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伴隨一生的好詩·好文·好典(蓮花卷)》(1)(1 / 3)

《蘇幕遮》reference_book_ids\":[6919742425858575368]}],\"18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8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一斛珠》reference_book_ids\":[6922031858096016392]}],\"6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8,\"start_container_index\":6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42},\"quote_content\":\"《李太白集》reference_book_ids\":[7077847584684919845]}],\"1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8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永遇樂》reference_book_ids\":[7215228027897121831]}],\"18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8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浣溪沙》reference_book_ids\":[71956271499051039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題解】

終南山即秦嶺,又名終南山或南山。西起今甘肅省天水市,東至今河南省陝縣。詩從它的主峰太乙著筆,但總攬全山,寫出了它雄偉磅礴的氣勢。

【字解】

1.太乙:終南山主峰,位於今陝西省武功縣境。天都:指唐都長安。

2.隅:靠近的地方。終南山脈並不到海邊,這裏喻言山脈極長。

3.靄(aǐ):雲氣。

4.分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一一對應起來,稱為分野。

5.樵夫:砍柴人。

【詩解】

巍峨高聳的太乙山靠近長安,綿延的山脈好似一直連到海邊,(剛剛白雲分飄),回頭一望,白雲便合攏了。輕霧繚繞,進入其中卻又看不見(霧氣)。高峰的兩側連分野都不同,(山脈中)陰晴各不相同。想找個人家投宿一夜,(身邊無人跡),隻能隔著小河問河對麵的砍柴人(那裏可以投宿)。

【賞析】

這首寫山景的詩與韋應物寫平原曠野的《滁州西澗》意境相同,寫意近似,被譽為唐詩中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作者寫山,首先極言其高聳綿長,似乎都連到了遙遠的大海。又用白雲、青霧、陰晴渲染山脈幽深,連白雲都瞬間分合,遠看青霧一片,走進卻感受不到在霧中,連陰晴都因高山分隔,呈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景。最後,用“隔水問樵夫”彰顯山中的空曠和山勢的起伏。試想,山中雲霧繚繞、陰晴不定、罕見人煙。作者欲找人家投宿,身邊卻見不到他人,隻能隔著湍急的山間河流,大聲向對岸若隱若現的砍柴人問詢。這是一幅多麼形象的山中幽境。作者拋棄他人常用的遠觀寫山的方法,將自己置身山中,寫自己親眼見到的山中雲霧波起,山高水深,仿佛將讀者也領入其中,親自體驗山勢的險峻和山景的幽深,實為寫山詩作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王維(699-761),字摩詰,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開元九年(721)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晚年隱居輞川,信奉禪理。其藝術修養深厚,是傑出的畫家,又擅長音樂。其詩作善於運用自然而精練、準確、富有特征的語言,完美鮮明的形象,淡穆幽遠的意境,描繪自然景物,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宗師。蘇軾在《題藍田煙雨畫》中對其的評價尤為貼切:“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其擅長各種詩體,其中以五言詩、絕句成就最高。傳有《王右丞集》。

【作者小趣】

作詩救民女

有一天,寧王府彩燈高掛,樂聲悠揚,正準備大擺筵席。在內室裏,寧王對坐在身邊的一位美貌女子說:“你進王府已經一年了,我今天特地為你大擺酒席,請賓客們來慶賀一番,你高興嗎?”這女子一臉憂傷,聽了寧王的話,不僅沒高興的表示,反而禁不住撲簌簌掉下眼淚。

原來,這女子是一年前被寧王搶進王府的民女,她的丈夫靠做燒餅養家糊口。寧王見她如此悲傷,為了討她歡心,當即下令叫民女的前夫前來赴宴。過了一會兒,民女的前夫戰戰兢兢地來了。寧王自以為把她的前夫叫來赴宴,表明了自己的大度。於是,他笑容滿麵地請在座的文人雅士作詩助興。

詩人王維對寧王的行為十分氣憤,當場吟出四句詩《息夫人》:

莫以一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是借古代的一則故事來諷刺寧王。古代楚王滅了息國,並霸占了息夫人。而息夫人整日對花流淚,至死不理楚王。滿座賓客聽了王維的詩都連稱:“好詩!好詩!”隻有寧王臉上火辣辣的。這時他才明白,搶人容易,而要得人心實在是很難很難啊!於是,他無可奈何地叫民女的前夫把民女領了回去。

