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唯美詩人邵洵美(1 / 3)

我敬重你,女人,我敬重你正像

我敬重一首唐人的小詩——

你用溫潤的平聲,幹脆的仄聲,

捆縛住我的一句一字。

我疑心你,女人,我疑心你正像

我疑一彎燦爛的天虹——

我不知道你的臉紅是為了我,

還是為了另一個熱夢。

如果僅僅以詩論,如果不考慮詩的作者,我仍以為這是一首好詩,而且很有台灣現代詩的味道,除了第二節中的“天虹”和“熱夢”兩詞跟今天稍有距離之外(去掉“天”“熱”即可),我以為這是一首唯美的抒情詩。此詩的作者就是邵洵美,他跟徐誌摩,在當年被稱作為詩壇雙璧,也有文壇瑜亮之稱。但因為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中的一條注解,說他是富家翁的女婿,於是直到新世紀前後,邵詩人的名字才見諸書籍。近年來,其女邵綃紅、其妻盛佩玉,其情人項美麗的相關書籍也都紛紛出版了,她們寫的卻都是一個人,那就是邵洵美。透過歲月的煙塵,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個詩人唯美的側影。

如果當年也在詩壇和文壇評選類似好男兒這種活動的話,我估計邵詩人有奪冠的可能,從現在留下的照片和畫像來看,邵詩人堪稱美男子,雖然個子不算高,但鼻子極為挺刮,人稱有著希臘式的鼻子,這也是邵極為得意的。詩人中鼻子極為挺刮的,當時的徐遲也算一個,後來的白樺和芒克也有一個好鼻子。在後人的筆下,邵詩人跟那位賈寶玉頗為相似,同是大戶人家又是公子哥兒,且都愛胭脂,可能因為臉色過於蒼白的緣故,邵詩人出門時愛搽點脂粉,後來他在項美麗麵前還考證過中國男人愛胭粉,美麗對他說,別考證了,你一考就有失風度了。

項美麗的話說得很好,這是懂男人也懂詩人的女子才會說出這種話來的。

邵洵美是浙江餘姚人,邵家卻早就世居上海了。所謂富家的女婿,那是指邵的夫人盛佩玉仍名人盛宣懷之孫女。關於盛宣懷,必然會聯係到李鴻章和洋務運動,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李和盛都是戲份很重的正麵人物。在邵的女兒的書中,她覺得魯迅先生《拿來主義》那一條注解對其父對其家庭很不公平,說他們邵家原來在上海也是大戶人家,邵的祖父官至一品,曾作過湖南和台灣的巡撫,其父也在盛手下做事,但據說是個大煙愛好者,後被盛大人給開了。

好在由一條注解帶來的不公平,也終會煙消雲散去。

如果以詩論,邵洵美算作是新月派的,但他在新月雜誌上卻從沒有發過詩作。他好朋友,好作東,好埋單,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家財使然,而他最大的貢獻,我以為是他的書店和出版業,他曾和朋友們在申報的對麵,辦了一家金屋書店,是取書中自有黃金屋之義吧,所以後人開玩笑說他是金屋藏嬌之人,而這嬌並非女人,而是朋友們的書。

關於朋友,特別是關於他的好朋友誌摩,他的女兒有這樣一段描述——

洵美被徐誌摩深深吸引,包括他的詩,他的文采,他的學識,他的才氣,他的為人。他靈感如泉,連吐珠璣,洵美認為中國新詩詩人當中,沒有一個及得上徐誌摩的。誌摩比洵美長十一歲,也曾留學劍橋,洵美尊他為老師,視他為兄長,兩人親密無間。誌摩喜歡的,洵美也愛之;誌摩厭惡的,洵美也憎之……

還有我們知道,邵洵美曾題贈“茶壺與茶杯”給誌摩和小曼,可見他們關係非同一般,而陸小曼對茶壺與茶杯說自然是不太高興的,今天的女權者可能也是不高興的。

如此的關係,邵詩人當然愛作東,所以有人說他是洋場闊少,這有他17歲就開名車為例,還說他好賭,還說盛家人就是愛賭的,說他們賭起來是用地契來賭的。其實當時有私家車的也不是他一人,誌摩也有私車,雖然家產遠不如邵詩人,後來手頭又頗為拮據了,但還是不肯賣掉私車的。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或者說一部分人事實上已經富了起來,這也是事實。而如果我們從狹義上去理解,好像在朋友圈中也需要這樣的闊少,比如邵洵美跟丁玲胡也頻其實無多交往,他們也不屬於一個陣營裏麵的人,但因為沈從文的關係,在胡被害之時,邵就送了一千元給丁玲,使得丁在沈從文的陪同下能夠回到湖南老家,要知道丁玲是抱著懷中的孩子回家的。回家後還不能說孩子他爹去世了,隻能說自己要出國留學去。

邵洵美與盛佩玉的結合,堪稱天作之合。這裏還有一段佳話,邵洵美是為盛佩玉而改了名字的。他原名邵雲龍,自小讀私墊,後進洋人學堂,16歲時戀上了盛佩玉。邵喜歡古詩,當讀到《詩經》中《鄭風·有女同車》一節時,一眼瞥見“佩玉鏘鏘”四個字,又見另外一句裏有“洵美且都”四字,不禁拍案叫絕。“洵美”兩個字意為“實在美”,“且都”意為“而且漂亮”。以“洵美”對“佩玉”貼切極了。於是他決定正式改名為“洵美”,以名寄情。你想想,一個男人為你改了名,且這男人又是大帥哥和大才子,又是門當戶對,所以這一樁婚姻必然是引人注目的,就像今天某個名主持嫁給某個富豪一樣,隻是今天的富豪,港台除外,大陸的可能還是要打些折扣的,今天的富豪,多是暴發型的,不是祖傳式的。富不過三代,這在當時也是這樣。

佩玉鏘鏘,洵美且都——多美的詩句啊!這詩句就來自我們古老的詩經。講論語講莊子講史記講三國的都成大名了,接下去不知道誰來講詩經?

還有一點我們也要注意,邵洵美那一代人的優勢,古的和洋都學過,不像四五十年之後,古的沒有了洋的也沒有了,老一代人在打仗,新一代人在修地球,雖然也有自學的,也有洋插隊的,但那是補不回來了。或許洋文尚能補一點,但是古文和整個中國古文化的東西,全部被革命掉了。前幾年連戰等到內地來省親,聽他們講話,還有點漢語的韻味,否則漢語的味道都像央視的新聞聯播或者台灣吳宗選一類的搞笑節目了。

邵洵美的英語據說比英國人還英國人,這也是後來項美麗愛上他的一個原因吧。

俱往矣。

1927年,邵洵美與盛佩玉結婚,時年邵21歲,盛22歲。婚禮在卡爾登飯店舉行,盛況空前。證婚人是震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婚後三朝友人來賀,我們熟悉的就有鬱達夫、徐誌摩、陸小曼、劉海粟等。他們的結婚照登在《上海畫報》的封麵上,冠以“留英文學家邵洵美與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儷影”,還配發了《美玉婚淵記》一文,一時成為上海灘的時髦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