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太太屬於非正常死亡了,徐庶也就在曹老板手下幹事兒了。可是他什麼也不幹,也就是說,徐庶幹拿工資,白領獎金,就是不幹活兒。書讀到這裏,往往就很奇怪,曹操這是過什麼癮呢?你曹老板再有錢,企業利潤再高,也不能養閑人啊。這種人,你幹嗎不辭掉呢?嘿嘿,還別說,人家曹老板就是有氣度,你徐庶不是不幹活兒嗎,好啊,那你就待著吧,反正我也說出去了,徐庶這個高級人才現在就在我這裏打工呢。明白了,曹老板要的是廣告效應啊。
按說,也就沒徐庶什麼事兒了,他大概這輩子就想在曹操這裏混退休金了。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就是說,徐庶自從到曹操這裏上班之後,什麼建議啊表揚啊,一概不說,他就是一個心眼兒混吃混喝了。是啊,如果不是赤壁大戰這一出,徐庶真還沒準兒在曹操這兒養老了呢。
赤壁大戰開始了,徐庶可看出問題來了,黃蓋詐降,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也要借東風了,看樣子,這曹操要玩完了。如此說,徐庶在曹操這裏的養老金就成問題了。現在也一樣,社會保險沒有建立健全的時候,企業的利潤就是職工的救命稻草啊。我快走吧。他跟龐統一商量,就溜之乎也了。徐庶在《三國演義》裏的情節,到此也就結束了。
曆史上的徐庶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裏咱們就不說了。咱們現在就是就著小說講道理,讀書讀到這裏,總感覺徐庶這個人缺少職業道德,人品上有些問題。怎麼這麼說呢?您想啊,就算您老徐忠於您的舊主子劉備,可是您畢竟在曹老板這裏開了好多年的工資了。你那工資是白拿的啊?那就是企業的利潤啊!現在企業馬上就要麵臨重大危險,或者說,趕上寸勁兒都可能倒閉了,你徐庶還是一言不發,你像話嗎?說句沒水平的話,你徐庶就應該把這幾年,吃曹老板的、喝曹老板的、住曹老板的都吐出來!
講個現代的故事吧,有幾位知識分子跟徐庶也差不多。說是東北一家企業,十幾年前成立,日子還算好過,利潤也算出色。去年準備上馬一套進口設備,其實,這個決策是錯誤的。老板召開會議,認真商討,反複論證,可是與會的幾個技術人員就是不肯吭氣。用他們後來的話說,他們早就看出企業不行了。結果呢,老板就真的立項了,大筆的資金都投進去了。首先有兩個技術人員,姑且叫張三與李四吧。兩個人一商量,咱們快走吧,他們就真走了。老板還戀戀不舍呢:“你看,這馬上就要上新項目了,你們二位就要跳槽了,好吧,我也留不住你們了,您二位就走吧。”他們前腳走,後腳這個企業就不行了。報紙采訪的時候,張三為李四說的那番話才氣人呢,張三幸災樂禍地說:“唉,其實我是早看出來了,這個決策是錯誤的嘛。”李四說得更解氣:“讓他鬧吧,他以為自己是企業精英呢,我早知道他有這倒黴的結果。”這叫什麼人啊?這個企業老板對他們真算是不錯了,可就是沒有換來他們的一點兒真情實感。他們是不是有點兒太“徐庶”了呢?這不成了吃誰恨誰了嗎?
知識分子從來都應該講操守的。也就是說,你不能白吃人家的幹飯和窩窩頭。說句泄氣的話,從古至今,中國知識分子就沒少幹白拿工資不幹活兒這種丟人敗興的事兒。其實,你徐庶就應該跟曹操直說:“曹先生,我真是不能給您出主意了,我是劉備的人。您不讓我走,我可什麼也幹不了啊。”不,他還不說這個話,大概他覺得曹操這裏工資級別都不錯,能賴一天就算一天啊。
徐庶先生啊,人品含量不高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