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凶猛的野獸——食肉目動物(一)(1 / 1)

顧名思義,食肉目動物一般都是以肉類為食的獸類,大多較為凶猛,體形較大的則常被稱為“猛獸”。全世界現生的食肉目動物大約有9科,100屬,250種左右,包括體形和生活方式上各不相同的種類。食肉動物的體形大小相差懸殊,最小的是伶鼬,又叫銀鼠,體重隻有35~50克,最大的棕熊體重可達757千克。但它們卻都具有共同的起源和一係列共同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原始食蟲類哺乳動物,沿著不同的輻射適應的方向發展。有一些哺乳動物的類群改變了其祖先吃蟲的特點,演變為吃植物性食物,如大熊貓、小熊貓等,或者是雜食性的,如熊類、貂類等。另一些類群卻繼續沿著吃動物性食物的方向發展,以捕捉其他動物或尋覓其他動物的屍體為食,進而演化為食肉目動物,其進化史可以追溯至第三紀初期。

由於大多數食肉目動物以捕殺其他動物為食,因此具有一係列與這種捕食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食肉的主要適應之一就表現在牙齒上。食肉目動物的牙齒構造發生了很多變化,門齒一般為尖銳的鑿狀,上下顎各有3對(隻有海獺類的下顎為2對),用於切取食物。用於刺戳捕食對象的犬齒十分強大,為圓錐形,就像匕首一樣,是食肉目動物的主要武器,其長度、粗細和彎曲程度隨種類不同而異。前臼齒和臼齒咀嚼麵構造變化極大,數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與食蟲類由上牙後緣與下牙前緣擔負切割作用的方式不同,食肉目動物具有特化的裂齒,或稱為食肉齒,由非常發達的上頜最後一枚前臼齒和下頜第一枚臼齒構成。這也是其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主要特點之一。上裂齒內側的前後兩個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兩個齒尖均較高而粗大,呈剪刀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