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伴隨一生的好詩·好文·好典(荷花卷) 》(13)(2 / 2)

啊,真正的旅行欲望不是別的,它無異於這樣的危險欲望:無畏地思索,徹底讓世界翻過來,對所有事情、所有人都能作出回答。它靠計劃、靠書本不會得到滿足,它要求的東西更多,它要求付出更大代價。滿足它是需要嘔心瀝血的。

燥熱的西風掠過深色湖水,吹過我窗前。它沒有目的,沒有目標,然而卻帶著激情呼嘯而過。它不斷消耗自己,它不能抑製,無法滿足。真正的旅行欲望,任何認識與經曆都滿足不了的求知欲望和體驗欲望,亦是如此不能抑製,無法滿足。這種欲望遠比我們強大,遠比任何鎖鏈堅實。它控製了誰,它就想一再要求誰作出犧牲。不是有人瘋狂追逐金錢,追逐女人喜歡,追逐達官貴人寵信,竟然發展到敢冒最大風險和不惜自我毀滅的地步嗎?現在,我們懷有旅行欲望的人,追求的是:了解和親眼看看母親大地,和她融為一體,全部擁有和徹底奉獻無法擁有、無法追求、隻能幻想、隻能渴望的東西。也許我們的這種追求和激情,與賭徒、奸商、唐璜①式人物以及到處鑽營者的追求沒有多大區別和好不了多少。但是,麵對黃昏,我覺得我們的追求較之他們的追求更美好,更有價值。每當大地呼喚我們,每當回歸之路招呼我們漫遊者回家,每當床榻示意我們不知疲倦的人休息,我總覺得,一天的結束絕對不意味著告別和畏懼屈從,而是讓人懷著感激之情,貪婪地品味最深最深的體驗。我們對大地無處不感到好奇:南美洲,未發現的南海海灣,地球的南北極,還有風,江河,閃電,山崩——然而,我們對死,對最後和最勇敢地經曆的死,更是感到無限好奇,因為我們知道,在所有的認識與經曆中,唯獨我們樂意為之奉獻出生命的認識和經曆才能是理應獲得和令人滿意的。

【注釋】

①唐璜:原為西歐傳說中的虛構人物,後為著名的文學形象,浪蕩子的象征,先後出現在莫紮特的歌劇和莫裏哀、梅裏美、拜倫、蕭伯納等的作品裏。

【賞析】

這篇散文從平靜的書齋生活寫起,由一幅地圖,掀起作者心中對接近自然的強烈衝動。讀者從中不難看出作家不滿足於按部就班、追名逐利的生活,渴望追求更美好、更有價值的生活,不惜為新生活犧牲個人一切的可貴精神。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赫爾曼·黑塞(1877—1926),德國作家,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方法,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代表作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