【相關鏈接】 王維畫作《輞川圖》(即《藍田煙雨圖》)局部(臨)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字解】

1. 雞黍(shǔ):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黍:黃米。具:備辦。

2. 合:指圍攏。

3. 郭:城郭。

4. 軒:窗的別稱。場:打穀的場地。圃(pǔ):種植蔬菜和花卉的園地。

5.話桑麻:閑談農作之事。

6.重陽日:即重陽節。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所以稱九月九日為重陽。

7.就:湊近。古代風俗,重陽節要賞菊。

【詩解】

老友備辦了豐富的農家飯菜,邀請我到農家中做客。綠樹環繞在村莊四周,遠處的青山在城郭處斜臥。打開窗戶麵對著穀場菜園,端起酒杯閑談農作之事。等到重陽節那天,我還到這裏來賞菊花。

【賞析】

淳樸自然,清新幽遠,是孟浩然五言律詩的顯著風格。這首《過故人莊》是其這種風格的代表之作。讀此詩,我們的感覺是一位不久前到農莊做客的朋友繪聲繪色地向我們描述做客的過程和感受:村莊被綠樹環繞,遠山在村外靜臥,桌上是豐盛的農家菜,窗外是村民勞作的場地,與老友把酒閑談農家諸事。心中自然十分舒暢、興奮。暗自決定,過重陽節時,還到這優美村落裏賞菊花,與老友暢飲歡談。

讀此詩,我們絲毫感覺不到作者為作詩而遣詞造句,仿佛作者是脫口而出,極盡自然。讀此詩,我們不禁也會受到感染,從內心渴望有朝一日也丟掉身邊的俗務,也到如作者所描述的村落裏,與相熟的人把酒言歡,以此洗滌心中的俗念。這首詩所描述的做客場景、優美村落,仿佛幫我們尋找到了一塊心靈淨土,使我們對淨土上生活的人們無比羨慕。從而通過閱讀,得到了一次無比暢悅的心靈旅行。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早年隱居鹿門山(今湖北省襄陽縣東南),曾遊曆東南各地,年四十入長安,應進士不舉,失意而歸,是唐代詩人中少見的布衣終身者。

其詩多寫隱逸生活和山水田園景物。風格洗練淡逸、意境清遠自然,李白和杜甫對其都很推崇。傳有《孟浩然集》四卷。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題解】

宣州:今安徽省宣州縣。謝眺樓: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州太守時所建。校書:秘書省校書郎的簡稱。雲:指李雲。此人當為作者族叔。故作者稱之為“叔雲”。此詩為作者為李雲赴京為官送行時登謝眺樓後所作。

【字解】

酣:盡情暢飲。蓬萊:傳說中的海上神山。相傳仙府珍貴典籍收藏於此。這裏借指唐代的秘書省。建安骨:指漢獻帝建安年間,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詩歌。因風格沉雄剛勁,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南朝另一詩人謝靈運被稱為“大謝”)。清發:清新秀逸,指謝眺的詩風。覽:同“攬”。散發:披頭散發,指不受拘束。

【詩解】

離我而去的昨日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日使我有許多煩憂。萬裏長風送走南歸的秋雁,麵對眼前的景色我們可以盡情暢飲在高樓。你(我)富有文采的文章具有建安風骨般的特色,其中還像謝眺的詩那樣清新秀逸。我倆都懷著豪邁壯闊的心情欲奔放騰飛,想上九天摘取那輪皎潔的明月。抽出刀來想斬斷流水卻使水更加奔流,舉起杯來想借酒消愁卻使愁更愁。人生在世如此的不如意,不如今後披發高歌,乘坐小舟在江湖上自由漂流。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流放安徽期間送別赴京為官的族叔時所作。自己遭貶流離,族叔卻赴京為官,這樣的背景下,作者自然心緒難平,以一種憂傷、孤憤的情緒寫就此詩。故開篇便歎息自己昨日的處境和今日的憂愁。由此,在開懷暢飲時,不禁借讚許李雲的詩文,感歎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不被器重,得不到發揮。索性直抒胸臆,表達自己要在無拘束的世界裏自由行走的豪逸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