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典故·軼事(4)(2 / 3)

蘇武的旄節即“蘇武節”,亦作“蘇卿節”、“蘇生節”。後以“蘇武節”為讚美忠貞節操之典。

006一字師

我國古代有很多一字為師的故事。

五代之時,李相讀《春秋》,誤將“叔孫偌”的“偌”字讀錯,被在一旁的小吏聽到,婉轉地糾正了過來,李相因此尊小吏為“一字師”。

唐代末年,有個叫齊已的和尚作了一首題為《早梅》的詩,中有“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句。詩人鄭穀看了,指出既是早梅,不應是數枝同開,應改為“一枝開”。齊己聽後,欽佩不已,尊鄭穀為“一字師”。

另有宋代楊萬裏在館中與人閑談,一時誤將晉代幹寶說成“於寶”,一名官吏立即糾正了他,也被楊萬裏奉為“一字師”。

後來,人們便以“一字師”來形容人的謙虛好學。

007長樂老

《新五代史·馮道傳》載,五代時,政權變迭頻繁,馮唐卻曆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契丹五朝,且均擔任宰相要職。

為此,馮唐自己也頗為得意,嚐為自己寫傳,自號“長樂老”。後來,即專以“長樂老“代指不顧名節長保官位的人。

008溫柔鄉

趙飛燕將妹妹趙合德進獻給漢成帝,漢成帝十分高興,用手撫摸合德的肌膚,沒有一個地方不光滑細膩,稱之為“溫柔鄉”。

漢成帝說:“我將終老在這個溫柔鄉裏,不能仿效漢武帝去白雲鄉求仙了。”

009解語花

秋季的八月,長安太掖池中數枝千葉白蓮競相開放,唐明皇於是與皇宮貴戚們在那兒設宴賞花。

左右的人都不停地讚歎羨慕,唐明皇指著楊貴妃對左右的人說:“這些蓮花雖然漂亮,也比不上我這解語花(會說話的花)啊!”

010逐客令

指趕走客人的言辭或行為。典出《史記·李斯列傳》。

秦國大臣勸秦始皇下令驅逐在秦做官的外國人。楚人李斯在秦做客卿,也在被驅逐之列。李斯寫出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慷慨陳詞,反對逐客。

秦始皇被李斯說服,廢除了逐客令,並恢複了李斯的官職。

011董狐筆

“董狐筆”現在用來比喻用作直書不諱。出自《左傳·宣公二年》。

春秋時期.晉靈公昏庸無道,聽信讒言,陷害大臣趙盾,趙盾被迫逃亡。後來趙穿殺死了晉靈公,趙盾登上相位。

當時的太史董狐寫道:“秋七月,趙盾弑其君。”

趙盾質問董狐道:“誰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殺的,你們這些史官怎麼讓我承擔罪名呢?”

董狐回答道:“你身居相位,曾經逃亡而沒有走出國境,回來後又不懲辦凶手,這不是你的責任,又是誰的責任呢?”

孔子評論這件事時說,董狐沒有錯,他據法直書而不加隱諱,是一位好史官。

012許由洗耳

許由:先秦時期的高潔之士。許由洗耳,現多指隱逸之士安貧樂道,誌向高潔。此典出自東漢蔡邕《琴操》:

相傳,堯時,許由隱居箕山,堯準備將天下讓給他,並命人把這消息告訴他。許由聽後,跑到山腳下的潁水邊,捧起水,把耳朵洗了一遍又一遍。

堯帝見此情景,甚是不解。

許由先生於是高聲說:“剛才你那番話玷汙了我的耳朵,所以我用水洗幹淨。”

許久,堯帝一句話也不說,最後他似乎終於明白了許由先生的內心的感受,說了一句“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來打擾老弟你了”,然後就離開了萁山。堯帝說到做到,果真這以後再也沒有來騷擾許由。

013張敞畫眉

西漢京兆尹張敞經常在家給妻子畫眉毛,後來別人都知道了,京城裏盛傳張京兆所畫的眉毛樣子嫵媚,有關部門將這件事奏知了漢宣帝,漢宣帝責問張敞。

張敞回答說:“閨房裏的樂趣,夫妻間的隱私,還有遠遠勝過畫眉的哩。”漢宣帝愛惜他的才能,也就沒有再責怪他。

014子路結纓

此典出《左傳·哀公十五年》:說的是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國作官,在一次戰鬥中子路的帽帶被擊斷。由於儒家的冠文化影響,子路停止戰鬥,把擊斷的帽帶結好,說:“君子就算死,也必須把冠戴好。”結果,子路在束冠的過程中被敵人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