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reference_book_ids\":[689532891880751412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最近有一名很火的廣告詞叫做“心有多大,我就有多大的舞台”,它暗示著這個時代的人們應該具有一種勇敢地麵對未來、用最積極的心態創造世界的勇氣。記得當年米盧留給中國足球隊員最大的一筆財富,就是“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
中國的古人有很多關於細節重要性的論述,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正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當有人問到李嘉誠成功的秘訣時,他答道:“成功的秘訣不在於大的戰略決策,而在於做好細致工作的韌勁。”也就是說大和企業的成功在於堅持不懈地做好細致工作。那麼,什麼是細節執行?我們認為:企業的成功是細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積累,因此,執行者必須重視細節。也就是說,企業是由細節組成的,是由細節在時間上的延伸和空間上的拓展而成的。這就是細節執行。
一切偉大都孕育於細節之中。我們要把重視細節、執行細節培養成一種習慣。成功是一個日積月累、持續不斷的過程,任何心存僥幸、忽視細節的人最終都是無法成功的。
“中國絕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類管理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地執行。”這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界的共識。要想工作不流於平庸,應學會在細節處下工夫。天才與凡人的最大區別正是體現在對細節的態度上。
三分勇氣,七分準備
古往今來,凡是辦得好的事,辦得成功的事,無一不是在周密的策劃和充足的勇氣之後完成的。沒有預先策劃而莽撞辦事的人,即使偶爾得利,最終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美國百萬富翁羅傑和桃樂絲夫婦的發跡就是由一次周密的策劃開始的。
羅傑在二次大戰前是一名推銷經理,妻子是一名時裝模特兒。羅傑在二次大戰時應征入伍,在服役中受傷,在海軍醫院療養了一些時間。
在療養期間,他做皮革加工用來打發時間。羅傑和桃樂絲,不管是任何一個,做夢都沒想到他們往後的一生居然被這件事決定了。
羅傑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回到故鄉,恢複平民生活的某一天晚上,桃樂絲的一位朋友來他們家做客(這時候他們住在紐約)。
茶餘飯後,大家閑談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位女士得意地把新買的手提包展不給他捫看並說道:“這玩意用掉了我50美元。”
羅傑聽完以後,就把那隻皮包拿過來,翻來覆去地觀察了一遍以後說:“太貴了!這種貨色我用15美元就能幫你做出來。”
第二天,為證明自己並非吹牛,羅傑立刻出門去把一套工具和上等牛皮買了回來。
羅傑一回到家便馬上跪在地上開始剪裁、縫製,不久,手提包就做好了。其手工之精致,讓桃樂絲看到以後愛不釋手!羅傑看太太高興,自己也非常高興,在高興之餘,他腦中忽然電光一閃,既然自己具備技術方麵的知識,又有推銷經驗,在時裝界,桃樂絲又有很多熟人,自己為什麼不向皮革製造業發展呢!
於是他和桃樂絲商量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桃樂絲也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因此二人聯手,決心展開行動。一個創業就這樣策劃形成了。
他們起初在自己隻有三個房間的公寓中把樣品(為拿去給買主看的)製造出來,桃樂絲負責設計,羅傑負責製作,二人工作得不亦樂乎!
