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於沒有進過大學校門的丹尼爾來說,要想在這座城市裏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簡直比登天還難,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絕了他的求職請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時,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讓他前往麵試的通知。他興衝衝地前往麵試,但是麵對主考官有關各種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問,他吞吞吐吐一句話也答不出來。說實話,擺在他眼前的許多東西他從未接觸過,有的連名字都叫不出來。
眼看唯一的機會就要消失,在轉身退出主考官辦公室的一刹那,丹尼爾有些不甘心地問:“請問閣下,你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主考官彼特微笑著告訴他:“這很簡單,我們需要能把倉庫裏的商品銷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處,回味著主考官的話,丹尼爾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個地方招聘,其實都是在尋找能夠幫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動出去,去尋找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想,總有一種幫助是他能夠提供的。
不久,在當地一家報紙上,登出了一則頗為奇特的啟事。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謹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擔保,如果你或者貴公司遇到難處,如果你需要得到幫助,而且我也正好有這樣能力給予幫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讓丹尼爾沒有料到的是,這則並不起眼的啟事登出後,他接到了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求助電話和信件。
原本隻想找一份適合自己工作的丹尼爾,這時又有了更有趣的發現:老約翰為自己的花貓咪生下小貓照顧不過來而發愁,而凱茜卻為自己的寶貝女兒吵著要貓咪找不到賣主而著急;北邊的一所小學急需大量鮮奶,而東邊的一處牧場卻奶源過剩……諸如此類的事情,一一呈現在他麵前。
丹尼爾將這些情況整理分類,一一記錄下來,然後毫不保留地告訴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場推廣員的公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幫助的人給他寄來了彙款,以表謝意。
據此,丹尼爾靈機一動,辭了職,注冊了自己的信息公司,業務越做越大,他很快成為紐約最年輕的百萬富翁之一。
在猶太商人看來,生意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幸運從來不主動光顧你,要靠自己去尋找、去爭取。生意經營中,給別人幫助的同時,其實也為自己創造了最好的成功機會。
請記住《塔木德》中的話:幫助的人越多,生意做的越大。
推銷開始於收回賬款
堅持“先收後賣”的原則,先與客戶結清積久款項,再進一步探求顧客的需要,這樣才能順利地進行貨物推銷。
精明的猶太人認為,解決債務問題的關鍵在於對債務人的情況有全盤的了解。
通常債務人包括公民和法人兩種,因法人團體為單個公民所組成,所以其心理狀況一般區別不大,但其境況和心理外在表現卻是不同的。
以下是猶太商人成功收賬的幾個技巧:
(1)要與客戶約好收款及付款的時間。“定期造訪”是經營者順利回收貨款的基本入門功夫。經營者與客戶約定收款時間時,要推己及人。賣主收款時,要選擇顧客與自己雙方都覺得方便和適當的時間。如果一味順著客戶的時間拜訪,容易讓客戶產生“隨波逐流”的不良印象。但也不能強求客戶配合自己的時間而得罪客戶。
(2)收款前應將賬目事先確認。傳統的收款方式,都是由賣方到客戶營業所在地提示有關的債權憑證,供客戶逐筆核對,等客戶確認與其擁有的“副聯”核對無誤後,再簽發票據或點交現金給賣方。這種當麵結款的方式,最大的缺點是對賬時賣方必須陪侍在側,與客戶逐筆核對,結果是浪費了賣方不少寶貴時間。
