,奇怪這裏鋪天蓋地的原始森林怎麼沒有被砍了去大煉鋼鐵?在盛行毀林造田的時候怎麼沒有被燒掉?是因為它太大了,自衛和再生能力強盛?還是它接近川、甘、陝三省的交彙處,山高林密,路險人稀,才得以幸運地躲過了一場場浩劫?

我曾經讀過一份公開發表的調查報告,報告引用德國環保專家的話說:德國的環保堪稱世界第一,在原生林被徹底毀滅後開始人工生態建設,到處都是整齊劃一、鬱鬱蔥蔥的人造林,看上去很優美。可是在遇到火災、蟲災和酸雨襲擊的時候,就不得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保護,人工林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孩子,要想達到與大自然同等的生態建設能力差之甚遠。單單是人工林和原生林之間就存在著人類現有技術無法逾越的鴻溝,因此美國的生物圈二號實驗失敗了,國際上也公認埃及的阿斯旺大壩是得不償失……

而他們認為,中國的環境就比德國好得多,因為還保存了大片的原生林。和人工林相比,原生林才是“活”的,它具有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具備了適合地貌和氣候的生態係統,包括完整的從初級到頂級的食物鏈,對自然災害自有其適應和恢複的能力。原生林不僅有著森林的全部功能,而且還是寶貴的動植物基因庫。在德國的青山綠水間卻找不出一種能拿得出手、上得了鏡,可以作為國家形象代表的珍稀、瀕危和國家特有物種,所以他們的生態學者非常羨慕中國原生林中的生物多樣性,其中哺乳動物居世界第一,兩棲類動物居世界第二,鳥類居世界第三,高等植物擁有量也位列世界第三。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十二個“巨大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

老實說,我在剛剛讀到這份材料時心裏並不是很踏實,我們真的還有德國人所說的那種原生林嗎?如果有的話在哪兒呢?這次在光霧山見到了四十餘萬畝原始森林,始信德國人所言不虛。我一直以為我們的森林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不然森林覆蓋率何以隻相當於德國的一半?想不到在大山深處竟剩下一些未被毀壞的原生林,在中國誰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大山深處”?說來令人汗顏,我對自己國家的生態狀態竟不如德國人了解的更多。

這就是光霧山告訴我的,為什麼人們稱自然界為“大自然”?大自然“大”在哪裏,什麼樣的自然才稱得上“大”?

人造自然,不是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自然出天姿,天地任自然。

“大”才能“自然”,“自然”才“大”。

二〇〇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