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魏顆與秦將杜回作戰,有一老人結草把杜回絆倒,秦軍大敗。魏顆夜夢結草老人說,他就是魏顆所嫁之女的父親,因感魏顆救女之恩,所以結草絆杜回以報答。
又傳說東漢楊寶九歲時,至華陰山,見一黃雀為鴟梟搏擊墜地,便將傷雀帶回家,用黃花喂養。百餘日後,黃雀傷愈飛去。當天夜裏,楊寶夢見黃衣童子對他說:“我是西王母使者,承蒙您搭救我,今贈白環四枚,祝您家子孫清白,四代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亦作“結草之報”、“結草”。
037杵臼之交
漢儒生公沙穆到京城遊學,因資糧匱乏,就變裝受雇為吳佑舂米。吳佑跟他交談,發現他很有才能,二人就定交於杵臼之間。
後以“杵臼之交”指不計身份貴賤的友誼。
038解衣推食
漢高祖劉邦器重韓信,授予他上將軍印,並脫下自己衣服給他穿,將好菜好飯讓給他吃。亦省作“解推”。
後以“解衣推食”形容對人的深切關懷和幫助。
039皮裏陽秋
本作“皮裏春秋”。皮裏,指肚子裏,內心。春秋,指著名的史書《春秋》,相傳為孔子編定,對曆史人物和事件寄寓褒貶,但並不直言,讀起來耐人尋味。
這個典故是指口頭上不作評論,心裏卻有所褒貶。晉簡文帝(司馬昱))鄭後名阿春,避諱“春”字,遂改稱“皮裏陽秋”。
040馬齒徒增
比喻人的年齡增長而無所成就。典出《左傳·僖公二年》。
春秋時,晉國用荀息計,以良馬與璧玉為禮品,取得虞國的同意,讓晉國借道滅了虢國。五年後,晉國又滅了虞國,苟息手持璧玉說:“璧玉沒變,而馬齒加長矣。”
041斷袖之癖
指帝王貴人喜愛男寵(古稱男子同性戀為“男寵”)。典出《漢書·佞幸傳·董賢》。
西漢的董賢長得很秀美,深得漢哀帝寵愛。兩人形影不離,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來,衣袖被董賢壓住,他怕驚醒董賢,於是用刀將袖子割斷,可見其愛戀之深。
042五日京兆
京兆,即京兆尹,京都行政長官。指官吏任職時間短。典出《漢書·張敞傳》。
漢京兆尹張敞,因與已被治罪的大臣關係密切被迫離職。離職前,他派手下捕盜官絮舜去辦事,絮舜認為他即將離職,不肯按他的指示辦事,對人說:“他不過是五日京兆罷了,還能過問什麼事情?”
張敞得知,將他逮捕下獄。
043風馬牛不相及
馬子春嚐撐舟入剡,訪其友人牛舜初。渡曹娥江,遇逆風,舟不得前,停了一天一夜。等到了剡地,不巧牛舜初因訪友已於前一天外出,遂未得相見。
馬子春歸,對他的夫人說:“此真所謂風馬牛不相及也。”
此借成語“別解”。“風馬牛不相及”,語出《左傳·僖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風:牲畜公母相追逐;及:碰頭。兩方距離很遠,馬、牛發情追逐也不會碰到。
馬子春借此說“因逆風阻遏,誤了舟行,使我馬某與牛舜初未得相見。”可謂風趣之極。
044不為五鬥米折腰
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在做彭澤縣令時,一次,郡裏派督郵到縣裏來,他手下的差吏告訴他,應該整理一下衣冠再去參見。
陶淵明說:“我不能為了五鬥米,折腰事此等鄉裏小兒!”於是解下官印,離開了。
045盛名之下無虛士
隋朝詩人薛道衡有一次出訪陳國,寫了一首《人日》詩說:“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南方人聽到這兩句後,嗤笑說:“這是什麼話啊?真不明白別人怎麼會說這小子會寫詩?”
等到念到後二句“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時,都驚喜地說:“盛名之下本來就不會有徒有虛名的人。”
046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人陳蕃15歲時,其居室汙穢不堪,甚是髒亂。有一天,陳蕃父親的朋友薛勤來訪,見此情景,就問他:“為什麼有客人來時,也不將屋子打掃打掃?”陳蕃回答:“大丈夫應當掃除天下,小小一間居室用不著打掃?”薛勤馬上反駁道:“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呢?”
現在則常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明做大事、成大業需從小事做起,反駁此典中陳蕃因大放小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