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歲時開始離開爺爺獨自一人到離家50裏外的縣中學讀書,外公每周都會看我一次,每次都走路來,外公舍不得花錢,可要是我要買什麼學習用品,外公卻毫不猶豫的給錢催我去買。我時常為自己擁有慈祥、熱情的外公而自豪。別看外公是個農民,他懂得的東西還真不少,改革開放後不久,縣裏的大專學校要在我們村建個分校,要征收土地,開始鄉親們嫌便宜了,不肯簽字,外公看得遠,就一家一家的去勸說,外公說:“學校建起來了,還少得了大家的好處麼?食堂、寢室、餐飲那可以解決多少人的就業問題啊!”外公的話最終打動了大夥的心,事後證明大家的選擇是正確的。
外公愛好廣泛,一生喜歡讀書,雖然由於曆史的原因,隻上過小學,但外公對書還是孜孜不倦的喜愛。回想起來,外公除了幫助鄰裏鄉親外,他還帶頭做了三件善事。一是帶人修好了村裏的渠道。家門口的那條水渠因年久失修,每到夏天,瘦弱的水渠經受不住暴漲的河水,便到處潰堤。探目望去,到處都白花花的一片,可鄉親們隻是望著,誰也沒有動手,也許農村裏的人就是這樣,不論做什麼事情,總得有個牽頭的人,外公就願意做這種人。還沒有等到暴雨停下來,外公就背著鋤頭出發了,什麼也沒有披,就光著胸膛出發了,外公忙著去田裏導水,大家也先是都望著,不知誰喊了聲“大家上啊”,接著從各家屋子裏衝出一個個赤胸裸背的男人。第二天,外公趁熱打鐵號召起村裏100多青壯年男子去修渠道。二是外公認為,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當外公看到我們村的孩子還得到10多裏外的下水村去讀小學時,外公便開始和村長策劃修建一所自己的小學。經過多方聯係,拿到了三萬塊錢的希望資金,再加上村裏的自願捐款,學校終於建起來了。三是在外公人生的最後一年,他帶領大家把村裏的那條泥巴路換成了瀝青路。
可誰也沒有想到,身體強健預料能活上百歲的外公,卻因為在幫人家忙時被打紅薯的機器弄傷了手而不在意,突患破傷風去世,享年60歲。噩耗傳來,親人們都不甚悲戚,外公出殯那天,前來送行的鄉親更是絡繹不絕。外公這輩子都在幫人,他都沒有一絲後悔,連他最後的遺言都還在叮囑我們要以身作則,清清白白、踏踏實實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