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少年英俠(2 / 3)

他話說完,滿座皆寂然,彼時大宋正是理宗當朝,史彌遠做為兩朝遺老,媚上欺下,當真是禍國殃民,宋理宗雖心計頗深,但他羽翼豐滿,隻能忍讓史彌遠胡作非為,此時蒙古成吉思汗已死,其子拖雷監國,在金朝時,金哀宗繼位,大宋大金俱已末路,而蒙古卻以武立國,國力蒸蒸日上,

這時一聲驚雷也似的聲音喝來:\"某家倒是很佩服大宋這個王朝,奸臣佞臣高官得坐,忠臣良將卻無的放矢,自太祖立國之時,到如今的聖上,奸臣有蔡京,董貫,高俅,李彥,梁師道之流,更有秦檜,萬俟卨,史彌遠之輩,良將忠臣倒是不少,隻可惜現在,孟宗政將軍鬱鬱而終,朝廷之上,史密遠一家獨大,甚至可左右廢儲之事,如此江山,某家真是佩服!\"

眾人聞言大驚,順著聲音看去,卻見是那紫衣漢子,滿臉怒容,江千山見狀,不由得暗暗敬佩:\"此人性情耿直,端的是條漢子,\"

餘則華笑道:\"國家大事,我等草民豈能妄言?張大俠言重了。\"

這時,卻聽見一道慵懶的聲音傳來:\"哎呀,今日是來聚會的,想那麼多幹啥子?你娃兒看不開嘛,老漢我今日乏的很嘛,小餘,你瓜娃子到底好沒好哂?\"眾人循著聲音看去,卻見是那倍兒懶老者,峨嵋派掌門閑雲道人。

餘則華笑道:\"老前輩勿急,三位遠道而來,某家作為東道主,總不能失了禮數,侯明,朱梧,你二人給三位前輩倒茶,他話音剛落,隻見原先欺負江千山那一胖一瘦兩位弟子,瘦的叫侯明,胖的喚朱梧,他二人走上前去為三位倒茶,那瘦子兀自鼻青臉腫,倒完茶後兩人匆忙下去,張青山若虛道長,閑雲散人,共飲完茶後,

那餘則華終於正色道:\"既然閑雲前輩有令,那晚輩莫敢不從,今日群賢畢至,按約定,八年之期已到,某家手上,有著武林不傳之寶,《九天玄女內經》,得此經者,從此上天入地,遣神驅鬼,有何可懼?十年之前,某家手中得此珍寶,便廣發英雄帖,邀諸位英豪前來共同鑒賞,經過這十年逐鹿,當時隻有這三位高手可以進我清風觀的大門。

某家武功低微,不敵三位前輩,況且此經書過於晦澀難懂,在下所觀十年,依然一無所獲,既然如此,某家便把這經書送於三位前輩,至於如何處置,是三位前輩之事,某家隻求三位前輩可以給予某家經書上一點指點,某家便不枉此生了。

說罷,便將經書恭恭敬敬的送到桌台中央,並且站起身來,對著全體弟子道:\"今日是我清風觀的大日子,這三位前輩,俱是武林的泰山北鬥,你們武學上要有不明之處,可請這三位前輩指點。\"

此言一出,滿座弟子沸騰,不消片刻,便是問題湧出,江千山雖感無聊,但是又好奇,餘則華那來的《九天玄女內經》?是故隻能賴著性子看下去,

這時,隻聽那張青山道:\"餘老弟,你這秘法恐怕不對,這不是九天玄女內經,\"餘則華聞言一愣:\"這如何不是?張兄,莫不是說笑?”

張青山搖了搖頭道:\"某家曾聽聞一個故事,不知餘觀主可有興趣?\"

餘則華點頭道:\"張兄但講無妨,\"張青山徐徐開口道:\"在魏晉南北朝時,西域一位胡人創立了天山派,但是天山派始終在武林之中不溫不火,直到五代十國後梁時期,一位中原人士為避戰禍,逃往天山,成為天山派掌門的首席弟子,他武功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繼天山掌門之位,並且開創絕世內功《九天玄女內經》後李存勖建立後唐

他一心報國,攜絕世內功秘法趕赴中原,但被自己弟子所陷害,在打鬥之中,九天玄女真經大半落入其逆徒之手,但是最重要的總綱卻被他帶走,從此下落不明,那逆徒終其一生都沒有修煉完此本經法,事故將它收錄到天山派秘閣之中,恐怕餘老弟所修之法,便是這缺少總綱的功法吧

此話一出,如晴天霹靂,餘則華愣在當場,十年心血,終赴東流,但是他還不死心,正欲詢問,卻見張青山又道:\"武學一圖,哪有上來就傳人技法的?連總綱都沒有,何談技法?餘老弟終究百密一疏。\"

這倒提醒了餘則華,要單論武功,他是當世泰山北鬥,隻可惜這十年來,他急於求成,卻忽略了這最重要的東西,一想到這,他如同被人抽了一個嘴巴,愣在原地,張青山搖了搖頭:\"餘老弟,人在江湖,心一定要穩。\",說罷,竟然起身,本想一走了之,可腹中卻火辣辣的疼,張青山念頭百變,突然怒道:\"斷腸散?\"

這時,若虛道長,閑雲散人,皆眉頭緊皺,汗流浹背,若虛道長雖身懷\"瑤池樂\",但他卻毫無心機,並未隨身攜帶,此時,餘則華神情恢複冷峻,他一向工於心計,之前他一直認為他的經書是對的,但苦修十年,卻無長進,故廣發英雄帖,便請此三人來指點,但又擔心經書被其三人奪走,便在三人喝茶時,暗中下了斷腸散之毒,斷腸散,名為斷腸,實際確實身懷武功之人,隻要中了此毒,身體中的內功真氣便會不自覺的抵抗,而一旦抵抗,疼痛便會翻倍,便有斷腸剜心之痛,所以他名為斷腸散。

這三人武功奇高,可武功越高,此散的疼痛程度就越大,餘則華本來想過河拆橋,但是得知自己經書是假的,這個秘密倘若流傳,必會遺害無窮,所以他隻能殺人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