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選股煉金術——給你一雙“火眼金睛”(4)(1 / 3)

選股配置要合理

眾所周知,股民在尋找明星股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風險。每個投資者都希望最大化地規避風險,而規避分散風險的一般策略是分散投資,即“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具體的策略運用有以下幾個方麵。

1. 購買不同行業的股票

不同行業的公司因受經濟、政策以及其他方麵種種因素作用和影響的程度及後果不同,因而它們的經營業績及受之影響的股票市價也不一樣。購買不同行業的股票便可分散因受行業因素影響而帶來的投資風險。

2. 購買不同公司的股票

公司業績優良,分派紅利豐厚,其股票的市場價格就會有良好的表現,投資者獲取市場差價的機會就多,所獲收益也就越多。但是,如果公司經營不善甚至虧損或破產,就必然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當投資者無法保證自己所購股票的公司業績優良、分派紅利豐厚時,分散風險的辦法就是多購買幾家公司的股票,以達到一家虧損其餘補償的效果,從而使總體風險降低。

3. 在不同的股市循環周期和經濟運行周期內購買股票

股市循環周期即牛市和熊市的交替出現,它與經濟周期有密切的關聯性,但有時又不完全一致。在兩個不同周期內的不同階段購買股票,有利於分散受周期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投資風險。

4. 購買不同種類的股票

購買不同種類的股票,有利於在不同股票之間謀求較小的風險和較大的收益。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分散投資要量力而行,因為分散風險是有限度的,過分分散投資,在損失收益的同時也未必能使風險消解掉,因為投資的分散與風險的分散並非總是成正比,投資分散到一定程度,繼續分散對分散風險的作用就微乎其微;而且,過分分散的投資,會增加投資管理的困難和分析研究的工作量,如果管理不善,顧此失彼,還可能增大投資風險。因此,分散投資必須量力而行。

5. 購買不同區域和不同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

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股票價格不僅會受到宏觀即全國乃至全球政治經濟氣候的影響,還會受到各個地理區域的基礎因素的影響;同時,由於不同證券交易所在運作及形象等方麵的差異,相同業績的股票在不同交易所的價格表現會有所不同。

因此,要將風險降至最低程度,就有必要對不同地域的公司進行投資和在不同的交易所進行操作。

6. 均衡持有保守型股票和進取型股票

保守型股票比較穩健但收益往往偏低,進取型股票的收益較大但風險也高。維持這兩種性質股票的均衡性,既可降低投資的總體風險,又有機會謀求較多的收益。

選股要適應市場變化

股民在投資明星股時要“靈活多變”,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1. 上漲

股市上漲期雖然滿盤飄紅,但各個股之間的漲幅都有很大差異。在一輪上漲行情中,那些熱門股、績優股的漲幅往往強於大盤。

2. 中長線

中長線投資,應選擇那些具有成長性且無政策性風險的股票。如滬市的公共事業股。此類行業為經濟建設的“瓶頸”,是國家重點扶持項目,“傾斜政策”將使其長期受惠,因而這類股票應是中長線投資者的首選對象。

3. 短線

短線投資以跑差價為主,則可選擇那些上下振幅大、彈性好的熱門股來操作。這類股一般具有兩重性:一是業績較差,回報較低,這就決定了它們在下跌時跌幅深於大盤;二是由於其行業、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它們在漲勢中漲幅超過大盤,升漲之快實為罕見。振動這麼強烈的股票,差價可觀,自然是短線客眼中的“財神”了。

4. 小資金

對於散戶來說,由於資金少,不能大進大出,應以薄利多銷為主,其操作對象應以低價股與基金為主。尤其是基金,由於其價位低和手續費成本低而受到中小散戶們的青睞。低價位股中要選擇那些盤子較小、股性較活的個股。

5. 大資金

若資金較大,可選擇那些盤子適中、成交量大、流通性好的個股來操作。盤子小、流通性差的個股易進難出,很不方便。“適者生存”,選股也是同理。選對股者招財進寶,選錯股者破財丟錢。市場千變萬化,墨守成規是沒有出路的。

選股多選活躍股

股性活躍的品種往往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但是,股票的活躍度並不能完全證明這個股票就是明星股。因為,一般而言,不僅建倉初期的股票活躍度高,在主力出貨階段的個股也往往表現出明顯的活躍度,如盤中股價大起大落、成交量異常放大等。投資者關鍵要識別個股是處於建倉初期的活躍股,還是處於主力出貨階段的活躍股。具體如何識別有投資價值的活躍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 每日振幅

