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創新精神是企業前進的動力(3 / 3)

哈表廠本來就有很雄厚的技術實力。其科研機構有著各類工程技術專業研究人員,擁有各種高等級電工儀表計量、檢定、試驗設備。

改製方案公布後,哈表成功與國內著名民營企業上海人民企業集團達成一致。最終,哈爾濱電表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了“哈表”的長項和原有風味,嫁接了人民企業銷售長項和優勢,機製創新,品牌創新,同時,多元化調整產品結構,做大做精品牌。

改製半年來“新哈表”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員工幹勁越來越足,銷售渠道也正在進一步拓寬,提前排滿了銷售計劃。

哈表廠重新煥發生機,不得不歸功於企業在改製中,立足長項,優勢互補的措施。

由此可見,想要成功,就要揚長避短。

潮菜曆史悠久,曆經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但麵對激烈的國內國際餐飲市場競爭,潮菜也必須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潮菜品牌的創新。

汕頭市決定打傳統牌,創優質品牌。因為潮汕有很多老字號食品可以挖掘,比如澄海區的豬頭粽、潮南區貴嶼鎮的鴨脯、老徐炒糕米果、汕頭老媽宮粽球、新興街牛肉丸等。貴嶼的鴨脯已經有300多年的曆史,和金華火腿發展曆史相當;還有汕頭老媽宮粽球和杭州五芳齋粽球同被評為中華名小食。但因為打造品牌力度不夠,貴嶼的鴨脯和老媽宮粽球都很少人知道。汕頭市立足這些優勢進行產品創新。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給潮菜帶去了繼續蓬勃發展的生機。

總之,無論是企業還是直接創新者,在創新過程中都應該有揚長避短的意識,提高創新成功率,減少風險。另外,作為領導者,如果讓那些“嚴肅正經”的科學人士運營的醫藥公司人員去做口紅或香水之類的“輕量級”領域的工作,他們一定會很不適合,因為這份工作他們並不感興趣。也就是說,隻有這個機遇必須對他們非常重要而且有意義,他們才會願意投入其中,並持之以恒,去辛勞並枯燥的環境中研究。這樣創新才能夠成功。所以,領導者在這個過程中,要在調配人員時,做到知人善任,讓適合的人去做合適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創新人員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智,實現創新。

創新需要不懈的努力

【德魯克微語錄】

創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識,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聰明才智。顯而易見,創新者比一般人更聰明。創新與其他工作一樣講究才幹、天賦和氣質。當所有條件都具備時,創新就變成辛苦、專注和有目的的工作,需要勤奮、恒心和責任。如果缺乏這些因素,再多的才幹、天賦或知識都無濟於事。

——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活學活用】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創新,它不是人的一時靈光乍現,它需要管理者帶領團隊,堅持不懈地去尋找和追求。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決心和勇氣。缺失了這一點,有再好的聰明才智也無濟於事。

美國吉列公司創始人、安全剃須刀的發明人金·坎普·吉列,從16歲開始從事推銷員工作,期間,他特別鍾情於男人們必不可少的日用生活工具——剃須刀,幾年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剃須刀公司。並憑借自己的堅強和智慧把小小的刀片,做成了最好、最安全,也最受世界人們歡迎的產品。

金·坎普·吉列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個小商人家庭。從16歲開始做推銷員,這份工作他一直做了24年!到他40歲時工作仍毫無起色。有一天,他手托下巴沉思時,下巴上的胡須紮了一下他的手。突然,他靈機一動:每個男人都需要刮胡子,刮胡子就要用剃須刀。可現在刮胡子的剃須刀用幾次刀片就很鈍,把整個剃須刀扔掉又很浪費,我何不做個能刀片用完就扔,刀柄可以留下的刮胡刀呢?從此,他暗下決心,一定開發出一種更方便、更省錢的剃須刀,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

說做就做,吉列立即就買來銼刀、夾鉗、薄鋼片等工具和材料,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思索、研究。最後,吉列把刀柄設計成了圓形,上方留下凹槽,這樣就能用螺絲把刀片固定。刀片用超薄型鋼片製作,夾在兩塊薄金屬片中間,露出刀刃,使用時刀刃和臉部始終保持一個固定的角度。這樣,既能方便刮掉胡須,又不容易刮破臉。

之後,他又經曆長達8年的時間,去找合夥人。1901年,通過吉列的朋友的推薦,他終於和機械師尼克遜合夥,成立了美國安全刮胡刀公司。

可是,批量生產出來的新型剃須刀,一度滯銷。整整1年的時間裏,吉列總共才銷出刀架51個、刀片168片。這讓吉列非常沮喪,但他沒有放棄,他相信自己的產品不會被長久冷落的,一定要堅持下去。他總結經驗教訓,然後著手從刀片和推廣上下工夫。

