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下屬的“訴苦”,領導應首先講明自己作出決定的根據和理由,從而贏得下屬的理解和認同。
李琳被從原崗位調入宣傳辦。這本來是好事,李琳心中也很感激,但又有自己的苦衷:一是她對文字工作很不熟悉,怕辜負了領導的期望;二是她有一個隱情:宣傳辦主任與她素有隱隙,與他共事恐難有好的合作,所以去找領導訴苦。領導了解後告訴李琳說:“小李,我聽說你的文字很有基礎,隻要努力,完全可以勝任工作,至於主任對你態度如何,我已作過充分的了解,你的擔心是多餘的。”
至此,李琳的苦衷頓時煙消雲散,開開心心接受新的工作。
4. 仔細傾聽,分別對待
領導要防止因維護自身的權威性,而表現出武斷情緒。要認真傾聽下屬的申訴,再對情況加以區別對待,可解釋的作必要的解釋、疏導,疏誤之處作積極的調整和糾正。
小於年輕有為,進取心強,領導有意培養他,便把小於列為下派幹部安排到艱苦地區工作。小於很樂意,但又有著難以言說的苦衷。他對領導說:“我同女友的戀愛關係正麵臨著挑戰,她的母親認為我太呆板、老實,不是理想的未來女婿。這個時候要是我又離開城市到鄉下工作,那我們將麵臨著更大的壓力。”領導認真傾聽了小於的苦衷,說:“原來你有這麼多的苦衷啊,這是我事先不了解的。但是組織上很想培養你呀,我看這樣吧,你不用去那麼遠的地方,去離這最近的縣城吧,這樣每周末可以回來嗎,你看怎麼樣?”
小於的領導從關心下屬的角度出發,做了靈活處理,既沒有違背原則,又照顧了實情,讓小於感激不已。
5. 引用榜樣,激其鬥誌
當下屬向你訴苦的時候,你可以把別人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使命的事例宣傳給“訴苦”者,促其從狹隘的泥潭中跳出來,努力地工作。
小劉家在外地,來回往返很困難。但領導卻根據工作需要,把小劉安排在時間要求很高的崗位上,以致雙休日也難以及時回家。小劉為此向領導“訴苦”。領導一方麵對小劉表示理解,另一方麵又講了小王的事。領導說:“小王的丈夫因公辭世,一個女子帶著個才幾歲的女兒生活,但她卻克服困難,努力工作。要說她的苦比誰都多,可她從不提起個人困難。”
領導這一說,小劉心服口服,頗感慚愧,當即表示要努力工作,不負領導的希望。
區別對待,讓你恰當消除員工的怨氣
領導者經常要麵對下屬的牢騷、怨氣。如果下屬的牢騷話有一定的道理,領導者應引起重視,如果下屬的牢騷話純屬爭一己私利,發泄個人怨氣,領導者也應做好疏導說服工作,不可聽之任之。那麼,當下屬發牢騷時,領導者怎麼說話才更恰當呢?
下屬有怨氣、發牢騷,往往情緒衝動,理智常常為感情所左右,此時較好的方法是采用冷處理的策略,這是一種緩兵之計,可以緩解矛盾,贏得時間了解真實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某公司職工老張,在年終評比後找到人力資源部的李部長發牢騷,他情緒激動地說:“我們這些人隻會老老實實憑良心幹工作,不會表功。可是公司評先進也不能總是評那幾個‘榮譽專業戶’,我們這些老員工難道就不先進了嗎?”
李部長給老張倒了一杯茶,說:“老張,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等我了解一下情況一定給您滿意的答複。”老張見李部長這樣說話,氣消了一些,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了他的看法,同時彙報了他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老張幹的工作有一些確實是公司領導層不知道的,後來,李部長通過調查了解證明屬實,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增加名額,把老張也評為先進員工,並補發了獎金。
發牢騷的下屬看問題的立足點往往隻在自身,缺乏全局觀念,往往比較片麵、偏激。部門領導對這樣的發牢騷者進行說服,可以運用兩分法,剖析事物的辯證關係,明辨是非,全麵地看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從而打開他們的心結。
某公司采購部員工劉先生在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評中沒有評為“優秀”,心裏不服氣,就找公司的陳經理發牢騷說:
“我一年來按時上班,風雨無阻,很圓滿地完成了公司的采購計劃,還為公司節省了不少開支,為什麼我就不能被評為‘優秀’?”
對此詰難,陳經理耐心地解釋道:“不錯,您確實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同誌,出勤好,履行職責也到位。按公司的規定,您可以得到滿勤獎金和采購部員工的崗位津貼。但是,專業技術人員評優,不僅要看平時工作態度和履行職責的情況還要看是否有建樹,評上優秀的幾位同誌,在這方麵都做得較好。如果來年您在這方麵再努一點力,我認為您還是很有希望的。”陳經理的一番話,說得老劉心服口服。
從上麵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對於發牢騷的下屬,做領導的要區別對待,要根據下屬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對那些有一定能力,但對目前狀況不滿的發牢騷的下屬,不妨運用激將法,有目的地用反話刺激對方,使對方從自我壓抑中解脫出來,代之以上進心、榮譽感、奮發精神。
某局機關辦公室秘書小王具有大學本科學曆,但每當他看到那些學曆不高的人發了財,心裏就很不服氣。一天,他向該局孫副局長發牢騷說:“現在的社會,學曆低、膽子大的人掙大錢;學曆高、膽子小的人掙不了幾個錢。”言下之意是埋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對此,孫副局長說:“現在的社會講究真才實學,學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強;能力強的人也不一定學曆就高。不要不服氣,有本事你給我露兩手瞧瞧。咱們局下屬有幾家企業,正缺有能力的廠長、經理,你敢不敢立軍令狀,下去把企業搞活?”
