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緩步走入主樓大堂,大堂為挑高三層的空間,整體設計為中西結合式風格。高聳的拱廊延續著外圍回廊的設計風格,使得內外空間自然連接。在延續回廊整體設計的同時,設計師還特別處理牆麵、地麵拚花及天花鐵藝等細節,不僅美化了大堂區,更加強了大堂作為一樓空間中最重要的地位。
大堂包括接待區、茶水吧、會議室及教室等功能區,一個專門展陳和銷售南師作品的書店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層公共區域的走廊采完全開放的設計,站在二樓可以看見整個大堂的空間,而且石拱門還將一層和二層結合為一體,鐵藝欄杆也延續了樓梯間的設計風格。
戚小姐建議我們走樓梯上樓,說是讓我們感受一下受西方傳統建築中樓梯樣式所啟發的樓梯風格,每一層台階都優雅而寬大,以方便上下樓。這種設計鼓勵人們多走樓梯而不搭乘電梯,從而更有利於健康與環保。樓梯中央是開放的,不僅創造明亮而通風的環境,而且在視覺上連接著主樓的所有主要樓層。
主樓六層為南師的工作及居住區域,主要風格延續太湖大學堂的中西式設計,色彩豐富的胡桃木鑲板及房門烘托出整個空間的大氣與穩重氛圍,而且營造出寧靜舒適的工作環境。
接待區外是圖書館和一個很大的會議室。圖書館有桌椅以供閱讀與學習。居住區、南老師的私人接待室和個人書房、餐廳、廚房、藥房分別坐落在東麵,辦公室皆在西麵。
牟煉姐告訴我們,樓上的一桌一椅、一床一凳皆是南師親手設計的,南師說,一定要為大家提供最好的舒適度。
參觀完主樓,鄭主任說:我們先看看禪堂吧,這是南老師最關心的地方。於是我們來到東翼輔樓,一層多功能廳設計風格同太湖大學堂多功能廳一脈相承,並使用回廊將整體環境融合在一起。室內的主要色彩是由深褐色的胡桃木及黑白色的地磚所組成。因為是多功能廳,為達到良好的音響傳播效果,設計師特意將天花板設計成手帕型的弧線造型。
通往二層禪堂的大樓梯間也是設計的重中之重——寬廣的階梯、傳統的左右對稱造型,天窗不僅可以看到前方的河流,還有充足的自然光投射進來。樓梯的扶手牆麵使用仿石材的馬來漆裝飾,搭配著古銅色的扶手欄杆,營造出一種隻能在五星級酒店或重要公共建築才能見到的安靜而幽美的氛圍。
二、三層的禪堂設計大致與太湖大學堂的禪堂設計相同,大量使用色彩豐富的胡桃木。講台區域貫通兩層,整體呈現圓拱造型,搭配外圍可移動的拱門,成為整個空間的注目焦點。橢圓天花板造型及頂麵仿太陽光的設計,意在營造出神聖寧靜的氛圍,也增強了禪堂的立體感。禪堂周圍的走廊和太湖大學堂的禪堂一樣有不同的修禪功用。
我們一路參觀,不斷讚歎,王紅則不斷請牟煉幫忙留影。
沿著回廊,我們來到了西翼附樓。一層員工餐廳設計為現代風格。厚實而高聳的深褐色係胡桃木連續門拱,將交替的網形柱子變成一麵連續的有鏤空的牆,與廟港的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麵牆也區隔了就餐區域,形成舒適愉快的就餐環境。牆麵上的水紋和晚餐盤造形的斯米克瓷磚在圖像上區分就餐的重點區域。
二層主要由酒店式的客房所組成,三層主要作為居家及客房使用的空間。
午飯就在一層餐廳就餐,我們吃著建築人員的工作餐,憧憬著南師來這裏講課的場景,仿佛現在已經開講了。
三
晚餐桌上,見到一位新麵孔,頭發花白,戴著眼鏡。南師介紹:這是著名佛像雕塑家詹文魁詹大師。
我早就知道詹先生的大名,於2001年9月正式落成的中台禪寺二十餘尊以全新意念形塑的大佛奠定了他的聲譽。早在1985年,他就在美國文化中心首開石雕個展,聲動美邦。吾蜀峨眉山金頂的十方普賢金像亦是他的傑作,該像通高48米,重達600多噸,建築麵積1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
詹文魁曾說,我的人生是為雕大佛來的,他曾經發願要雕大佛,認為雕大佛的心境寬拓、沒有邊際,而中台寺的惟覺老和尚也圓滿了他的願力。他記得老和尚第一次邀請他雕中台主體的佛像時,他告訴和尚,我不為名來,亦不為利來,而老和尚開示,不求名,名自來;不求利,利自來,雕佛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