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篇(5)(2 / 3)

黃金漲,你做多,賺;黃金跌,你做空,也賺!(股票隻有漲才會賺,跌則虧或隻能觀望)。

八、趨勢好

炒黃金在國內才剛剛興起,股票、房地產、外彙等都已經淡漠,黃金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九、保值強

黃金從古至今都是最佳保值產品之一,升值潛力大;特別是通貨膨脹將推進黃金增值。

黃金投資忌快進快出

黃金被比喻為家庭理財的“穩壓器”。黃金與其他信用投資產品不同,它的價值是天然的,而股票、期貨、債券等信用投資產品的價值則是由信用賦予的,具有貶值甚至滅失的風險。在通貨膨脹和災難麵前,黃金就成為一種重要的避險工具。黃金價格通常與多數投資品種呈反向運行,在資產組合中加入適當比例的黃金,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風險,有效抵禦資產大幅縮水,甚至可令資產增值。

不過,風險小同時意味著收益率相對來說也小,但即使回購價格僅僅比買入價每克高1元人民幣,仍然比將錢存在銀行裏要值。據測算,如果每克價差在5至7元人民幣,那麼投資收益就可達到3%~4%左右。

100年前,1盎司黃金在倫敦可以定做一套上等西裝;100年後的今天,在倫敦,1盎司黃金仍然能夠定做一套上等西裝。據悉,在發達國家理財專家推薦的投資組合中,黃金占家庭理財產品的比重通常在5%到20%之間。這充分說明了黃金的保值作用。

對此,投資者所居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安全性高低不同,也是投資黃金比例高低的主要參照係數。在我國,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通常情況下黃金占整個家庭資產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20%。隻有在黃金預期會大漲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提高這個比例。

民間向來有“閑錢買黃金”的說法。因為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很多,如國際政治、經濟、國際彙市、歐美主要國家的利率和貨幣政策、各國央行對黃金儲備的增減、黃金開采成本的升降等等,個人炒金者對黃金價格的短期走勢是較難判斷的。如果以股市裏短線投機的心態和手法來炒作黃金,很可能難如人願。

因此,投資黃金最好是考慮中長期投資,隻要知道當前黃金正處於一個大的上升周期中,即使在相對高位買進,甚至被套,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不過,多數專家認為,介入黃金市場的時機要把握好,最好選擇一個相對低點介入。

在我國,個人黃金投資剛剛放開,黃金投資市場還遠未成熟。當前我國黃金市場尚處培育階段。投資渠道還不完善,投資品種還不夠豐富。國際上普遍采用的黃金指數、黃金基金等投資品種在我國還是空白。與紙黃金相比,實物黃金投資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提現。但是,卻不能對投資者的黃金進行回購。不少投資者認為如不能回購,實金交易風險過大。不能回購仍然是目前實物黃金交易難以全麵發力的瓶頸。

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進行黃金投資時,必須具備足夠的風險意識和必要的心理準備。同時要掌握黃金投資的相關基礎知識,如黃金的交易品種及其優缺點,黃金的定價機製,金價與美元、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關係等,還要掌握黃金投資的一些基本分析手段。

黃金理財的誤區

近期黃金價格屢創新高。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際黃金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的情況不會在短期內改變,而且各種指標長期顯示為對金價的利多影響,黃金的長期走勢依然看好。隨著國際黃金價格的不斷上漲,國內市場的金價也是水漲船高。黃金日益成為投資者的“新寵”,但在最初操作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會走入投資黃金的誤區。

誤區一,“猜頂猜底”。

影響黃金的價格很多,在當前全球通貨膨脹加劇的情況下,黃金的避險功能強化,導致黃金需求增加,金價上揚。由於最低點可遇而不可求,建議在黃金價格相對平穩或走低時再買進。

此外,在進行黃金買賣時,不應片麵看重短期金價,而忽略了金價是處於“大熊”還是“大牛”的趨勢。但從曆史經驗來看,存在季節性黃金需求。由於每年的第三季度末是印度的婚嫁節,市場對於黃金的需求旺盛,因此每年的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黃金價格通常都會走高。