為克服這一點缺點,賣方可在約定的收款時間以前,先行編製客戶的“賬單清單明細表”,表內詳細逐筆記載訂貨日期、數量、單價、總金額。統一發票號碼等項目,郵寄給客戶,供其做核對付款之用。客戶收到“賬單清單明細表”,就可先行做核對工作,若內容所載正確無誤,客戶就可根據雙方約定的付款期限,預先簽發票據或準備現金,等賣方準時來收款時,雙方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交款收款的工作。這樣,能節省雙方當麵會賬的時間。
(3)收款時“先收後賣”。許多高明的賣主,常利用同一次拜訪客戶的機會來做“一魚兩吃”——推銷和收款同時展開。其優點是可節省專程收款的拜訪時間,其缺點是腳踏兩條船,經常出現兩頭落空的結果。因此,要實施“一魚兩吃”的策略,必須堅持“先收後賣”的原則,先與客戶結清積久款項,再進一步探求顧客的需要,這樣才能順利地進行貨物推銷。
(4)碰到客戶抱怨困難時,實行化整為零的收款方式。賣方偶爾碰到一些經濟情況較差的客戶,這些客戶會大念“賠錢經”,並且沒有確定付款日期,含糊其詞。
麵對這種情況,賣方要根據客戶的經濟情況可考慮客戶分期付款,但必須要求客戶明確每期應付的金額及付款日期。這種“化整為零”的付款方式,由於在契約中明確指出客戶每期付款的金額和日期,並請客戶在契約上簽了字,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客戶的壓力,對拖欠的貨款收回是較為有效的方法。
(5)對愛打折扣型的客戶先禮後兵。愛打折扣型的客戶最喜歡貪小便宜,在付款時,不是對於零頭尾數拒絕給付,就是對於事先談好的折扣要求降低。這類客戶認為能多爭取就不擇手段地爭取,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別人的利益,隻要有利可圖,必然在付款時設法將貨款大打折扣。
對付這類的客戶,收款時要以和藹的語氣,堅決的態度,向其解說按契約條件付款的長期利益。如果客戶要求折扣的金額不多,且客戶以往付款信用良好,不妨適當遷就一些。如果客戶信用不佳,且經常短付,最好不要接受客戶折讓的要求,以建立“買賣算清”的收款形象。對於這類客戶,絕對不可姑息養奸,以防給今後的收款增加更多的麻煩。
(6)盡量避免爭辯收款。有時因收款不順而引起爭辯。買賣雙方爭辯時,所用的無情、尖刻字眼和證據,很容易使客戶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此,當客戶無理地爭論付款票期,不合行情,時,收款的賣方一定要保持冷靜態度,避免和客戶直接爭辯,設法和其以“心平氣和”的方式“討論”解決之道,千萬不能以“辯”製“辯”。否則,縱然贏了爭辯,收款的良機也會失去。
嘴巴生意是個無底洞
吃完的東西要消化和排泄,一美元一隻冰淇淋,十美元一份牛排,進入人的口中幾小時後,都會化做廢物排泄掉。如此不斷地循環消耗,新的需求不斷產生,商人可以從經營中不斷賺到錢。
嘴巴是消耗的無底洞,地球上當今有50多億個“無底洞”,其市場潛力是巨大的。為此,猶太商人設法經營凡是能夠經過嘴巴的商品,如糧店、食品店、魚店、肉店、水果店、蔬菜店、餐廳、咖啡館、酒吧、俱樂部等等。
猶太人認為,吃完的東西要消化和排泄,一美元一隻冰淇淋,10美元一份牛排,進入人的口中幾小時後,都會化做廢物排泄掉。如此不斷地循環消耗,新的需求不斷產生,商人可以從經營中不斷賺到錢。
當然,任何一種生意,要想做好它,光生搬硬套生意常規還是不夠的,它還需要具有聰明的頭腦和深邃的洞察力。“嘴巴”生意也不例外。請看一例:
有個住在大阪的日本人,他是當今有名的大富翁,也是日本肉餡麵包店的創始人。20世紀70年代初,他與美國麥當勞公司合作,向日本人提供價廉物美的肉餡麵包。
剛開始經營的時候,日本的商人都笑話他,認為在日本推銷肉餡麵包,無疑是自找死胡同鑽,絕不可能有市場。但他不這麼認為,他看到日本人體質弱,身材矮小,這可能同食大米有關,同時他又看到,美國的肉餡麵包店的效應正向全世界發展。基於這兩點,該日本商認為,同樣是“嘴巴”的商品,在美國能暢銷,在日本為什麼不可能?再說,按照猶太人的觀點,“嘴巴”生意絕對賺錢,他隻要經營得法,為什麼不可以獲取利潤?
憑著這些信念,該日本商的肉餡麵包店開業了。不出所料,開業的第一天,顧客爆滿,利潤還大大超過該日本商原來想像的程度。以後利潤日日升高,一連用壞了幾台世界最先進的麵包機器,還是滿足不了顧客的消費需求,該日本商利用肉餡麵包,即利用“嘴巴”的生意輕而易舉地發了大財。
現代社會,什麼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可謂“商機無限”,但做生意總有個利潤厚薄之分,也有個“長短線”的問題。有的商品可能很好銷,但利潤率卻很低,而有的商品可能銷路不是很廣,但其利潤率很高。同樣,有的東西隻在特定的環境和時間才能賺錢,而有的東西無論什麼時候都賺錢。