終於,廣告宣傳起了作用,公司銷路大開,銷售量迅速增長,全美國掀起了一股購買熱潮。

後又經曆8年的市場推廣和從不間斷的廣告宣傳,吉列的安全剃須刀終於在美國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然後,正當公司準備進一步擴大規模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通常情況下,戰爭的動蕩,會給企業帶去打擊。但吉列沒有這麼想,他突然想到這是個把產品推向世界的好機會。吉列把大量的產品銷售給了需要的政府,由政府發給前線士兵。美軍士兵廣泛的使用,又引起了盟軍的興趣,後來剃須刀又被大量送往盟軍戰壕。幾年後,戰爭結束了,美軍士兵早已習慣使用方便的吉列剃須刀;而盟軍回國後,也回到各自的祖國,也把吉列剃須刀帶到了世界各地,這等於給吉列剃須刀做了廣告,小小吉列剃須刀終於行銷世界。

吉列從發明小小的剃須刀到推向市場經曆了漫長的8年,在走向市場後,吉列又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走過了商海風浪,成功把企業做大做強。這份堅持不懈的力量值得我們學習。

萊斯研究電話,但在他即將成功的時候,有一顆螺絲少擰了0.5毫米,結果實驗失敗,他便放棄了這項發明。貝爾是他的一個助手,在萊斯放棄對電話的研究後,貝爾則繼續研究。起初,他也犯了螺絲少擰0.5毫米的錯誤,但貝爾沒有放棄,而是找原因,並不斷改進。最後,他終於成功發明了電話。

由此可見,隻有堅持才可能獲得成功。雖然在創新成功之前,堅持去做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但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企業每天都在經曆著各種各樣的考驗,更需要不懈地努力,堅持到底的精神,這樣,企業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創新

【德魯克微語錄】

現在必須要把企業家的創新歸入管理中,創新不再是管理工作之外的事情,創新應該成為管理者的重心、核心工作。——德魯克《生態願景——美國現狀思考》

【活學活用】

在企業中,管理者決定企業文化。如果管理者下決心加快創新,把創新當成管理重點,下決心做出重大選擇,那麼,企業在創新方麵的機會就會大得多。而員工看到了企業管理者對創新的投入和重視後,定然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整個公司定然創意不斷;反之,如果管理者不把創新當成自己的使命,不當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來看待,那麼,企業發展就容易循規蹈矩,失去了活力,甚至在平庸中垮台。

“黑莓”的生產商RIM公司是1984年成立的一度不為人知的加拿大小公司。但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在2001年,黑莓異軍突起,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在“9·11”事件中,在美國通信設備幾乎全線癱瘓情況下,美國副總統切尼使用的“黑莓”手機,成功地進行了無線互聯,能夠隨時隨地接收關於災難現場的實時信息。於是,在“9·11”事件休會期間,美國國會配給每位議員一部“黑莓”手機,讓議員們用它來處理國事。從此,美國掀起了一陣“黑莓”熱潮。它創造性地發明了“手機+郵件”的模式,滿足人們用手機隨時隨地收發郵件的需要。到2006年該公司年收入近60億美元,成為世界無線電子郵件行業的巨頭。

黑莓的成功要歸功於其創始人、“黑莓農夫”邁克·拉紮爾裏迪斯對創新的執著精神。

在“黑莓”起步時代,研究無線電郵解決方案的公司其實有很多家,甚至有很多大型企業都在研究。但“黑莓”最終能夠笑到最後,正是因為拉紮爾裏迪斯的執著:始終把創新擺在第一位。

每個星期四,邁克·拉紮裏迪斯都要在公司總部主持以創新為主題的“遠見係列”會議。會議在一個能容納100人的禮堂內舉行,必須憑票入場,而且隻有站席。會議關注的是公司最新的研究和未來的目標。

他很可能是唯一的榮獲過奧斯卡技術獎的上市公司總裁。他參與發明了一種革命性的條形碼讀碼器,加快了電影剪輯和製作的過程,並因此在199年榮獲奧斯卡獎。他把1億美元個人資產捐給了一家理論物理研究機構,還向一所大學的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工程中心捐贈了5000萬美元。

邁克·拉紮裏迪斯在發展中,不斷關注創新,投資創新,在美國一個商業廣告上,他曾說:“我認為我們這裏有一種創新的風氣,工程師和我之間是暢通無阻的。我過的是一種努力推動創新的生活。”

由此可見,他沉醉在創新之路上,不遺餘力地堅持創新,把創新當成了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正是有這樣對創新高度重視的領導,黑莓才越發充滿活力。

當然,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創新越發重要,黑莓也經曆著不斷的考驗,但拉紮裏迪斯的創新精神必將使企業爆發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