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審時度勢與領導口才(3 / 3)

善於拒絕,不傷對方的麵子

善於拒絕,也是一門藝術。當人們向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但一時辦不到,或時機不成熟,或悖理違章、不能辦的事等等,該拒絕的,還得拒絕。人都是有自尊的,當別人有求於你時,千萬不能過於生硬地拒絕,不能傷了人家的麵子,要使對方心理保持平衡,才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如果我們能夠在拒絕別人的同時,尊重他人的願望,也就能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對方會相信你的拒絕是出於無奈,也不會再糾纏不休。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才能既不違背自己的心意和原則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或感情呢?可以用下麵這幾種方法:

1. 巧妙地運用謊言

謊言是人們所譴責的,但有時恰當地說一點謊也可以很委婉地拒絕他人的好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三巨頭之一的羅斯福,曾擔任過海軍部的一個要職。有一次一個跟自己關係密切的部下向他打聽海軍部在加勒比海建潛艇基地的計劃。

這個部下的要求或許隻是出於好奇,但還是讓羅斯福感到為難,告訴他吧,就違反了工作原則;不告訴他呢,又可能傷了對方的自尊心。羅斯福不愧是羅斯福,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來,我告訴你!”羅斯福故作神秘地向周圍看了看,壓低了聲音。

對方見狀,連忙把頭湊了過來。

“你能保密嗎?”羅斯福好像不放心地問。

“當然能!”那人趕忙回答。

“那我也能。”羅斯福笑著輕聲地對他說。

對方愣了一下,接著與羅斯福對視了一眼,兩人都爽快地大笑起來。

當然,在有些情況下,直言代謊言更好。例如,一個喜歡到處借錢而又不還的人來找你借錢,該怎麼辦?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碰到這種隻借不還的人,你就可以客氣地拒絕他:“實在對不起,我恐怕幫不了你這個忙。”明確表示無意借給他錢就行了別的什麼都不用講。如果他繼續纏住你,你就把已經講過的話再客氣地重複一遍,他若明事,也就知難而退了。如果你解釋說:“實在對不起,這個月的工資都用完了。”那麼他可能問:“怎麼用得這麼快?工資才發了一個星期呀!”這樣你就不得不解釋你買了什麼東西,反倒使自己陷入被動的、說不清的境地。所以,無需解釋理由的時候,不如一口拒絕的好。

2. 耐心傾聽

作為對拒絕者的基本尊重,首先就是要先耐心傾聽對方的要求。即使在對方述說中途就已經知道必須加以拒絕,也要聽人把話說完,即表達對其尊重,也可更加確切地了解其請求的主要含義。然後,要明白地告訴對方你要考慮的時間。我們經常以“需要考慮考慮”為托詞而不願意當麵拒絕請求。內心希望通過拖延時間使對方知難而退,這是錯誤的。如果不願意立刻當麵拒絕,應該明確告知對方考慮的時間,表示自己的誠信。

拒絕的話不要脫口而出。要站在對方立場上嚴肅地思考,一定要顯示出明白這個請求對其的重要性。拒絕的時候要和顏悅色。首先感謝對方在需要幫助時可以想到你,並且略表歉意。注意,過分的歉意會造成不誠實的印象,因為如果你真的感到非常抱歉的話,就應該接受對方的請求。

3. 態度堅決,理由明確

對一些不適宜、明顯應該拒絕的事,在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拒絕。這種拒絕一定要明確、堅定,不似是而非、模棱兩可。但同時語氣又一定要誠懇、含有歉意。要耐心解釋你的處境,這樣更能得到對方諒解。

唐太宗李世民是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則是敢於向皇帝說“不”的名臣。

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責皇上李世民失信。

“陛下曾說:‘朕以誠信禦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但陛下言而無信,自己就失信過好幾回了。”魏征對李世民說。

“寡人什麼時候失信於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幾分不悅。

“且聽微臣細細道來。”魏征不慌不忙地說,“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債務。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舊債,理由是秦王府的債權不屬朝廷。陛下過去是秦王府的主人,現在雖貴為天子,秦王府的財物也應該屬於官家所有。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追索呢?”

