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代後記)(1 / 1)

閱讀量的驟減是不是跟年齡和惰性有關呢?對於這種無奈的事情,我希望能夠強打精神去讀一些文字,雖然已經不信書中自有黃金屋了,但是你總不能一天到晚在電腦麵前閱讀瀏覽和聊天吧。恰好,這幾年我生活著的杭州正在進行著一場關於生活品質之城的討論及推廣。我發現我們的很多記憶正在失去,正如老房子已經越來越少一樣,或者說我們的文化生態正在被無情地踐踏。如果說要想修複生態,那麼首先要尋找記憶,或者說你得去情景重現,雖然這是一個不太高明的做法,但是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文人也就是在那樣一種大的生態環境裏生存,他們風花雪月他們歌呼嚎叫他們我以我血薦軒轅……

自戀的背後可能就是自怨自艾,通過寫作他人來釋放自己,這大概是可以解釋的一個理由吧。但是文人那麼多,可寫的也不少,我想我得確定一個坐標係一個標準。我開始寫作出生在杭州,或者曾經生活在杭州的這一批文人墨客。也許僅僅是看了一些閑書,翻了幾頁他們的日記,還有一些他們的作品他們的傳記;或者說我有一點點的感歎吧——這種感歎自省起來,我想大概還是一種中年情結吧。李安的中年情結可以在《色·戒》中加進一些情色的元素,但是我的中年情結隻能在文字中多了一些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逝。

當然還有一個我以為蠻重要的坐標,即時間的坐標。如果以1911年為一個曆史的開端,那麼到今天也快一百年了,就寫這一百年跟杭州有關的文人,跟愛情婚姻有關的事情——這就算是一種逼自己幹活的理由吧。你想想一百年後,我們都到哪裏去了,所以趁現在還能敲鍵盤,就敲出一些什麼來吧,畢竟不是唐詩宋詞的時代了,所以要允許廢話的存在,就像允許汽車排放廢汽一樣。然而我又擺脫不了蘇小小、蘇東坡和李漁等人對我的誘惑,那樣一種風花雪月的場景,我們需要的可能不隻是重現和模仿,而是抱著默默的敬意。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旦深入便難以自拔,你發現其實誘惑蠻大的。這種誘惑不僅僅是這些文人的人生經曆,更重要的是你沒法獲得具體的細節,因此你也無法獲得真實。真實就像一個黑洞,你一旦被吸引進去,你似乎很難再回頭了。而我們現在能找得到的文字以及圖像是惟一的來源,那麼這很有可能會以訛傳訛——一個作者盡量要避免做這種蠢事,甚至要警惕,所謂信息爆炸時代很可能就是垃圾泛濫的時代。所以在史料和想像之間,我得有一個把握的度,而且又要把興趣進行到底,從一篇文章發展到一本書,這個過程有點意猶未盡但現在隻能是嘎然而止了。

所以我要感謝一些人——燕趙都市報的蔡曉輝主任和編輯宋燕小姐她們給我提供了一個專欄的平台,而且每期還登我一張大頭照,雖然戴著個墨鏡,但總是要麵對讀者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知道有的文章對於報紙的專欄太長,但蔡主任和宋燕還是寬容了我的長文,並將之分解成上中下等形式來發表,我本身也是媒體人,知道現在做報紙做副刊的不易,我現在每期收到樣報,都有點急猴猴地拆開來看,不是看我的尊容,而是看他們策劃的文化專題,所以聽說這個報紙的發行量即使放在世界範圍看也是可以值得一說的,為此我也竟然有點替他們也莫名地替自己驕傲了。

還要感謝杭州的一本叫《生活品質》的雜誌,雖然擴容時間不長,但也在努力挖掘杭州的人文元素,並且也把我的文字開辟成了專欄,這主要是給杭州本地讀者看的,我更是小心謹慎,不敢大意。同時這個雜誌的編輯及他們的領導和同事,還有我熟悉的一些朋友,正是熱心策劃有關杭州生活品質之城的精英團隊,與他們在一起閑談的時間裏,我也獲益非淺。我覺得很多事情,大概是需要文人閑人和官人商人一起來做才能做好的。

還要感謝我的一些朋友,特別是資深策劃人李楠先生,在我剛寫兩三篇專欄之時,他就開始吆喝我的這本尚未成型的書,正是他的督促和努力,才使我寫完了這十幾萬字,並且終於能跟大家見麵。

最後我要感謝南方報業出版社。每當聽到“南方報業”這四個字,我就會想到專業、敬業和前衛等字眼。當我聽說我的責任編輯周山丹小姐還是我的同鄉時,我覺得這一本書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在做一本書的過程中,能認識一些朋友,那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幸事了。

謹把此書獻給我所寫的這些主人公,雖然他們的背影漸漸遠去,但他們的文字他們的精神和他們的那個時代的那種氣場一直籠罩著我,成為我的一種精神滋養,也成為我的某種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