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尾聲相見時難別亦難(2)(2 / 2)

能有什麼問題,我覺得自己並沒做什麼就受到使館如此厚待,真是有些不好意思。在我回到弗裏敦,等待回程飛機的一個多星期的日子裏,每天都是在同胞們為我舉行的送別晚餐的歡愉中度過的。麵對大家真誠的款待,我從心底裏感到溫暖。特別是每到一個非洲國家,都能及時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和支持,更使我感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溫馨。

在離開弗裏敦的前兩天,來自烏拉圭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員馬爾薩洛特意在一家黎巴嫩人開的餐館裏為我送行。這是一個很有情調且在海邊搭設的露天餐館,霓虹燈閃爍的光影倒映在海水中,靜靜的海岸顯得異常幽靜,平添了離別的傷感。我與馬爾薩洛正舉杯相互祝福時,聽見不遠處有人喊了一聲。一扭頭,看到一個標致的男服務生正引著兩位精神抖擻的白人向一張空桌走去。特別是緊跟在身後的老頭,還不時地向兩邊的工作人員打著招呼。再仔細一看,咦!這不是那兩位意大利人賽肯都和保羅嗎?難道竟有這麼巧的事?就像是上蒼安排好的,從我來,再到走,意大利人竟然有始有終地與我碰麵。我迅速放下手中的酒杯,與馬爾薩洛打了個招呼,快步走過去。然而,當我走到他們麵前,就與他們近在咫尺時,我卻並沒言語。這時,賽肯都瞥了我一眼,又低下頭繼續看著菜單。不一會兒,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驀地一下站了起來,衝著我瞪著比鵪鶉蛋還大的眼珠,驚奇地自語道:“子……是你嗎……真的是你!”當他確認就是我時,與我熱烈地擁抱、親吻,弄得我一臉的吐沫。就連一向溫文爾雅的保羅,也大呼小叫起來。真巧,他們也是從我們上次分手後,直到前天才來弗裏敦的。並且,明天就回意大利。

老頭賽肯都眯縫著一對藍眼睛,翻來覆去地看著我,嘴裏喃喃地說著:“我的上帝!”之後,他又對我說:“子,上帝讓我再次遇見你,就是讓我把你接到意大利去。跟我走吧,你該去意大利度個長假。我會讓你在那兒度過一個最舒適、最開心的假期。怎麼樣?”

我告訴他們,等我寫塞拉利昂的書和電視片都完成後,一定會考慮度假的事情。到時候,意大利是首選。為此我們說好,下次意大利見!

樊大使和任參讚夫婦以及使館部分人員出席了為我舉辦的歡送晚餐會。大使說:“梁子,我相信,通過你這次在塞拉利昂的采訪,一定會使不少中國人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所認識和了解,你才是真正的文化大使,我應該感謝你所做的這一切。”

任參讚說我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在這個國家的戰爭尚未完全平息時,就敢一個人闖進來。他說,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和責任感。

在酒桌上,我特意向W敬了杯酒,表示感謝。然而,我也清楚,一杯酒很難表達我對他的感激之情。沒有他在關鍵時刻的多次相助,我能否順利地完成一係列的采訪工作真的很難說。我隻能把對他的感激銘刻在心。

我想,對於一個具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能讓許多沒有機會去非洲的人,了解非洲,認識非洲,對那片神秘大陸的文化略知一二的話,我就沒有枉費這趟艱難的非洲之行。

我知道自己並不屬於這片土地。但在這裏,我始終都在尋找著彼此間共同的東西。盡管各民族間,語言、生活習俗及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但人類仍有太多共同的東西:都有愛的情感,有對短暫生命的眷戀,都向往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生活,都有喜怒哀樂,都喜歡美食,都會染上疾病,甚至,連出生以及死亡都那麼相像。我發現地球真的很小。而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大陸上,在那些黑皮膚的人群裏,我發現了自我,一個真實的我,一個完全融合在大自然中的人群裏的我。在那裏我與當地所有人一樣,不用披裹厚重的外衣,也無須塗飾遮蓋的粉黛,盡情地享受來自大自然的陽光、空氣和水,心都變得那麼晶瑩透亮。

每當走進那片土地,我都感到是一種享受。

為此,我要感謝非洲,感謝那裏的人。

其實,非洲並不遙遠,它時刻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裏。

它就在那兒。

一稿2002年9月於上海寶山大華三路81號

完成稿2003年4月於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