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reference_book_ids\":[7137773282220051496]}],\"3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3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登幽州台歌》reference_book_ids\":[71377732822200514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典故典範
Allusion
當我們
迷失於生活的亂象
不必慌張
因為先哲們在遙遠的過去
早已留下撥亂反正的錦囊
因詩獲得薦舉的王維
唐代詩人王維多才多藝,不僅能詩善畫,而且彈得一手好琵琶。岐王愛好音樂,非常喜歡聽王維彈奏的曲子。
開元十九年(731),王維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來到京城,岐王久仰大名,特地找到他,悄悄地對他說:“聽說皇上的九公主過幾天要在宮裏設宴,這對你可是個機會啊!到時你挑幾首好詩帶在身邊,然後裝扮成宮廷樂師。到時我領你去碰碰運氣。”機會千載難逢,如果能得到公主賞識,並由她薦舉,何愁當不成狀元?
王維回到客棧以後,趕抄了幾首自己的詩作,又精心趕作了一首新的琵琶曲。
公主設宴的這天傍晚,王維喬裝成宮廷樂師,手抱著琵琶,懷揣著詩卷,隨岐王來到宮裏。
宴會開始以後,幾位有名的藝人先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戲。輪到王維獨奏了,一曲《鬱輪袍》,彈奏得如行雲流水一般,使在座的賓客都聽得如癡如醉。公主高興地對岐王道:“這位新來的樂師,真是一個奇才!”岐王哈哈笑著說:“其實他並不是宮裏的樂師啊!”王維不失時機地向公主呈上詩卷。公主一首一首地讀著,當她讀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竟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詩意:獨自離家在外鄉作客的客人,每到佳節時便格外思念親人。遠在他鄉也想到兄弟們會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登高,人人頭插避邪的茱萸枝,可惜唯獨少了我一個人。)
這首詩抒發了遊子在異鄉懷念親人的感情,公主的心一下子被打動了。
後來,公主知道王維將要應舉,就極力向負責考試的官員薦舉,還鄭重地對他們說:“如果王維能做狀元,這實在是朝廷的榮耀啊!”在唐朝,薦舉甚至比成績更重要。王維因詩得到公主薦舉,自己又具備中舉的才智,順理成章地在這一年中了進士,後來官至尚書右丞。
摔琴揚名的陳子昂
唐朝睿宗年間,陳子昂告別親人,千裏迢迢趕赴京師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來到長安他才知道要想考狀元,光憑出色的文章是不夠的,還要有很高的名望才行,隻有這樣,京城的達官貴人、文人名士才會搶著推舉你。
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他隻得去拜訪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達官貴人、文人名士。可是這些人根本看不起這位遠方來的書生,更談不上為他推舉了。
這天,一籌莫展的陳子昂在京城的街道上散步,突然看到前麵圍著不少人,便好奇的走上前去,隻見一個須發全白的老人手舉一把古琴,高聲叫賣:“傳世寶琴,識貨的快來買呀!”圍觀的人有的問這把琴的來由,有的問價錢,老人沒有理會,隻是彈撥那古琴,一曲彈後,老人說:“劍為英雄膽,琴為雅士心。今日要將此琴賣給知音。”有人問老人此琴賣多少錢,老人幹幹脆脆一句話:“五百兩銀子不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