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是指決定領導工作成敗的,三分在於管理他人,七分在於做好自己。正如企業家馮侖所說:“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領導別人。”
巴菲特的投資信條中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他對子女的忠告結集出版時,書名就叫:做你自己。
做人成功決定管人成功。這方麵的研究,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了。研究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領導魅力,與他管理上的成就息息相關。
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charisma”,即“魅力”這一概念。韋伯發現有“魅力”的領導者對下屬具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美國學者豪斯於1977年,研究總結了魅力型領導者的三種個人特征:高度自信、有支配他人的傾向和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
隨後,本尼斯在研究了90名美國最有成就的領導者之後,發現魅力型領導者有四種共同的能力:有遠大目標和理想;明確地對下級講清這種目標和理想,並使之認同;對理想貫徹始終並執著追求;知道自己的力量並善於利用這種力量。
近三十年來,人們越來越認同“魅力型領導”的概念。這一理論不僅在商界和政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也影響了大學的課程設置。包括哈佛、斯坦福、沃頓在內的名校,其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清晰地表述一個極高的目標;向團隊成員傳達高績效的期望,對下屬達到這些目標所具備的能力表現得很有信心,重視下屬的需要;讓學生練習表現出有力、自信和動態的形象,並使用富有魅力的語調,麵對下屬時身體前傾,說話時與對方保持目光接觸……本書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從中國人的實際出發,結合了古今中外的案例,對管理人員的自我修養與魅力提升,給出了具體的指導和建議。
全書結構談不上嚴謹和係統,因為對即將走上管理崗位或者已經肩負管理責任的人來講,教科書式的說教和推演,有些囉嗦和呆板。在我的腦海中,捧起這本書的你是這樣的人:你在為事業打拚的職場上已經走過了很多的路,路過了很多的橋,看過了很多的繁華和艱辛。我想在這本書中,為你提供一杯清茶般的撫慰,讓心靈有所頓悟,讓眼界豁然開朗,然後不畏不懼,你又重新踏上一段少有人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