投資者可以將個股的每日振幅作為衡量股票活躍度的首要標準。當某隻個股的日振幅接近或超過10%時,我們就認定該股為目標股票,即活躍股。但這隻是初選條件,還需要關注其他兩個條件。

2. 短線指標

個股的隨機指標KDJ中的D值要小於20,移動成本分布的獲利盤比例要低於10%。

這個條件是為了確認活躍股是否處於相對曆史低位而設立的。雖然,有些資金鏈斷裂的個股主力一樣會在股價較低時不計成本地出逃,但是,這種現象出現的幾率並不大。較低的股價可以使投資者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風險。

3. 當日漲幅

個股當天的股價絕對漲幅至少要大於3%,同時股價要向上穿越7日移動平均線。

這個條件是為了證明該股的上升行情是否已經啟動而設立的。因為隻有處於上攻過程中的股票,才會給投資者帶來最快速的短線收益。

選股要遠離股評

很多股票投資者在尋找明星股的過程中具有以下幾種弱點:

(1)所掌握的資訊少之又少,即使那些公開的資訊也不能清楚地了解。

(2)分析能力有限,無法對股票的將來走勢進行準確的預測。

這些方麵的不足使投資者沒有信心對股市進行獨立的判斷和預測,於是開始希望外界某種神奇力量能夠給自己指明方向,選到好股。最後,他們把目光集中於股評家。

毋庸置疑,股評家的專業素質和投資賺錢能力的確位列一流水平,遠遠高於普通投資者。問題是有些投資者對股評家產生了某種崇拜的情緒,迷信股評所薦股票和所做的後市預測。不管其觀點對不對,所選股票符不符合自己,也不管當前位置是不是買入的好時機,便盲目欣然買入,到頭來很多時候都是慘敗而歸。這類投資者錯就錯在太迷信股評。其實股評家並非神聖,他們有著下麵幾種致命的弱點:

(1)沒有遠見,急功近利,喜歡追漲。

(2)目光隻集中在強勢股上,對其他股票置之不理。有些股票股價早已漲上了天,莊家隨時有可能出貨,這類股票極不適合一般投資者,但一些股評家照推不誤。

(3)推薦股票往往是一推了之,沒有後續的“售後服務”,而股市時局瞬息萬變,多空轉勢隨時都可能突變。投資者根本無法獲得股評家的及時通告,當初買入的時候也沒搞清楚股評家選股的真實依據,更重要的是股評家沒有預先告訴投資者未來放棄該股票的條件,而投資者自己也沒有主見。這種隻知進、不知出的選股方法是很危險的。

(4)股評家的觀點都是以公開的形式發表,必然會引起莊家的注意,莊家有時便有意利用股評,與股評反身操盤,或同向借勢操盤。

以上種種因素給投資者以警示:萬萬不可迷信股評推薦。

事實上,股評家所推薦股票見報之時,往往不是最佳的買入時機。

選股不聽馬路消息

股票投資者對於各種現象應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各種消息不能閉塞。從事選股的人都有體會,如果能夠事先獲取各種重要信息,在投資大眾尚未知曉之前,首先作出投資決策,往往會因此而先找到明星股並大獲收益。但有時稍有不慎也會步入誤區。

股市是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因此,各種小道消息、預測甚至謠言充斥股市是很正常的。而一般小投資者特別是初當股民者,由於對股市行情沒有太大把握,自然對各種消息特別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貿然作出買進或賣出的投資決策,因此往往吃虧。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各種消息本身具有不確定性。更可怕的是如果市場傳聞是某些人刻意製造的,那麼盲目聽信的人必將成為犧牲品,即使某條消息後來被證明是真實的,也應想到,對於一般的投資大眾而言,這條消息已失去價值。通常一些重大消息對於股市的影響大多在事前形成,而中小投資者卻無法證實其可靠性,等該消息被證實時,即使股市有一定波動,也會很快平靜下來;除非一些突發性的有持久影響的事件,如中央銀行決定大幅度調整利率,利率上升,通貨緊縮、市場遊資減少、股票需求量下降、對股價大勢不利,這時選股者應對投資決策作相應的變動,認真地想一下再動手。