可他們都明白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該怎樣獲得訂單。如果沒有訂單,再好的創意也隻是枉然。
羅傑把樣品在腋下夾著,不辭勞苦地走遍紐約大商店,然而因為他們年輕,名氣又不大,因此不斷遭受拒絕。
可羅傑並沒有氣餒,他總是給自己打氣,鼓勵自己繼續嚐試其他的機會。
終於,他遇到了紐約著名商店“蘇克斯”的供應商。這位供應商一看到羅傑帶來的樣品就非常欣賞,他表示羅傑能做多少,他就願意購買多少。
羅傑他們小小的公寓房裏於是每天晚上都大放光明。為了應付訂單,他們夫妻倆通宵達旦地工作著,滿地都是散著的皮革與工具,兩個孩子穿梭其間玩耍,這時候,家庭已變成了工廠。那段日子他們確實過得非常艱辛,夫婦倆不僅要維持生計,還要照顧兩個孩子,極其勞累。直到今天,他們辛勤工作的痕跡,依舊留在他們當時居住的寓所的地板上。
轉眼間,兩三個月就過去了,他們所收到的訂單越來越多。
羅傑把車庫上的閣樓租下了,然後和太太二人繼續在那兒努力工作。桃樂絲後來又設計出一種適用於小孩的沙袋型手提袋,她的創意被送去了“Iook”這個全國性雜誌的編輯部。
其中一位編輯對她的創意十分感興趣,並且還用這個為主題寫了一篇專題報道,也把羅傑與桃樂絲的奮鬥史附帶地介紹了一下。
他們因為這篇刊登在全國雜誌上的文章而一夜之間聲名大噪,產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賣出100萬個。
他們在這之後便踏上了平坦大道,紐約和洛杉磯都設有他們的工廠,所雇員工達140名,工廠製作的產品向全國主要商店交貨。
因為產品暢銷,羅傑與桃樂絲在30歲出頭那一年就賺取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美元。
在海軍醫院療養期間所得到的某種創意就這樣終於發展成一樁大事業,而他們的事業會因他們二人的積極、智慧及高度耐力而繼續蓬勃發展下去。
從上麵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對於一件事情的成功來講,策劃具有多大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能把自身的勇氣和預先的準備忽視掉。
細分工作,獲益無窮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忙腳亂。他們認為,或許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他們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他們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不但出力不討好,而且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做事沒有條理、沒有秩序的人,不管做何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便是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常常有非常大的成就。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
有個性急的人,無論你在何時遇見他,他樣子都是風風火火的。倘若要和他談話,他隻可以拿出數秒鍾的時間,時間一長,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又看,暗不他的時間非常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盡管很大,然而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亂七八糟,一點都沒有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往往被雜亂的東西所阻礙。他的事務結果是一團糟,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常常非常忙碌,從未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也不懂得如何去整理、安放。
與上述那個人剛好相反的是另外一個人。他從來不表現出忙碌的樣於,做事十分鎮靜,老是非常平靜祥和。不管別人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所有在他的公司裏的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都有條不紊地安放著,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臬,對於重要的信件馬上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有條不紊。因此,雖然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麵那個商人,可別人從外表上總無法看出他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使全公司受到影響。於是,每一個他的員工,做起來也都相當有秩序,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
你若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井井有條,在辦公室裏肯定不會浪費時間,不會擾亂自己的神誌,辦事效率也相當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時間必然非常充足,你的事業也一定可以按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
一盤珍珠,旁邊一根線,如何才能把更多的珍珠拿起呢?一個人趕快捧了一大把,舉了起來,另一個人不慌不忙地拿起線,一顆接著一顆,線十分長,許多珍珠被串了起來,而且容易攜帶和保存。
同樣的道理對工作也適用,工作有計劃,有條理,才能井井有條地進行;一盤散沙,將無法分清輕重,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完成。
寫下具體的工作任務
在對時間的支配上能夠體現工作的計劃性,首先工作任務要明確。許多時候管理權威都指出:要是能把自己的工作內容清楚地寫出來,便是很好地對自我進行了管理,就會使工作條理化,所以會極大程度地使個人的能力提高。
使自己工作明確化的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填寫工作清單。其方法是在一張紙上首先試著毫不遺漏地把你正在做的工作寫出來。但凡自己必須幹的工作,且別管它的重要性和順序如何,一項也不漏地逐項排列起來,接著按這些工作的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的時候,要試問自己:“要是我隻能幹此表當中的一項工作,哪一件應該首先幹呢?”然後再問自己:“然後,我該幹什麼呢?”用這種方法一直問到最後就可以了。這樣,自然就按著重要性的順序把自己的工作順序列出來了。其後,對你所要做的每一項工作,寫上該如何做,並按照以前的經驗,在每項工作上把你覺得最合理最有效的辦法注明。
為了讓工作變得有條理,不但要明確你的工作是什麼,還要明確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進度,並通過有條不紊的連續工作,來保證依照正常速度執行任務。
相反,隻有把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加以明確,才能認識自己工作的全貌,從全局著眼觀察整個工作,避免每天陷到雜亂的事務裏麵。
隻有把辦事的目的明確了,才能正確掂量個別工作之間的不一樣的分量,把工作的主要目標弄清,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則不僅虛耗了時間,又無法把事情辦好。
小事做到位,工作才完美
許多人認為自已在生活中缺乏機會,卻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常常“眼高手低”,不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瑣事,其實,正是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你在職場的成功。
曼迪諾某天站在一家商店出售手套的櫃台前,與受雇於這家商店的一名年輕人聊天。年輕人對曼迪諾說,他在這家商店服務已經4年了,但因為這家商店的“短視”,他的服務並沒得到店方的賞識,所以,他目前正在尋找另外的工作,打算跳槽。
有一的位顧客在他們談話中間走進了這家商店,他對這位年輕的店員說,自已想看一些帽子。這位年輕店員沒有理會這名顧客的請求,始終繼續和曼迪諾談話,盡管這名顧客已經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可他還是不理。最後,他說完了話,這才轉身對那位顧客說:“這裏不是帽子專櫃。”
那位顧客接著問:“帽子專櫃在哪裏?”