誤區二,頻繁短線操作。

作為非專業的普通投資者,想要通過快進快出的方法來炒金獲利,可能會以失望告終。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在開盤買入或賣出某種貨之後,一見有盈利,就立刻想到平盤收錢。獲利平倉做起來似乎很容易,但是捕捉獲利的時機卻是一門學問。有經驗的投資者,會根據自己對價格走勢的判斷,確定平倉的時間。如果認為市場形勢會進一步朝著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他會耐著性子,明知有利而不賺,任由價格發展,從而使利潤延續。

作為炒黃金的新手,最好考慮中長期投資,隻要知道當前黃金正處於一個大的上升周期中,即使在相對高位買進,甚至被套,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不過,多數專家認為,介入黃金市場的時機要把握好,最好選擇一個相對低點介入。

誤區三,“配置太多”。

黃金屬於中長線的投資工具,投資人要有長期投資收藏的心理準備,不要過多看短期走勢,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在投資過程中,當金價已上漲不少時,投資人對是否應大量購買必須謹慎。雖然黃金具有長期抵禦風險的特征,但相對應的是其投資回報率也較低,黃金投資在個人投資組合中所占比例不宜太高。所以做投資要有投資組合的概念,要根據個人的資產進行配置,以降低風險。

誤區四:大量投資黃金首飾。

對於家庭理財,黃金首飾的投資意義不大。因為黃金飾品都是經過加工的,商家一般在飾品的款式、工藝上已花費了成本,增加了附加值,因此變現損耗較大,保值功能相對減少,尤其不適宜作為家庭理財的主要投資產品。

誤區五:通過非法渠道炒金。

非法渠道炒金因為在操作、管理上極不正規,因此比賭博的風險還要大。曾經有一些投資者因“倫敦金”杠杆交易等非法渠道炒金而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目前我國比較安全的黃金投資渠道:一是商業銀行或黃金公司提供的實物黃金業務;二是商業銀行提供的紙黃金業務;三是上海期貨交易所提供的黃金期貨買賣業務;四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T+D延期交收業務。

第二十九章收藏:愛好賺錢,兩不相誤

盛世收藏,亂世藏金。——收藏界格言

平常時間,最好靜坐,愈少買賣愈好,永遠耐心地等候投資機會的來臨。——羅傑斯

收藏熱逐漸升溫

“自從小虎隊要上春晚的消息一傳出,小虎隊的音碟就開始動銷,以前這種專輯的銷量很少。”杭州音像製品公司負責采購的李小姐介紹,春晚過後,小虎隊專輯成了熱門貨,春節以來的1個多月時間裏,該公司已經補了五六次貨。

不過,小虎隊專輯的熱銷隻是“懷舊消費”的一個縮影。打開淘寶等購物網站就會發現,曾一度消失在人們生活中的懷舊商品又開始在網絡爆發,十幾年前曾經流行過的吃的、用的、穿的,隻要你能回憶到的,幾乎都能買到。

在一家名為“吃在80後”的網店裏,有114種懷舊食品出售:酒心巧克力、水果口味跳跳糖、話梅夾心棒棒糖、麥芽粘牙糖等,每種零食都能喚起溫馨的兒時回憶。有心人發現,這些產品的交易量還真不少,一種麥芽糖,1個月成交120筆;1元一盒的華華丹1個月成交53筆;一種奶寶糖,1個月成交76筆。

收藏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投資途徑。在古代,由於收藏品(包括字畫、珠寶、郵幣卡等收藏品)的高價值,體積小,甚至成為比貨幣更加容易攜帶流動的“濃縮貨幣”。俗話所說的“金銀細軟”中的“細軟”便主要是指古玩珠寶之類的收藏品。末代皇帝溥儀,在窮途末路時就沒有帶多少貨幣,而是僅僅帶了一口皮箱,裏麵裝滿價值連城的古玩珠寶。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家經濟平穩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國民間收藏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形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民間收藏隊伍。從收藏愛好者的構成看,不再局限於知識層,已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年齡層,可以說中國民間收藏活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收藏活動之所以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這與收藏的價值分不開。收藏是資產保值和投資的重要手段。有的收藏愛好者說:“炒股賺的錢隻是枯燥的數字,購藏藝術品卻是既能升值保值,又能怡情養性,陶冶情操。”“覺得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與股票相差無幾的,甚至隻要選擇正確,它更具有一種穩定性。”這種考慮很能代表一些人的想法。