事發突然不需慌

投資者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輪下跌行情跌幅甚巨,且跌期較長,完全具備了技術上超跌反彈的要求,此時猶如一堆幹柴,就缺一顆星星之火,一旦具備條件馬上就會燃成燎原大火,消息麵、基本麵或政策麵一旦促使行情啟動,此時行情的上漲相當猛烈。曆史上“5?19”行情、“6?24”行情都是如此。市場中常會有一些突發的消息,當這些突發消息來臨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明星股是擺在每個投資者麵前的課題。就此我們進行一下分析,當突發消息來臨時,投資者應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四點:

(1)封漲停板單量占流通量百分比大的股優先。

(2)在大盤跌勢後期成交量大、換手率高的個股。

(3)最早放量衝上漲停板之股。

(4)前期跌幅甚大的超跌板塊或個股。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投資者抱著空頭思路不敢追漲,在成交量巨放的情況下,認為放量是行情頭部特征,從而使其錯過了第1天買進的最好時機,而在傳媒和消息一片叫好的情況下在第2天不該買股時買了股票。眾所周知,前期不斷逢低買入的抄底盤在大盤封殺漲停時惜售,而到了第2天這些獲利盤會大量湧出,市場的強勢將大打折扣。

一般來說,在利好消息來臨時,下述個股原則上不能買入:

(1)漲停板時封殺單量偏少的個股需慎重。

(2)全線漲停的情況下,未封殺漲停或下跌的個股絕對不能買。

(3)前期抗跌的莊股慎買。

(4)漲停時間靠後的個股慎買。

當行情已經走強後突發利好消息,則選股就更應謹慎,此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如果確認行情強勢,且決意做短線的話,則應選擇換手率高,並在大盤震蕩下跌時抗跌的強勢股。

(2)應在突發好消息剛被人知道的第一時間買入成交量放大的強勢股。

(3)如果利好消息突然在開盤前廣為公布,則應以先掛高拋售為主。

(4)當開盤後應仔細觀察:大盤高開多少點?個股能否大漲?漲停板的股票比例有多少?盤麵成交量放大多少?等等,以確認市場處於強勢還是弱勢。

如何識別垃圾股

業績既差又無增長前景的股票稱為垃圾股。之所以稱之為垃圾股,就是因為它們像垃圾一樣被投資者所拋棄。識別垃圾股並不難,如果有哪些個股出現如下情況,就可以判斷它是垃圾股:

(1)產品無競爭力,市場份額小。

(2)行業前景不佳。

(3)年淨資產收益率不到5%。

(4)平均每股收益不到0.10元。

垃圾股一般價格較低,所以有很多新股民和一些水平較低的機構也涉足其中,但往往不但不能獲利,而且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慘重。在任何股票市場中,垃圾股都是名聲最壞的也是眾多投資者不願接觸的,因為它們的市場表現正好與績優股相反,“漲時漲得少,跌時跌得快”。下麵這兩個實例可以很明確地說明這一點。

1996年12月2日,由於政策麵的幹預,滬、深股市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大跌,平均跌幅在25%左右,而絕大多數垃圾股都有40%以上的跌幅,而同期的績優股平均跌幅僅在15%左右。在1999年5月19日的上漲行情中,大部分績優股都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上漲了60%~100%,有很多創出新高,而同時垃圾股則原地踏步或略有上升,可想而知,持有垃圾股的股民損失多麼慘重。

但不乏有人說,垃圾股有時上漲的幅度也很驚人,這是為什麼呢?的確,有的時候,如1996年10~12月上旬,垃圾股也雞犬升天,但正如大家有目共睹的,除了真正有盈利增長題材的以外,都是主力莊家非理性的惡性炒作的結果。由於垃圾股價位較低,莊家用相對較少的資金就可以控盤,可以隨心所欲地拉高價位,並散布一些利好傳聞。當投機欲望強的散戶們跟風追進時,莊家背地裏早已一點點出貨了。當貨出得差不多時,股價就會掉下來,最終套住的仍然是散戶。能夠準確判斷莊家動向並及時應對的散戶畢竟是少數,所以對於垃圾股,股民最好敬而遠之。

跟 著 基 金 走

跟隨基金思路選明星股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想要通過這種方法來達到獲益的目的,首先必須了解基金的投資理念、操作思路和個股選擇等。另外,還要研究上市公司的報表和基金的季度報表,進行多方比較得出結論。對於某一行業或板塊的股票,基金為何減持,為何增持?投資者要分析具體的原因,如果僅僅是因為行業景氣暫時低落而減持,那麼就要防止基金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突然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