這位年輕人告訴他說:“你去問那邊的管理員好了,他會告訴你如何把帽子專櫃找到。”
這位年輕人4年多來一直處於一個很好的機會中,然而他卻不清楚。他本來能和他所服務過的任何人結成好朋友,而這些人能使他成為這家店裏最有價值的人。因為這些人都能夠成為他的老顧客,而不斷回來和他交易。然而,他把這些使自身提高的機會拒絕或忽視了,對顧客的詢問不理不睬,或是冷冷淡淡地隨便回答一聲,就損失掉了一個又一個的好機會。
曼迪諾說:“你可以馬上去詢問你所遇見的任何10個人,問他們為何不可以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中獲得更大的成就,這10個人當中,至少有9個人將會對你說,他們並沒能獲得好機會。你可以觀察他們一整天的行為,以便對這個人作更進一步的正確分析。我能夠保證,你將會發覺,在這一天的每個小時當中,他們正不知不覺地推掉了自動來到他們麵前的良好機會。”
“別忘記:真正的機會也常常在看來並不重要的生活瑣事中藏匿著。”
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全心全力,盡自己的最大所能,以達到持續的進步。這不光是工作的準則,同樣是人生的原則。倘若缺乏責任感和理想,生命就會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不管你身在何處,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終還是會獲得經濟自由。那些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必然是在某一特定領域裏有過不屈不撓的努力。
明白如何把一件事做好,比起對很多事情都了解一點皮毛來,要強得多。一位政治家說過:“比另外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清楚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好;與其他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比起來,要是你能幹得更好,那麼,你永遠都不會失業。”
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有必要精通它。把這句話看成你的座右銘吧!下決心把自己職業領域裏的所有知識掌握好,讓自己成為比他人更精通的專家。要是你是一個領域的行家裏手,精通自己的所有業務,便能贏得眾多良好的聲譽,也就把一種潛在成功的秘訣擁有了。
針對自身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係,某人向一位偉人請教:“你是如何完成這麼多的工作的?”“我在一段時間裏隻會集中所有精力做好一件事,並且會把它徹底做好。”
要是你對自己的工作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又如何能把自己的失敗責怪到他人身上、甚至社會呢?如今,“精通”二字是最應該做到的。經曆了千萬年的進化,大自然才生出一朵鮮豔的花朵和一顆飽滿的果實。然而在美國,有些年輕人隨便讀幾本法律書,便企圖去接手一樁樁棘手的案件,或者上過兩三節醫學課,就等不及想做外科手術——要明白,那個手術維係著一個人的生命啊!
一個覺得認真對待小事情沒有必要的人,要是他要著書立說,一定是漏洞百出。有的人從來不會精心地把自己的論文和文稿進行整理,所有的文稿和信件淩亂地堆放在寫字桌上,工作的時候他一定會沒有條理,不知道秩序,思維混亂,最終隻能喪失掉自己最基本的立場、原則和態度,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心。
一位先哲說過:“倘若必須去做一件事情,就盡心盡力地投人去做吧!”另一位哲人則說:“不管你手頭是何種工作,都應該全力以赴地去做!”
