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盈利術十六:積極參與競爭(3 / 3)

對於較弱勢的連鎖餐廳而言,在進入一個新的地區時,不妨避開和強勢經營者在中心的激烈競爭,而從郊外開始。所以弱勢品牌可以有開店成本較低的優勢,在強勢品牌無法進入的小城鎮或區域,開設較大型的賣場,逐漸發展成為地區領先品牌,然後再逐漸往中心求發展,以在中心開設較小型的賣場,來和強勢品牌競爭。這種和強勢品牌經營者背道而馳的方式,是弱勢品牌開店策略的好注意。

共同經營也是弱勢品牌開店策略的另一種選擇,若能結合餐廳以外的強勢零售經營者共同開店,往往可達到共同帶動集客的效果。但必須注意要找客層接近、營業時間接近、販賣型態接近、產品能互相搭配的業種為最佳。

此外,進入一個新的地區前,必先對這個地區的市場容量仔細評估,衡量該地區最多可以開設幾家連鎖餐廳,如果屬於隻能開一家店的地方,則必須選在最好的店址開店。如果是可以容納多家店,則應在開店之前,進行全麵性整體性的計劃,否則很可能在最好、最中心的地點開設了一家店以後,使得整個地區都無法再開設第2家店。因此,在開店前應對整個地區的商圈分配整體考慮。

296.什麼是價位區隔策略

價格的訂定是一種藝術,雖然基本上有了一定的規則可循,但也並非一成不變。不但是整體平均價格的掌握必須充分考慮,甚或各單項的單點價格也要仔細斟酌。

在產品的價格上和競爭經營者有差異,也是“區隔”的一個重要方式。一般而言,雖然領導經營者在進貨成本上可能占盡便宜,在經濟規模上可能享盡優勢,但一般經營者隻要用心,通常多少也能扳回一些成本競爭優勢。

在價位區隔上,並不一定就是愈便宜愈好,如果是營業規模不大的餐廳采低價位的策略,日久侵蝕到利潤,也是不易存活。所以價位適當即可,最重要的是要能掌握住金字塔尖端的消費者或是產品較特殊的餐飲業。若是格調都不相符,冒然跟進,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

當初麥當勞剛引進時,許多本地經營者一窩風跟進,造成一股龐大的“快餐旋風”。又如餐飲經營者一窩風推出“麻辣小龍蝦,香辣蟹”活動,而後又一窩風推出“水煮魚”,“火鍋自助”、“土雞城”等……,許多人投入其中都血本無歸,可為前車之鑒。

其實,雖然不是業界領導品牌,但隻要能在產品區隔上,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一樣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297.什麼是區位策略

商圈區位對餐廳營運的影響很重要,卻是最難憑經營者自身的努力加以改變的,有些餐廳經營者自認為是“目的地性消費”的餐廳,所以認定無論賣場開在哪裏,隻要讓消費者方便到達,顧客都會專程前來消費,所以店址選擇影響不大。

其實若完全沒有競爭者介入,經營者的想法可能是正確的。不過一旦有競爭經營者加入競逐,而競爭經營者又取得較好的區位,相形之下,自己餐廳的顧客自會不斷流失。尤其是在市場隻能容納一家店的小城鎮或地區情況更是如此。

所以為能對競爭經營者進行“圍堵”,在開店前,必須選擇該地區最適合你餐廳型態的地點開店,但這並不表示是全區最有價值或最熱鬧的地點,完全要看經營餐廳的型態而定。

想要在一個已經有競爭經營者營業的市場開店,在區位的選擇上,更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要選擇較競爭店外露麵大及目標更明顯的地點,以便可以在50到100米之外,就可以清晰看到為佳。所以像是三角地帶、路衝的地點、道路轉彎處靠凹進去的一側、單行道穿越的橫向道路麵向單行道的一麵等等,都是有利的條件。

要選擇較競爭店更具便利性的地方。所謂便利性,包含了停車方便、進出餐廳方便、到達餐廳方便、找尋餐廳店址方便等,凡舉靠公共汽車站牌、捷運出口處、餐廳門口有紅綠燈、斑馬線或行人穿越道,或是單行道的右側上下車較容易,或是行人地下道出口處,都是極具便利性的地方。

