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生態養鵝的技巧與注意事項(2 / 2)

六是飼喂青綠飼料要多樣化,這樣不但可增加適口性,提高鵝的采食量,而且能給鵝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種維生素。

3.全價飼料是鵝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鵝的生長速度快,平均日增重為50克,生長高峰期可達90克。肉鵝生長階段每千克飼料的代謝能需要為12.122兆焦,粗蛋白質需要為15%~20%,注意育肥前期和後期要進行補料。雛鵝前期消化功能差,生長發育迅速,要補飼易消化、營養全麵的全價配合飼料,喂顆粒料效果更好。補飼時要按先精料後青料的順序進行,防止雛鵝挑食青料。隨著鵝日齡的增長,可逐漸增喂青綠飼料,減喂精料。

30天左右就可以停止補飼精料,以飼喂牧草為主。但在出欄前20天左右要補飼精料,使鵝增膘,增加經濟效益。

4.注意補充鈣、磷

鈣、磷含量占鵝體內礦物質總量的65%~70%,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並且參與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活動。

育肥鵝生長後期主要以青綠飼料為主,容易造成缺鈣。病鵝表現為腿部麻痹、癱瘓。因此,要注意給鵝補充礦物質飼料,飼喂骨粉、貝殼粉、磷酸鈣等。鈣磷比例要保持1.3:1。同時供給足夠的維生素D,促進鵝對鈣、磷的吸收。

5.科學利用鵝的生長曲線,適時上市

鵝的絕對生長高峰期是5~7周齡,相對增重速率隨著日齡的增加而下降。

42日齡後,鵝全身的片羽和兩翅的主翼羽迅速生長;到56日齡時,鵝的外觀呈現出成年鵝的體形,但增重緩慢,飼料的消耗量大幅度增長;60日齡後,鵝的生長速度進一步降低,甚至接近於停止。遵循這一規律,應在鵝生長發育的旺盛期給予營養全麵而充足的飼料和牧草,充分發揮其生長潛能;在鵝60日齡前後、生長速度大幅下降之前上市,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6.做好疾病防治是飼養成敗的基本保證

隨著規模飼養的發展,鵝的一些常見病的危害性也逐漸增強,如大腸杆菌病、禽流感等,而一些新的疾病也來勢凶猛,如鵝疫、鵝副粘病毒病等。所以,必須建立鵝的無特定病菌生產區,嚴格控製疫病的發生。

另外還要加強檢疫,參照國際鵝產品檢疫標準建立健全我國的鵝產品檢疫標準,為鵝產品出口做基礎工作。其中有兩個重要的環節易被忽視:一是在鵝群健康的情況下定期進行環境和帶鵝消毒。二是加強對寄生蟲病的防治。寄生蟲病雖然發生緩慢,但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不亞於傳染病,定期驅蟲至關重要,特別是采食水生飼料和常在不流動水塘、河溝中活動的鵝群更要及時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