市場經濟賦予了收藏更大的價值。在眾多的投資品種中,有人預測,繼房地產、股票之後,那些極具經濟價值的藝術藏品(如古玩、書畫、觀賞石)是又一大投資項目。而與前兩者相比,這類藏品由於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本身的價值、價格相對穩定,並隨時間的推移、經濟的增長而呈不斷上升之勢,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回報率。在世界各國,都有龐大的藝術品市場和收藏隊伍,並且在不斷成長壯大,即使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頂級古玩藝術品仍在市場的風風雨雨中勝似閑庭信步,屢創佳績。

總之,藏品投資大有前途,而且藏品經營的前景也將更為廣闊。

收藏投資,先刷新觀念

對於初入收藏界的新手而言,首先要培養一個正確的收藏觀念。

一、培養良好的收藏心態

很多人之所以買到假貨,就是因為急功近利。滿懷希望自己能夠走運淘到一件好東西,結果屢屢上當受騙。藝術市場不同於其他市場,更不像股票、基金,今天買進明天賣出就能賺大錢。搞收藏的人,都要有這方麵的興趣,而且要多看書、多看拍賣、多看展覽,多請教,尤其是多看真東西,真的看多了,才能知道什麼是假。

二、把握好收藏時機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新加入到收藏隊伍的人私下抱怨時機錯過,尤其是看到別人早些年以低價買下的藏品,不免連連咋舌,驚羨不已。當看到別人連連買到好的藏品時,又抱怨自己機遇不好。其實,時機每時每刻都在,關鍵是你自己能否抓住。

藏品的收藏價格也是隨著時間在波動。對於一個現代收藏者來說,引入經濟學的投資思考是必要的。怎樣以有限的金錢擁有藏品,並且在有限的時間裏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這是藏家普遍關注的。

三、並非年代越久越值錢

收藏界有這樣一個說法:當時就很值錢的東西,現在仍會很值錢;當時不值錢的東西,現在還是不值錢。也就是說,很多收藏愛好者認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錢,這其實是個誤區。藏品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曆史文化價值、稀罕程度和工藝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盡管有數千年的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製作粗劣,其價值遠遠低於後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漢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銅錢,今天在市麵上不過幾毛錢一枚,而一些現代工藝的翡翠器物,卻能賣到數十萬元。

明清時期,皇帝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製瓷人才到景德鎮,專為皇家燒製瓷器。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不計成本,極為精良,在當時就身價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賣會上,明清官窯瓷器的精品動輒拍出數千萬元的驚人價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較為粗糙、沒有什麼工藝價值,當時也隻賣幾文錢一個,直至數百年後的今天,其收藏價值仍然不高,隻有三五十元一件。

收藏品的價格彈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價格也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有些藏品可能收藏價值並不高,但有人卻出於特殊愛好,或為寄托某種特別的感情,或為了配齊係列藏品中的缺品,卻視其為珍寶,不惜以大價錢購得。

由於各地的收藏氛圍、購買能力不盡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場合的“身價”可能會有很大懸殊。“地區差”因此便成為精明商人的生財之道。例如:某國畫大師的一件作品,多年前在一般小城市的拍賣會上成交價僅1萬元,在大城市則拍出了6萬元,再拿到北京,成交價變成了幾十萬元。

四、藏品未來價值最重要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藏品的存世量越少,價值就越高;存世量越多,價值就越低。這個原則可以作為選擇藏品的參考,但也並非是絕對的。那些發行量很大的紀念郵票、紀念錢幣、紀念章,還有非限量發行的招貼畫等供求量彈性很大的藏品價值也是很高的。

收藏的意義被界定為三點:首先,該藏品是否含有人們所欲知的信息。如果是,那就可能產生較大的需求,就擁有收藏價值。其次,藏品所擁有的潛在價值是否被人們強烈關注,是否具有非凡意義。最後,一旦藏品的特殊意義被發掘,是否市場的供應量也能迅速增加。隻有藏品擁有人們欲知的信息,這種信息又極為重要,而且市場又無法充足供應才有收藏價值,也會有巨大的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