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意成功的“悟”字經(3 / 3)

猶太商人認為:如果想買的東西,先等三天,之後可能就變得沒有興趣。三個星期之後,可能就把它給忘了。再過個三個月後,新產品的出現使原先中意的東西變成了便宜貨。結果,三年後原本喜愛的家電也都變成垃圾,進了垃圾車,這樣的話,節儉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猶太人手上如果有錢,便立刻存到銀行、郵局的保險櫃。存進後認為再提出來比較麻煩,便不會衝動地購買東西,因此能仔細考慮有無必要購買,並且能夠多比較幾家。即使要買,也要好好選擇以後再做決定。

事實上,世上的任何東西,絕對無法保證“一定會價值攀升”,而是有時升值,有時貶值。不知不覺中,有時還會變成資產價值為零的情形。正因如此,許多人總會在購物之後後悔。

“當時如果不那麼衝動買下來就好了。”

許多人在搬家時,發現家中竟然有那麼多無用的東西時,常常會說這句話。東西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價值,最後變成垃圾。人死了之後,生前所有的東西不是留給子孫,就是變成垃圾讓人給埋起來,甚至還會造成汙染。

在猶太人看來,物質欲望再強的人,死後也沒有辦法把東西帶進墳墓去。後人還會為處理遺物而大傷腦筋。倒不如留給他們銀行的存折來得方便,更讓他們高興。再不然寫個遺書,捐贈給慈善團體。

如果聽從猶太人的勸告,買東西時會仔細考慮:

“將來如要把這東西處理掉,它還會有多少價值呢?”

這時,你就不會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了。買進的東西,如果要再賣出去,大概隻剩下一半的價值了。

人們有時麵對餐廳的美酒佳肴,就會食欲大動。其實美食是糖尿病的主因,對於營養補給是沒有好處的。事實上,隻要營養均衡,即使吃的盡是粗茶淡飯,也能夠延年益壽。當然,除了“衝動購物”之外,還有“衝動丟棄”。在丟棄東西之前,應該冷靜地好好考慮一下。還能夠繼續穿的衣服,修理後尚可使用的家電等等還是可以再利用的。

按照猶太人的觀點,在成堆的垃圾中,有許多東西是可以回收繼續使用的。這些尚可繼續使用的東西,如果能運送到那些物資不足的地區,如非洲等地,其所發生的作用將會比丟到垃圾場大得多。

總之,我們花錢的時候,如果能夠像猶太人所說的那樣,想買的東西等三天,而將想要丟棄的東西,多留一天。如此,就會發現還有半數以上物品是可以再使用的。

每天清洗一次砝碼

把商品的缺點給顧客暴露出來。既要把商品的缺陷說給顧客聽,也要大聲宣布“我的貨是最好的”。

猶太民族的先知訓示他們的後人說:

“你們不可行不義。要用公道天平、公道砝碼,公道升鬥、公道秤。”

他們的要求是具體的:

“不可有一大一小兩樣的砝碼和量器。

批發商每個月清冼一次量器,小生產商一年清洗一次。

小生產商要經常清洗砝碼,以其不發粘為度。

店主每周要清洗一次量器,每天清洗一次砝碼,每稱完一樣東西都擦拭一次天平。”

誠信是猶太商法的靈魂,是商業活動的最高技巧。猶太商法不僅要求商人“把壞豆子從穀桶裏清除出去,而不能放在消費者看不到的穀桶最下麵”,還禁止在買賣中用顏料塗描衰老的奴隸以及病弱的牛羊、陳舊的器具。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把這些“商品”的缺點給顧客暴露出來。然而,他們既要把商品的缺陷說給顧客聽,也要大聲宣布“我的貨是最好的”。

徹底的誠信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對世界的修飾。為了使世界看起來漂亮一些,猶太人的先知允許人們把好衣服洗得更光鮮,把麻布衣服拍打得更薄更精致,把窗子和籃子塗上豔麗的色彩。

猶太商人認為顧客欠債不還是商人的過錯。

現代猶太人對誠信的闡述當然貼近現代的社會。誠信就是財路,就是商業活動中最高的技巧。無論在西方世界還是在東方世界,無論是對大商人而言還是對小商人而言,這條猶太商法無時無地不在得到證明。

他們明明白白地告訴顧客“我要賺錢”,他們讓世界清清楚楚地看著他們怎樣賺錢。

猶太商人絕不奸詐。在世界商業史上第一個提出“不滿意可以退貨”的,就是猶太商人。這人是朱利葉斯·羅森沃爾德。羅森沃爾德是美國希爾斯·羅馬克百貨公司的老板,這句聞名於世的口號提出於上個世紀剛剛開始的時候。

