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鵝病的傳播流行
鵝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發生和流行過程,必須具備3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傳染源,指正在患病或隱性感染的帶菌(毒)與帶蟲的鵝,健康帶菌、帶毒或帶蟲者有時也包含非同種動物。傳播途徑,鵝的多數傳染病是由病鵝汙染的飼料、飲水、土壤、空氣、墊料等傳播的,飼養人員、飼養用具、車輛、野獸、老鼠等也可傳播病原。易感動物,鵝對某種疫病缺乏免疫力,病原侵入,就能引起某疫病在鵝群中感染傳播。
2.鵝場的消毒
(1)室內消毒
地麵先清掃幹淨,再用2%熱堿水或20%熱草木灰水均勻灑一遍。牆壁用20%鮮石灰乳兌3%的來蘇兒溶液粉刷一遍。進雛前5~7天,對育雛室整個空間包括墊料、網床和室內有關使用的器具,按每立方米的空間采用福爾馬林25毫升、高錳酸鉀12.5克混合熏蒸12小時,關閉門窗,封閉待用。舊的特別是被疾病汙染過的育雛室要反複消毒2~3次,才能進雛。
(2)室外消毒
要清掃幹淨,整修排水係統並認真消毒。
飼飲器具先用淨水洗刷幹淨,再用菌毒殺、抗毒威、1210、百毒殺等消毒劑按說明規定的稀釋濃度浸泡消毒後備用。工作服、帽、膠鞋等選用上述消毒劑消毒備用。鵝場和鵝舍門口設置消毒池,盛入規定濃度的消毒液備用。
3.鵝場的綜合性防疫
(1)增強鵝群自身抵抗力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引進的雛鵝和種鵝必須來自健康高產的種鵝群。
二是配製日糧要突出多樣性,精、青、粗飼料合理搭配,在滿足能量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滿足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需求,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三是按鵝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通風換氣和飼養密度。
四是觀察鵝的精神狀態、采食量、飲水量及采食行為表現;察看排糞量、形狀、色澤等。
五是垃圾和糞便是主要病原微生物生存的場所,應嚴格防止其汙染飼料、飲水和道路。
(2)搞好防疫和藥物防治
做好防疫消毒,鵝舍始終保持清潔、幹燥,墊草清潔、柔軟、不黴變;加強對疫病的免疫監控和免疫預防,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製訂合理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對鵝群進行免疫接種,增強鵝群的免疫力。經常觀察鵝群,發現病鵝,立即隔離或淘汰。嚴防野獸、老鼠等竄入鵝舍。種鵝免疫後產生的抗體,可通過受精蛋傳遞給雛鵝,提供保護性母源抗體。在飼料和飲水中有針對性地添加藥物,可有效地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和蔓延。防治寄生蟲感染,預防鵝球蟲病的發生,可在飼料中添加驅蟲淨等抗寄生蟲藥。離場的鵝隻均不得再送回場內飼養。妥善做好病鵝、死鵝的處理工作,對患傳染病死亡的鵝隻應該焚燒或深埋,亦可煮沸處理。
4.健康鵝群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