這話對小王的觸動很大,他想自己怎麼說也是正規大學畢業的,難道真的那麼窩囊嗎?與其整天窩在機關裏無所事事,倒不如下去幹他一番。於是,他真的要求下企業當了廠長,果然使企業扭虧為盈。
還有些下屬私欲極強,偶不如願便滿腹牢騷,領導多次說服也難以奏效。對這種人,可以讓他當眾說出他積怨在何處。這種辦法,可以克製某些人的私欲。
某公司總經理助理小周總感到自己工作幹得不少,可錢卻沒多拿,吃了虧,並且有職無權,說話不算數,因而常發牢騷。有一次,他又當眾發牢騷說:“我人微言輕,隻有虛名,而無實質內容,名義上是在管理層,實際上什麼事也管不了。”
正好程經理路過聽到了,他反駁道:“小周,你說你隻有虛名,而無實質的內容是什麼?你說你隻是名義上的幹部,實際上什麼事也管不了,請你說說,你要的是什麼樣的實權呢?有意見可以向公司反應,不要老是牢騷滿腹,你有什麼要求,打個報告上來,公司研究一下,如果合理,自然會采納。”
小周自知理虧,無言以對,隻好默默接受批評,當然也不敢打什麼報告。以後再不敢胡亂發牢騷了。
主動出擊,讓流言蜚語消滅於無形中
社會人類學家、英國牛津社會問題研究中心的董事KateFox認為:”人類在辦公室裏、互聯網上或者電話中傳播流言蜚語,就像黑猩猩和大猩猩相互梳理毛發一樣正常。”她還說,盡管流言有時令人生厭,但是在人類所有的交流之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流言。
在中國也有“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說法,照這位人類學家的說法,我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唇槍舌劍”之中。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流言的傳播更加容易,尤其是在辦公室這種複雜的人係關係背景下,不產生流言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作為企業的領軍人物,應該如何應對,是任意傳播下去,還是主動出擊呢?
也許很多領導會選擇任其自生自滅,因為他們相信“假的真不了”,但如果一旦流言蜚語擾亂了大家的心情,降低了大家的工作效率,甚至導致工作沒有完成而影響了利潤,不明真相的上司會對你的工作和為人產生異議。這個時候你還能坐視不管嗎?答案當然是不能,那麼你就要主動出擊,不過,這種主動出擊,還是要講究策略的。
大學畢業剛兩年的馮蕾因工作能力強、業績佳,很快被提升為所在部門的主管。正當她準備大展才能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近半個月來,她發現辦公室裏的下屬們在工歇之餘總是交頭接耳地議論著什麼,而她一走近,大家便都打住話頭,各幹各的事兒了。馮蕾意識到下屬們議論的內容肯定與她有關。忙於工作的她開始並沒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在公司的內部論壇上看到了一些含沙射影地評論自己的帖子:“有些人憑著自己長得漂亮,剛到公司沒多久就被委以重任。”“有些人打著到外地考察的幌子,拉著總經理出去閑遊。”對這些流言蜚語,震驚之餘,馮蕾覺得一定要采取些有效的行動才行。
她覺得這些流言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名譽,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員工的士氣,更影響了高層的正常工作。
於是,馮蕾先是通過一些渠道找到了那些散布流言的人,與他們進行了單獨的談話。
馮蕾:“小張,我最近在論壇上看到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平心而論,你真的是這麼想的嗎?我很想知道你真實的想法,也願意和大家私下談談,盡量在最小的範圍內解決這個問題。”
小張:“馮姐是不是誤會我了?我可什麼都沒說啊。”
馮蕾:“你不承認也沒關係,但願是我誤會你了。要想不再發生這種誤會,希望以後有事情、有意見我們直接交流。如果今後再聽到類似的閑言碎語,我會請公司出麵解決問題。因為這樣的言論不但對個人小利,對公司其他員工也是隻有壞處沒有好處。相信公司是不會任由這種流言到處亂飛的。”
接下來,她又找到公司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鄭明,商量對策。
馮蕾:“鄭總,論壇上的帖子您都看到了。我覺得我們不能放任這種言論發展下去。因為受害的不隻是我個人,從帖子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有些人覺得公司高層亂搞關係,不憑能力用人,自己幹得再好也沒有用。這種想法是很挫傷員工積極性的。”
鄭明:“我這幾天一直也在想這個問題。你有很具體的建議給我嗎?”
馮蕾:“能否請人力資源部門召集員工開個會,我個人在會上做個聲明,請您作為公司管理層,在會上重申一下公司對造謠生事者的懲戒機製,我看到公司在對員工的績效考核中也有這一項的,我們不妨在這個時候給大家提個醒!”
鄭明:“這是個不錯的想法。”
馮蕾:“我知道,產生這樣的流言,也反映出有些人確實對我的工作能力持懷疑態度。對此,我個人會盡最大努力,拿出最好的工作業績來。但我也想請鄭總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出個麵,給大家提個醒:流言與誹謗對大家都具有同樣的破壞性,沒有一個人可以幸免。”
事情的發展果然像馮蕾預料的那樣。風雨過後見彩虹,經曆了辦公室流言的洗禮之後,馮蕾更加成熟了,工作業績也有了更大的提高,在同事和下屬中贏得了支持。馮蕾也由此得出了一些體會:在流言麵前要保持鎮定,積極尋求溝通,切忌暴亂如雷,大吵大鬧,或者消極地等待其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