李世民低頭不語,顯出沉思的神色。

魏征見狀,接著說:“剛才隻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關內外兩年之賦稅,百姓聞之歡欣鼓舞。而今又降旨說今年照常征收賦稅。朝令夕改,隻會失人心於天下。臣以為,若想以誠信禦天下,當從陛下始。”

麵對這種觸犯龍顏的行為,李世民非但沒有降罪魏征,還高興地說:“愛卿說得好。寡人確實言而無信,幸好讓卿家給點了出來,否則失信於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隱瞞,一針見血地向李世民失信於民的行為說“不”,李世民不僅不生氣,還對他大加讚賞,並且心存感激地給予魏征很高的評價:“貞觀以來,盡心於主,獻納忠讜,安國利人,犯顏正諫,匡朕之違,以唯見魏征一人。”李世民之所以這樣做,是他認識到魏征雖然對自己說“不”,其實是從反麵激勵自己當一個明君。因為隻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子的諍諫。同時,李世民明白魏征是為自己的江山著想,君王的過失,臣子及時指出來,有利於治理國家。

作為一個領導者,當你拒絕別人的時候,最好要講清楚拒絕的理由。指出真誠的並且符合邏輯的拒絕理由最好,有助於維持原有的關係。如果你覺得拒絕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直接拒絕,不說明理由。千萬不可編造理由,因為謊言終究會被揭穿。當你說明理由後,對方試圖反駁,你千萬不可與之爭辯,隻要重申拒絕就行了。爭辯會把理性轉化為感性。

在拒絕他人的時候,一定要表明一個思想,那就是:對事不對人。一定要讓對方知道你拒絕的是他的請求,而不是他本身。拒絕之後,最好可以為對方指出處理其請求的其他可行辦法。千萬不可通過第三方加以拒絕。通過第三方拒絕,足以顯示自己懦弱的心態,並且非常缺乏誠意。

4. 考慮對方的利益

成功地拒絕他人的不實之請可以節省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免除由不情願行為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關鍵在於:拒絕前必須將對方的利益放在考慮之內,才能做到兩全。

大凡來求你辦事的人,都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抱有很高的期待心理。一般來說,抱的期望越高,越是難以拒絕。在拒絕要求時,倘若多講自己的長處,或是過分誇耀自己,就會在無意中提高對方的期望,增大拒絕的難度。如果適當地講一些自己的短處,抓住適當的機會多講講別人的長處。就能把對方的求助目標自然地轉移過去。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拒絕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絕者因而得到一個更好的歸宿,而減少了失望之感。

總之,學會說“不”,實質也就是學會自如地表達否定的、不願意的感受,以直率、誠實和恰當的方式表達你此刻的感覺。學會合理的拒絕,你就掌握了工作生活的主動權,你就會生活得更加輕鬆自如。你既不擔心與人接近,又不害怕與人爭辯,你的行為完全出於自然,有多少能力就表現多少。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種能夠使自己自我維護的改變使你有更多的時間專心於自己該做的事,也使他人能夠意識到你的權利,真正理解並尊重你。

及時反駁,讓對方無言以對

身為一名領導在與下屬溝通中,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的語言。如果出麵勸,無異於對牛彈琴;如果進行直接責備,他自然會與你頂撞。

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駁,當你想要駁倒對方時,除了必須理由充分,還要靠說話的技巧。反駁得好可以使對方啞口無言,不好則勢必成為一場口爭,甚至是破口大罵,大打出手。

因此,真正的反駁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口舌之戰,而是行其道反其言,使對方巧妙落入自己話語的陷阱,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在反擊中,以下四點必須注意。