無法讓事情善始善終的人,他的心靈上也無法具備相同的素質。他不會完善自己的個性,缺乏堅強的意誌,不能完成自己追尋的目標。一邊貪慕享樂,一邊又修行,認為總能左右逢源的人,到最後享樂與修道兩頭落空,才追悔莫及。從某種程度上說,比起敷衍修道,一心追逐名利更好。
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竭盡所能,因為一個人今後事業的成敗受它決定。誰一旦把全力以赴地做事能使工作勞苦消除這一秘訣領悟了,他也就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拿到了。
哪種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你的工作熱情得到激發?什麼是你最感興趣的?哪種類型的工作會讓你每天一起床就覺得興奮?在何種情況下,你會主動長時間工作,並且不至於感覺過度疲憊?
你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忍受挫折?從事一份新的工作總會有一段調整期,你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怎樣?你是不是可以靈活多變地抵禦逆境?要是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能應付職業生涯中可能碰到的各種變化。
把你對自己職業生涯中感到滿意的方麵列出來,並寫清楚你對目前工作中的哪些方麵感覺滿意。要是你很難在目前的工作中發現自己喜歡的方麵,你也許需要換一份工作。
把你覺得從目前的工作中無法得到滿足的列出來,而且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些需求,把列出的清單放在顯眼的地方,以供隨時查看。
對其他公司或者本公司其他部門的職位信息要留意,看看有沒有可以給你帶來更多滿足感的職位空缺。
把你自己認為的理想的工作想像出來,和你現在從事的工作進行比較,並細致地做出評價。把各方麵的優點和缺點列出來,並分別打分。完成之後把兩者的總分計算出來,決定自己是該換一份工作,還是該留在現在的崗位上。
正確的方法比盲目執著更重要
在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當遇到難題的時候,絕對不應該一味下蠻力去幹,要多動些腦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確。
一家公司招聘一名業務代表。甲、乙兩名應聘者進入了決賽,在不一樣的時間段分別被通知前來麵試。
甲在麵試時間裏,各種問題對答如流。就在他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負責麵試的考官突然把一把鑰匙遞給他,並隨手指了指室內的一扇小門,笑著說:“請你幫我到那間屋裏把一隻茶杯拿來。”
甲接過鑰匙就去開那扇小門,鑰匙非常容易就插進了鎖孔,但就是擰不動、無法打開。甲十分耐心地鼓搗了好長時間,才回過頭來,極其禮貌地問那位翻看材料的考官:“請問,是不是這把鑰匙?”
“是的,”考官抬頭望了望甲,又補充一句,“不可能錯,正是那把鑰匙。”然後接著看他的材料。
甲無法把門打開,就轉身走回考官的麵前,非常為難地說:“門打不開,我也不渴……”
考官把他的話打斷了:“那好吧,你回去等通知吧,一個星期以內若接不到通知,就用不著等了。”
乙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盡管不是很流暢,但他很快就憑著那把鑰匙在那間屋裏把一隻茶杯取來了。考官為他倒了一杯水,高興地對他說:“喝杯水,然後把協議簽了,你被錄用了。”
原來,那間屋不止一扇門,除去考官房間的那扇內門,還有一扇外門與考官房門相鄰。乙把外邊的那扇門打開了,取出了求職成功的那隻茶杯。
我們在工作中花費了非常大的工夫,卻始終不樂意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考慮些另外的方法,考慮別的捷徑。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就是轉換角度後的別的一扇洞開的門。
以下故事從另一個方麵闡釋了此道理。
麥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在他麵前是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十分喜歡自己的工作,也非常喜歡跟隨工作而來的豐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隻增不減。然而,另一方麵,他很討厭他的老板,經過多年的忍受,他覺得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在經過慎重思考以後,他決定到獵頭公司去重新謀一個其他的公司高級主管的職位。獵頭公司對他說,憑他的條件,再找一個相似的職位並不費勁。
麥克到家以後把這一切跟他的妻子說了。他的妻子是一個教師,那天剛剛教學生怎樣重新界定問題,也就是換一個角度考慮你正在麵對的問題,把正在麵對的問題完全顛倒過來看——不但要跟你以前看這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也要和其他人看這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她把上課的內容告訴給了麥克,麥克也是高智商的人,他聽了妻子的話後,腦中浮現了一個大膽的創意。
他在第二天又去了獵頭公司,這次他是請公司幫他的老板找工作。很快,他的老板接到了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請他去別的公司高就,雖然他完全不明白這是他的下屬和獵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恰好這位老板對於自己現在的工作也厭倦了,因此沒有考慮多久,他就把這份新工作接受了。