最後期限比持久戰更奏效

談生意者一旦對未來存有希望,想像將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時,就不肯最後簽約。所以,堅定有力、不容通融的語氣會替他們下定最後的決心。

生意場上,一些生意人支出架子準備進行持久的拉據戰,他們置生意的截止期於不顧。對此,猶太商人主張以出其不意的方法,來個突然襲擊,改變態度,使對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束手無策,不知所措。

對方原認為時間挺寬裕,但突然獲得終止談生意的最後期限,而這個生意對自己至關重要,自然會感到手忙腳亂。由於他們很可能在資料、條件、精力、思想、時間上準備並不充分,在經濟利益和時間限製的雙重驅動下,對方隻得屈服,並在協議上簽字。

美國汽車巨子亞科卡在接管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公司之後,他感到自己的第一步任務就是壓低工人工資。他首先降低了高級職員的工資的10%,自己也從年薪36萬美元減為10萬美元。隨後他對工會領導人講:

“17元一小時的活是有的,20元一小時的活一件也沒有。”

這種強製威嚇且毫無策略的話語當然不會奏效,工會當即拒絕了他的要求。雙方僵持了一年,始終沒有進展。後來亞科卡心生一計,一日他突然對工會代表們說:

“你們這種間斷的罷工,使公司無法正常運轉。我已跟勞工輸出中心通過電話,如果明天上午8點你們還不開工的話,將會有一批人頂替你們的工作。”

工會代表嚇壞了,他們本想通過談判,從而在工薪問題上取得新的進展,因此他們也隻在這方麵做了資料和思想上的準備。沒料到,亞科卡竟會來這麼一招!被解聘,意味著他們將失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工會經過短暫的討論之後,基本上完全接受了亞科卡的要求。

亞科卡經過一年曠日持久的拖延戰都未打贏工會,而出其不意這一招竟然奏效了,而且解決得幹淨利落。

出其不意,提出時間限製這一策略講究一個“奇”字,它並非一個無往不勝的利器,一旦被對方預料到最壞後果,並做出準備,最後通牒的威力便發揮不出來了。

這裏有一個反例: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與工會的談判中采用“提出時間限製”的技巧長達20年。這家大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使用這一方法屢屢奏效。但到1969年,電氣工人的挫敗感終於爆發。他們料到他們最後肯定又是故伎重演,提出時間限製相要挾,在做了應變準備之後,他們放棄了妥協,促成了一場超越經濟利益的罷工。

一般來說,在采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

首先,出其不意,提出最後期限,要求談生意者必須語氣堅定,不容通融。因為談生意者一旦對未來存有希望,想像將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時,就不肯最後簽約。所以,堅定有力、不容通融的語氣會替他們下定最後的決心。

其次,提出時間限製時,時間一定要明確、具體。在關鍵時刻,不可說:

“明天上午”或“後天下午”之類的話,而應是“明天上午8點鍾”或“後天晚上9點鍾”更具體的時間。這樣的話會使對方有一種時間逼近的感覺,使之沒有心存僥幸的餘地。

再次,以具體行動來配合所提出的最後期限。具體做法是:收拾行李,與旅館結算,預訂車船機票等。

最後,讓談判的領導發出最後通碟具有更強大的威力。當然,出其不意地製勝對方時,必須掌握語言分寸,不言過其實,一定要自己擺出一個談生意務實主義者的風度,這就要求:第一,抓住對方成交心理,使其產生心理壓力;第二,不要貪得無厭,應做到適當的讓步;第三,堅持用客觀條件說服對方,使其心說誠服;第四,不要高高在上,以勢壓人。

沒前途的行業哪怕賺錢也要放棄

放棄了已實施了兩套計劃的事業是明智的選擇,即使虧掉了不少投入也無所謂。生意未盡人意,為後來留下後患,一堆爛攤子時刻困擾未來的工作,這樣就長痛不如短痛。

猶太人一旦決定在某項事業上投資,一定令製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三套投資計劃。

短期計劃投入後,即使發現實際情況與事前預測有出入,他們也會毫不吃驚或動搖,仍積極地按原計劃實施。

經過短期計劃的實施後,即使效果不及預料的好,猶太人仍會推出第二套計劃,繼續追加投入,設法完成各項策略的實施。當第二套計劃深入進行後,仍未達到預測的效果,又沒有確切的事實和依據證明未來有所好轉,猶太人會毫不猶豫地放棄這項投資。