1. 心平氣和

遇到無理的言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態度必須從容,說話必須穩當。古人曰:“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這個時候心境平和,對反駁對方有重要作用。先把他的話總括扼要地提出,問他是否是這些意思,再從他對的方麵,表示適當的讚同,使他高興。說到後來,用“但是”兩字一轉,逐層反駁,把輕的放在前麵,重的留在後麵,越說越緊,越說越硬,直使他無法置辯。

2. 綿裏藏針

對無理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裏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隻得自己種的苦果往自己肚裏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裏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人一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為這種無恥行徑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裏。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生命的價值。”

3. 旁敲側擊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定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

4. 反駁有力

對無理言行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反敗為勝,博取對方的信任

美國在費城舉行憲法會議的時候,會議中分為讚成派和反對派,討論相當白熱化。出席者的言論都非常尖銳,甚至演變成人身攻擊。

由於出席者有著人種、宗教方麵的差異,利害關係相同的人自然結合在一起,會議充滿了火藥味和互不信任的氣氛。

眼看會議即將決裂時,持讚成意見的富蘭克林適時地出麵收拾了紊亂的場麵,終於促使憲法成立。

麵對反對派猛烈的攻擊,富蘭克林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老實說,對這個憲法我也並非完全讚成。”

這句話一出,會議紛亂的情形霎時停止了,反對派人士不禁感到懷疑:富蘭克林既然是讚成派,為什麼不完全讚成自己所提的憲法呢?

富蘭克林頓了一會兒,才繼續說:“我對於自己讚成的這個憲法並沒有信心,出席本會議的各位,也許對於細則還有些異議,但不瞞各位,我此時也和你們一樣,對這個憲法是否正確抱有懷疑態度,我就是在這種心境下來簽署憲法的。”

富蘭克林的這番話,使得反對派的激動和不信任態度終於平靜下來,美國的憲法終於順利通過。

一般人要化解對方的不信任感,往往會以強硬的口氣說“請你相信我的話”,或者說“根本沒有那回事”,結果反而使對方的不信任感更加強烈。

因為這樣說,就像是要將對方的不信任全麵否定,隻保留自己單方麵的主張,實際是一種正麵的攻擊,這樣做是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的。

對於一件事情,如果光是強調好的一麵,那麼對方對於你所說的話,就會存有不信任的潛在心理。

如果為了讓對方相信自己,消除他的不信任感,而一再強調自己的優點,這樣反而缺乏說服力。還不如利用人類潛在心理的“別扭心態”,來取得對方的信任。

例如,你可以先給對方一些不利於自己的消息,使對方覺得你“還蠻老實的”,這樣一來,他就會產生想聽你繼續說話的意願,你便可以附帶地為自己說些好話,在不知不覺中,對方就會順利地接受你的誘導。

富蘭克林就是利用了這個技巧,先說一些對自己不利的話,使對方反而產生了信任感。

對上級領導說好話,說對話,將有利於協調雙方的關係,更好地解決企業現存的問題和矛盾,消除潛在的隱患,為雙方精誠合作,共同把工作做好打下堅實的基礎。

善於幽默,營造融洽的氣氛

一般來說,談話中突然的改變很容易造成談話氣氛的尷尬甚至是緊張。這時候,恰到好處地幽默一下不僅能夠打破沉悶的氣氛,還會使你在別人眼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領導在和下屬談話時,能夠成功地以幽默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就能更好地樹立在下屬心目中機敏睿智、平易近人的形象。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黃石市演出。但就在他即將登台表演之前,有位演員將“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這一口誤不僅引起了觀眾的哄笑,而且演出氣氛也受到了影響。馬季在笑聲和起哄聲中上了台,臉上一副嚴肅的表情:“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一句話使觀眾笑得更開心了,但和剛才不同的是,這次的笑聲是一種讚揚的鼓勵。表演到最後,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這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了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

馬季就地取材,用幽默將演出的氣氛變得更加融洽。這不僅是因為他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還因為他是一個善於使用幽默語言的人。他的一句幽默話效果如此明顯,可見,幽默的作用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