開在競爭店的緊鄰,也是一個選擇區位的重要原則。如果競爭店的營業量已達飽和,在這個大前提下,即使自己餐廳的實力不如競爭店,也可以緊鄰競爭店開店。在開店策略中,“跟著第一品牌走”也是重要的定律,但是仍必須要注意前述的大前提。另外,如果自己餐廳的實力超過競爭店,認為有戰勝的把握,那麼也可以開在競爭店的緊鄰,這種做法對競爭對手極具衝擊,但要有十足把握。

要選在較沒有“人為”或“天然”屏障的一側,像是河溝、山丘等都是天然屏障,鐵路、高架橋、圍籬、欄杆甚至超過30米以上的道路,都是人為屏障,這些人為或天然屏障都會影響消費者穿越,所以開店應選擇競爭店沒有屏障的一側。

要選擇較競爭店新的區域,如果競爭店所在的地點,是該區域最佳的地點,這時不妨再研究一下當地有沒有新興起的區域,可避開與競爭店的正麵直接競爭,而且該地區未來也有可能發展成較競爭店更具潛力的區域。

要選在競爭經營者的上遊開店。所謂上遊的方向,如果是市中心區,要選擇在市中心與競爭者之間開店,而不要在競爭店之後開店;如果是在辦公區,早上在靠近住宅區或是大眾運輸車站的一方,就是上遊方,下午則是靠近辦公區的一方是上遊,所以如果是做早餐生意的餐廳,就應選在靠車站的上遊,如果是以晚餐生意為主的,就應選在靠辦公區的上遊方。而住宅區的情況,正好相反。

第三節 銷售競爭

298.餐飲業在競爭中有哪些行銷策略

麵臨激烈的競爭,餐飲業經營要獲得成功,需要在行銷上下很大功夫,掌握以下幾個關鍵:

●產品結構調整與提升毛利貢獻度。

●產品種類與餐廳麵積的評估。

●產品獨特化。

●配置改善與調整。

●建立標準流程。

299.餐飲店在競爭中有哪些促銷手法

●降價。

●組合餐。

●半成品、成品多重包裝。

●特價。

●折價券。

●贈品。

●貴賓卡。

●試吃。

●生活提案。

●掌握區域行銷特性。

●公益廣告、公關形象與媒體運用。

●環保綠化,垃圾分類及減量、回收再利用。

●法令規定的遵循與掌握。

●強化視覺與氣氛技巧。

●策略性調價。

●商品屬性的分類。

●新產品開發與經營。

300.餐飲店在競爭中如何專案行銷企劃

●全方位經營管理與競爭。

●行銷導向、顧客導向、競爭導向。

●提高生產力及合理控製成本、費用。

●內部行銷與員工滿意、顧客滿意、經營滿意。

●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公司定位、政策方針、數據目標明確化。

●確立用“心”經營與“經營\\u003d數據”觀念,並公開宣導及建立共識。

●商圈擴大經營與業務推廣。

●店長負責與店產股份化。

●追求經營安全性、成長性與利益性之穩健。

●提升商品毛利貢獻與商品結構調整及齊全化。

●企業內部改造、組織彈性變革,排除既有模式並追求突破、創新與卓越。

●內、外部資源整合與運用、應用及活用。

●人力資源、管理與內創加盟。

●提高人對生產力及成本、費用之合理控管。

●內部行銷與員工樂意、顧客滿意、經營得意。

●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公司定位、政策方針、數據目標明確化。

●訂進銷退存與盤點稽核係統之循環順暢。

●策略規劃與年度計劃執行。

●經營技術的累積。

●建立製度標準化、操作手冊化、資訊電腦化。

●商圈擴大經營與業務推廣。

●推動責任中心與利潤中心,實施績效評核。

●提升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價值。

●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新技術的研究開發。

●完善員工培訓。

●落實門市營運基礎管理,建立形象與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