猶太人認為,放棄了已實施了兩套計劃的事業是明智的選擇,即使虧掉了不少投入也無所謂。生意未盡人意,為後來留下後患,一堆爛攤子時刻困擾未來的工作,這樣就長痛不如短痛。

在經營活動中,猶太人忍耐的個性是聞名於天下的。但是,他們的忍耐是基於合算和有發展前途的投資基礎之上的。當發現不合算或沒有發展前途時,不用說幾個月,哪怕幾天他們也不會等待下去。

猶太人詹姆士原來沾染了惡習,像個花花公子一樣,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敗光之後,生活難以為繼時才覺醒要努力奮鬥,決心從頭做起。他從哥哥那裏借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藥廠。他親自在廠裏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18個小時。然後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藥廠極具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贏利。

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詹姆士覺得當時藥物市場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出讓了自己的藥廠,又向銀行貸了一些錢,買下“加雲食品公司”控股權。

這家公司是專門製造糖果、餅幹及各種零食的,同時經營煙草,它的規模不大,但經營品種豐富。

詹姆士對該公司掌控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生產產品規格和式樣進行擴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膠等多品種;餅幹除了增加品種,細分兒童、成人、老人餅幹外,還向蛋糕、蛋卷等發展。接著,詹姆土在市場領域上大做文章,他除了在法國巴黎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分店,後來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詹姆土又隨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使其形成大集團。

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當初對小藥廠經營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時調整經營思路,轉向食品行業。顯而易見,在猶太人的商業經營中,適時放棄也是一種大智慧。

隻要有錢就拿去做生意

多麼聰明狡猾的猶太人,竟然空手套白狼!這可是他們的一貫作風。

有關猶太人工於心計的說法,世界上流傳很多。有這麼一個故事:

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載人飛行的火箭,讓世界感到震動。其他一些國家認為,這可是提升國力、擴大國際影響的極有效手段,也紛紛準備效仿。但任何別國家都不具備單獨發射火箭的實力,於是,德國、法國和以色列三國便商議要聯合擬定一個載人飛船月球旅行計劃。當火箭和太空艙都造好了的時候,他們便開始在這三個國家挑選飛行員。—名德國人首先應征,工作人員在考察了他的條件後問:

“你準備索要什麼樣的待遇作為報酬?”

德國人回答說:“我要3000美元的報酬。”

工作人員又問:“你要這麼多錢,打算怎麼花呢?”

德國人說:“我打算把1000美元留著自己用;1000美元送給妻子;1000美元作為購房基金。”

接下來是法國人參加應征。法國人索要的報酬是4000美元。他說,除了德國人所想到的那些支出外,他還需要1000美元送給自己的情人。

最後輪到以色列人了,以色列的應征者開出的條件是5000美元。他對主持應聘的人說,拿到這筆錢後,1000美元給你,1000美元給自己,其餘3000美元,我將雇那個德國人來開飛船!

看了這個故事,人們總會會心一笑:

瞧瞧,多麼聰明狡猾的猶太人,竟然想空手套白狼!這可是他們的一貫作風。

不借錢給自己的朋友

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濟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錢給他。借錢給他人就是掏錢為自己買了一個敵人。

一位猶太生意人說:

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濟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錢給他。借錢給他人就是掏錢為自己買了一個敵人。

猶太人在朋友之間很少涉及金錢,他們之間朋友是朋友,金錢是金錢,分得十分清楚,一般不把友情摻入金錢,也不借錢給別人。

猶太人之間的朋友,大家彼此都很不錯,就在一起吃飯喝酒,這樣的朋友關係就表示你是他喜歡的朋友,他願意和你經常的來往。但是你要是借錢,他們很少答應。

這不是因為猶太人不喜歡自己的朋友,也不是因為大家彼此之間不信任,而是他們處事的一種精明。

猶太人是十分自尊的,他們一般是決不肯向人求助的,即使遇到了困難他們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而很少向別人請求幫助。猶太人在生活上借錢,與他們在生意上的借貸是不一樣的。假如一個人向自己的朋友去借錢,那說明這個人已經處於生活比較困難的時候了。有人借錢給他,他就總是感到忐忑不安,心裏總是想著怎麼樣把錢盡快還給自己的朋友,見了朋友就感覺很不好意思,而朋友呢,如果也恰好需要這筆資金,但也不好意思去要錢。這樣一來,自己卻不得不去向別人借錢,這樣大家的心理都不舒服。所以,猶太人之間就心照不宣地達成默契:不借錢給自己的朋友。

猶太人開的餐館貼著這樣的一首歌謠:

“我喜歡你。但你要借錢,我不能借,怕你借了,以後不再上門。”

這首歌謠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