我們總想知道究竟什麼東西最能賺到錢,當大多數商人還在摸索總結的時候,猶太人卻早已把商品分了類,他們認為: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女人”和“嘴巴”是最能賺錢的商品。“嘴巴”生意無疑是猶太生意經中最耀眼的部分之一。
向女人推銷不如讓女人觸摸
不可品嚐的食品,女人也要用手捏捏,以鑒定其品質。精美的商品被不透明的紙袋精美地包裝著,女人們就不敢輕意購買。
在猶太商人看來,瞄準女人,奪取女人所持有的金錢,就等於賺取了男人工作所賺的錢。女人不僅是賺錢的商品,而且是賺錢的第一商品。
關於做女人生意,猶太人中流傳著許多民諺:“從男人身上賺錢,其難度要比以女人為對象難10倍。”
“掙錢的是男人,用男人的錢養家的是女人。”
“錢是男人掙的,開銷權卻在女人手裏。”
“讓女人掏腰包的機會遠比讓男人掏腰包的機會多。”
“打動女人的心,我們的生意才容易成功。”
有人說,女人是感情動物,這話不錯。女性在消費時,除了關注商品的質量、價格等硬性指數,還容易被許多能影響其情感的軟性因素所左右。所以,在做女性生意的時候,如果能關注女性的情感需求,從人性化、人情味的角度出發,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生意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這一點上,猶太人不僅自己是高手,而且還將這套生意經傳授給了他人。猶太人總結以下女性消費者的特點或者弱點:
“原價100元的東西降價為98元,三位數降到兩位數,女人的感覺便是便宜多了。”
“男人會花2元錢去買標價1元的他所需要的東西;女人則會花1元錢去買標價2元的她不需要的東西。”
“隻要某廣告提到某廠商正在某地舉辦大拍賣,大多數女人就甘願花30元的車費,去購買一樣隻便宜10元錢的東西。”
“3個蘋果90元,女人們大多知道1個蘋果30元;3個蘋果80元,大多數女人為知道1個蘋果的價格,往往會掏筆演算一番。”
“女人比男人喜歡觸摸。男人隻是比女人喜歡想入非非地觸摸;女人的觸摸往往表現為一種暗自揣摩。若沒有摸一摸、揉一揉衣物,女人是絕對不會下決心購買的。其他商品也是一樣。”
“不可品嚐的食品,女人也要用手捏捏,以鑒定其品質。精美的商品被不透明的紙袋精美地包裝著,女人們就不敢作購買的嚐試。”
“與其大費唇舌地向女人推銷,不如讓女人摸一下,看一下。”
日本著名猶太商人佐藤說,把商品以高價賣給女人,還要讓女人把眼睛看花。
在佐藤70大壽時寫給兒子的信中,他這樣說道:
“一方麵盯緊別人的女人,賺女人掌管的錢;另一方麵盯緊自己的女人,別讓她花銷無度。”
的確,做女人生意,一直是猶太商人的看家行當。如今,這塊“蛋糕”非但沒有削減,反而越做越大。我們若能把握市場脈絡,洞悉女性消費者心理,就能從這筆買賣中分得一杯羹。
數字精確,利潤才精確
在瞬息萬變、波濤洶湧的商海中,經營不可有半點馬虎。一個小數點的誤差、一個四舍五入的省略都可能讓你的航船被巨浪吞噬。
如果一位猶太人向你詢問氣溫,你這樣回答:“昨天二十幾度,今天好像也差不多。”不,這可不是猶太人想要的答案。即使是對於天氣,他們也總習慣於用準確的數字表達冷熱程度:“今天是25度,昨天是27度。”
在猶太人的皮包裏,總是備有計算尺,他們對數字絕對自信,對生意的成本和利潤常常胸有成竹。
在瞬息萬變、波濤洶湧的商海中,經營不可有半點馬虎。一個小數點的誤差、一個四舍五入的省略都可能讓你的航船被巨浪吞噬。猶太商人正是看穿了其中的厲害,所以,他們成為了一群狂熱的數字愛好者。
猶太人是心算的天才。心算神速,是他們判斷迅速的秘密之所在。
日本商人藤田,素來與猶太人交往密切。耳濡目染,他也習得了一套猶太人的經商手法。因此,藤田被人贈以“銀座猶太人”的雅號。
有一次,藤田帶一個猶太人到日本某生產品體管收音機的工廠參觀。一直聚精會神地注意女工作業的猶太人,開始向工廠的組長發問:“她們每個小時的平均工資是多少?”
那位組長翻著白眼珠計算:
“嗯,她們平均月薪是75000日元,一個月工作25天,一天3000日元。一天工作8小時,3000元除以8,一小時就該是375。375元相當於美元……”
等結果出來,時間已經過了兩三分鍾。可是猶太人則不同,當那位組長說工資75000元之後,猶太人立即答“每小時相當於75美元”。等組長得出答案時,猶太人已經從女工的數量、生產能力及原料費等,計算出自己從每台品體管收音機中所賺的利潤。
正因為這樣精於數字和心算,猶太商人才能夠迅速通過對方提供的微妙數字,計算出對方的實力及利潤。對於搶手的生意,他們更具有很強的判斷力。一旦覺得有利可田,馬上拍板成交,從不失誤。
的確,在商界,“大概”、“左右”之類的字眼是沒有意義的,精於數字就是精於商道的第一步。
想買的東西請等三日
想買的東西等三天,而將想要丟棄的東西,多留一天。如此,就會發現還有半數以上物品是可以再使用的。
猶太經典《塔木德》中說:想買的東西等三日。這個金玉良言到現在仍是很有效的。從古到今,經商的猶太人莫不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